新華社長沙9月3日電(記者 謝櫻)雜交水稻不僅要解決“吃得飽”的問題,更要承擔“吃得安全”的責任。2日下午,袁隆平院士為“回龍湖有機超級雜交水稻研發基地”揭牌時,希望通過將超級雜交稻生産技術和有機生産技術結合,提高有機水稻的單産和效益,推動食品安全和農民增收。
回龍湖有機超級雜交水稻研發基地,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湖南回龍湖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南省第一個有機超級雜交水稻研發基地,將率先開展相關栽培技術研究,辦成全省有機雜交水稻的示範與公共交流平臺。基地計劃2009年至2011年建立350畝的標準有機超級雜交水稻研發基地,2011年至2015年將重點在湘西北地區建立20萬畝的有機超級雜交水稻推廣基地。
記者在這個研發基地看到,使用專有有機肥、採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技術除蟲治病的有機超級雜交稻長勢良好。基地研究員彭既明告訴記者,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導下,以有機方法種植的180畝稻田8月底全部齊穗,預計單産在600公斤至650公斤,比有機常規水稻單産增産三成以上,稻米的産量和品質都有很大提升,明年將進行規模試種。
袁隆平院士表示,超級雜交稻在確保提高稻米産量的同時,加大了進一步提升水稻品質的研究。我國現已育成的超級雜交稻組合中,有些稻米的品質甚至不輸名滿天下的泰國米。他説,目前,在長沙率先啟動的有機超級雜交水稻的試驗與示範,是通過生態栽培提高稻米品質、幫助稻農提高種糧經濟效益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