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記者:“十一五”時期,黑龍江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
王憲魁:過去的五年是黑龍江發展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的五年。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進展。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000億元。糧食總産突破1000億斤。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步伐加快,機械化程度保持全國第一,綠色、有機食品經濟總量列全國之首,2010年畜牧業産值達到965.8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4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003.5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95%。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3832.6億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1倍。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突破4000億元,現代服務業比“十五”期末增加1.1倍。二是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建成高速公路1095公里,一、二級公路3115公里,農村公路92365公里,支線機場4個,大中型水利項目400多個。新增灌溉面積220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870萬畝,新農村建設共完成2092個試點村(場)任務。3年造林綠化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2%。三是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省本級財政用於民生投入累計410.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倍。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215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90%。完成2384個重點村扶貧開發任務,150萬人口實現脫貧。完成棚戶區改造108.9萬戶,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84.2萬戶,新建廉租住房18萬套。
“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助推發展提速
記者:“十二五”時期,黑龍江將如何繼續以“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為引領,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王憲魁:“十二五”時期,仍然是黑龍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是黑龍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成果,是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過程中,著力抓好“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加快發展。加快發展是人民的熱切期盼,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只有加快發展,才能有效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二是注重調整産業結構。黑龍江“原字號”産業比重大、鏈條短、附加值低,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抓産業、抓項目,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三是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我們將把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作為著力點,加強節能減排,努力走出一條發展與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産業”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産業”的具體情況。
王憲魁:産業不強不大、結構不優,一直是困擾黑龍江發展的主要難題。我們提出了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林産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新型農機裝備、交通運輸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十大重點産業”,就是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來思考黑龍江的更好更快發展問題。
在推進過程中,我們著力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做活做優存量。推進全省農産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重點建設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産業集群,積極開發銅金、鉛鋅鉬、石墨、大理岩等金屬非金屬礦産産業,大力發展木材深加工業、藥材及林果等山特産品深加工業。二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做大做強增量。重點建設先進複合材料、高性能輕合金、化工新材料、光伏新材料、生命材料等新材料産業,加快發展風電、水電和核電等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著力打造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動物疫苗等生物産業,做大做強新型農機裝備産業,加快發展交通運輸裝備製造産業。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把服務業作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來抓。全力推進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建設,支持金融業加快發展,推動商貿業加快發展,培育壯大現代物流企業。同時,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和文化産業。
全力實施重點民生工程
記者:前不久,溫家寶總理提出“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請您談談黑龍江在這方面的努力。
王憲魁:黑龍江是老工業基地,民生歷史欠賬較多,又地處高寒地區,人民群眾企盼大幅改善生活條件、渴望過上更加幸福生活的願望十分迫切。因此,我們必須以富民為先,以民生為重,在發展中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著力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全力實施重點民生工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全省人民同步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嚴。
黑龍江重點堅持就業優先,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充分就業;不斷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城鎮居民勞動報酬,以推進食品加工業向糧食主産區集中和大力發展非農産業,不斷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建立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健全保障體系;加快“三棚一草”改造和“三供兩治”建設,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
今年,黑龍江著重圍繞人民群眾最期盼、最緊迫、最直接的14個方面確定了40件民生實事,集中力量解決就業難、上學難、就醫難、養老難、住房難、出行難等民生難題。(記者 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