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另一個視角看中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世博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3日   來源:人民日報

    “開放的中國本身就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上海世博會就像一張巨大的名片,讓很多德國人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世博會開園伊始,一位德國網站記者如此評價。

    如今,開館153天以來,上海世博會的遊客已突破5700萬人次,各國賓朋從各個角度感受世博的魅力、中國的魅力。

    與眾不同的中國館

    在世博園中,中國館無疑是最奪人眼球的建築。“每天從世博村出發到澳大利亞館,遠遠望去,那抹紅色那麼明亮輕盈——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建築啊!作為東道主,上海完全有理由為美妙的世博會而驕傲。”世博會澳大利亞館總代表薩琳德掩飾不住驚嘆:在移動的光影中回望歷史,令人稱奇的視聽藝術……館內的展品深深打動了她。“站在《清明上河圖》前,看著時間推移,白天轉眼到了夜晚。燈光從格子窗裏照出來,暮色的街道,酒樓裏的喧鬧聲……太神奇、太誘人了!”薩琳德豎起大拇指。

    站在中國館屋頂,新西蘭館政府總代表吉斌禮欣賞到最佳遠景,從那個高度眺望新西蘭館,更讓他驚喜萬分!吉斌禮熱切地説,中國館十分特別,它的規模、形式和色彩傳達了中國的力量和信心,以及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識。“這是一個國家的宣言!”

    “我最喜歡《清明上河圖》,它充滿智慧,又十分有趣。”吉斌禮感慨:“我一直都被中國吸引,近年來它在全球事務中地位日益重要。對我來説最特別的是,世博為我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在街道上遇見中國普通老百姓,感受他們的活力和友善。”

    完全不同的中國人

    世博園內,許多外國參展方首次來到中國,與中國人民親密接觸,感受到與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國。

    “我國有許多中國人,都是商人,我一直誤以為中國人都是做生意的。”喀麥隆館館長齊志非哈哈大笑。

    在日本愛知世博會上,齊志非擔任非洲聯合館副館長。第一次來到中國,他認真地評價道:“中國館有教育意義,展現了中國城市文明發展的不同階段。我發現,中國人民都很能幹,而且冷靜、有禮貌,工作非常努力。”

    在上海大學國際貿易係學習3年後,布隆迪館館長弗朗索瓦能説一口流利的中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多中國人的英文並不好。現在,上海市民的英文都很流利了。”弗朗索瓦初到上海,問路時對很多市民都能用英語溝通非常驚訝,“即使碰到一些年長的、英語不太好的,也都非常友善,熱情無比。”

    上海世博會馬德里館首席執行官伊格納西奧·尼諾10月1日在馬德里接受記者採訪時動情地説:“對於像我這樣的上海世博會的外國工作人員來説,中國人民的開放和友善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上海,人們對我們微笑並且願意與我們交流,我們可以輕鬆交到朋友並獲得幫助。上海世博會人性化的方方面面將是我永遠珍藏的溫馨回憶。”

    令人振奮的中國精神

    “中國館給我印象深刻,我很享受這次參觀。不僅是中國人會為館內展示自豪,外國人也會愛上中國館。”世博期間訪問中國的克羅地亞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伊萬·舒凱爾認為,他從另一個視角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

    許多外國遊客也有同感。來自加拿大的琳賽·科伊歇爾參觀過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因為家人在上海工作,早在今年1月她就買好了世博會門票。“這裡太令我震驚和興奮了。”指著出租車上的五星紅旗,她興奮地説,“和中國人民一起迎接國慶和中國館日,非常有意義,值得紀念。”

    琳賽的世博護照敲滿了章,三次觀博讓她收穫很大。“中國館那部反映中國人民共抗災難的影片,讓我終於明白中國發生巨變的原因!”

    埃塞俄比亞館總代表斯瑟則對世博志願者印象深刻:“只有中國才能舉辦這樣規模的盛會,才會有這麼好的志願者!他們是中國的未來!”(記者 王有佳 丁大偉)

 
 
 相關鏈結
· 把和諧喜慶傳向世界——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日見聞
· 中國故事中國路——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日抒懷
· 新華社上海世博會特稿:中華智慧書寫世博新篇
· 獻給世界的和諧樂章--世博會對城市發展理念演繹
· 世博會單日入園人數首次破60萬 創開園以來新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