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1月1日電(記者 馮昌勇、蔣作平、余裏)在福建省援建四川地震災區彭州市的前方指揮部大門上挂著一副對聯:“震情重條件苦任務急聽黨召喚;作風硬幹勁足措施實看我行動”,橫眉“樹海西形象”。
兩年多的災後重建工程結束了,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災區群眾住進了溫暖的新家,新學校裏又響起了孩子們的瑯瑯讀書聲。援建工作者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給災區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愛拼才會贏
“4級以上的余震我們親歷了60多次,經常會遇到整夜不停的閃電炸雷、狂風暴雨、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各種次生災害。”據福建省前方指揮部指揮長余軍介紹,面對惡劣的氣候,援建工作者們沒有退縮,也沒有埋怨,更沒有後悔。
在中央對災後重建工作提出“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後,福建援建工作者們加快了工作節奏,“五加二”“白加黑”“只有工期,沒有假期”成了援建工作者們的工作常態。
在援建項目建設中,福建省援建人員創造了令人驚嘆的速度。福州市援建的小魚洞自來水廠僅用84天,在“5·12”地震半年之際建成投産,有效解決了極重受災鄉鎮小魚洞及周邊鄉鎮數萬災區群眾的用水問題,成為全國18個援建省市中第一個竣工的基礎設施項目。
小魚洞自來水廠投産當天,清平小學1000多名學生告別了板房學校,搬進了由福建廈門援建的白鷺樓,這是全國18個省市援建四川災區第一個竣工的學校項目。
舊小魚洞大橋是彭州北部重鎮小魚洞鎮、龍門山鎮與外界的唯一通道。福建省援建的小魚洞大橋從2008年11月11日正式動工。項目啟動以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問題。
福建省前方指揮部成立了小魚洞大橋建設領導小組,組建專家組,聘請國內20多位橋梁設計、施工、地質、吊裝等專家參與項目技術指導,優化施工方案,提出多項先進施工工藝和針對性施工措施,解決了漏漿、塌孔等難題。
經過全體參建人員6個月的日夜連續奮戰,如期實現大橋比設計工期提前4個月建成通車。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工作時間“白+黑”24小時,工作天數“5+2”每週7天;長短雨衣1800件,平均每人穿爛3件;窄窄的河道施工現場,高峰期平均每天進場300個工人;因為地質次生災害原因,橋柱出現漏漿、塌孔現象,召開4次閩川橋梁專家協調會,調整設計方案3次,增加工作量100多個。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小魚洞大橋建設的幾個時間點:2008年11月11日大橋奠基開工,2008年12月31日完成第一個樁基施工,2009年2月15日完成第一個墩柱施工,2009年2月24日完成第一片大梁預製,2009年3月15日完成第一個蓋梁施工,2009年3月28日完成第一片箱梁吊裝,2009年4月23日大橋成功合龍,2009年5月1日完成橋面鋪裝,2009年5月12日新大橋建成通車。
面對困難決不後退
由福建省莆田市援建的彭州市第三消防站(通濟)、通濟鎮客運中心、通濟鎮農貿市場、通濟鎮停車場等通濟鎮四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100萬元,建築總面積7418平方米,屬於公共服務設施和民生項目,佔福建集中打造通濟片區房建項目數的80%,建成後不僅極大改善了通濟鎮群眾出行、生活的條件,而且也促進了彭州市城鄉統籌發展的進程。
然而,這四個項目自2009年12月8日正式開工以來,面臨著一個又一個施工難題。在困難面前,福建省莆田市援建指揮部絲毫沒有退縮,為確保在“5·12”汶川大地震兩週年之前建成交付使用,完成好“三年援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福建省莆田市援建前方指揮部的全體援建人員充分發揚勇於拼搏的精神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規措施攻堅克難。
工期緊,就採取“倒排節點”“三班倒施工”來嚴抓項目進度。項目建設開始後,指揮部工作人員堅持在工地一線抓監管,加大施工班組調度,“5+2”“白加黑”等非常措施已經成為指揮部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規律。
沒有水,就採用消防車運水。指揮部主動積極協調彭州市消防大隊用消防車運水,工程開工以來,共裝載80余車次,修建蓄水池,有效克服了施工水源難題。
沒有電,就利用下半夜錯峰施工。電壓不足的難題不僅關係到工程的進度,而且對工程質量特別是鋼筋的焊接産生不利影響,指揮部為此組織施工企業自備發電機,同時採取錯峰作業,利用下半夜施工用電低谷連夜施工,確保綁筋焊接質量。
沒有路,就臨時搶修便道。指揮部積極爭取協調其他6個兄弟指揮部的支持,搶修出臨時通道,採用人工二次搬運,以確保沙石、鋼筋、水泥等原材料能及時進場。
氣溫低,就採用特殊掩護方法來確保工程質量。針對氣溫低特別是雨雪天多等影響工程施工的難題,指揮部主動邀請省前方指揮部工程組和當地建設部門專家進行指導,在氣溫低於5℃時,採取薄膜覆蓋、熱水保溫等科學養護方法保障援建工程的質量。
兩年援建是我們無怨無悔的選擇
詹國方是南平市建設局的科長,長期從事工程管理,經驗豐富。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詹國方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災區參加過渡安置房建設。獲批後,詹國方押運活動板房材料,日夜兼程,驅車3000公里趕赴彭州。抵達彭州後,他放棄了所有休息日,常常工作至深夜。提前完成任務後,他又毅然要求留下來參加對口援建。
福建援建的九尺中學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由於地下水位高,基礎持力層深度比原設計超出一倍多,進度受到較大影響。為了不拖援建的後腿,他每天蹲守工地,與設計、施工、監理人員一起,科學安排工期,及時協調建築材料供應、施工用電用水等。在詹國方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九尺中學項目搶回了工期,順利通過成都市結構優質工程驗收。
新學校開學的時候,孩子們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教室,他們特意向詹國方獻了鮮花。然而,2009年12月21日,詹國方接到噩耗,老父親不幸病故。詹國方懷著極大的悲痛和內疚,含淚往家裏趕。一週後,詹國方強忍著悲痛趕回彭州,他知道,災區的重建還需要他。
今年春節,同事考慮到詹國方父親剛去世不久,安排他回家過年,可他堅決要求留在工地。今年6月,詹國方的兒子正遇中考,領導和同事們勸他回去看看,但工程正進入搶抓工期的關鍵時期,他選擇了堅守。誰知孩子在中考前大病了一場,成績離他夢寐以求的南平一中錄取線只差了1.5分。詹國方的心中滿懷對兒子的愧疚。他説:“援建,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是民族大愛,我願盡我所能為災區恢復重建貢獻力量。”
兩年安危與共,兩年風雨同舟。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建成一項項精品工程,鑄就一座座援建豐碑,留下一筆筆精神財富,彭州市老少婦孺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對口援建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在這場特殊的考試中,全體援建人員沒有辜負福建省委、省政府和3600萬福建人民的重托,給彭州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這激情燃燒的歲月,對每個援建人員來説,是一次難得的人生歷練,更是人生價值的充分體現,也是一次無怨無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