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記者 王宇、王培偉)中國人民銀行5日晚間宣佈,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調整後,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25%,一年期貸款利率達到6.31%。
這是我國央行去年以來第四次宣佈加息,也是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為什麼在這樣一個時點宣佈加息,持續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下一步加息步伐是否終止,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就以上問題採訪了相關人士。
為何再度突然加息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在這樣一個時點做出加息決定,是意在應對當前可能再度創出新高的物價壓力。
“央行宣佈加息符合市場預期,是央行對可能反彈的通脹壓力所做出的提前應對。”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穩定物價是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務,而市場預期3月份物價指數可能會再度創出新高。
由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全球流動性氾濫,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正日益增加。與此同時,在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拉動、流動性總體寬鬆的貨幣推動以及人口拐點臨近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較大。
“我們預計3月份物價指數會再度攀升,同時,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下,PPI(生産者價格指數)價格也會攀至相對高位。”劉煜輝説。
此外專家指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央行頻頻加息也有基於收緊流動性的考慮。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當前國內流動性遠超過2007年至2008年,流動性充裕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這是當局持續加息、上調準備金率的原因。
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這樣評價加息與流動性的關係:從理論上講,加息好比給貨幣老虎多喂塊肉,讓它乖乖趴在籠子裏別出來亂晃悠。在邏輯上講,只要加息足夠,再兇的貨幣老虎也會趴下。
連續加息將帶來哪些影響
去年以來,我國已連續四次加息,分析人士認為,持續加息一方面有利於緩解我國居民儲戶的負利率狀況,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企業融資成本和房貸者的還款壓力。
以此次加息前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當前物價指數4.9%為計,較直觀的計算,目前儲戶實際利率水平在負的2%左右,這意味著儲戶一萬元的定期存款存滿一年損失200元。加息之後,無疑將緩解負利率水平,進而一定程度上緩解居民財富縮水壓力。
“但必須看到,持續加息會加大企業的還款壓力,在生産資料價格出現上漲的同時,如果融資成本也有所抬升,將不利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成都大學副校長張其佐説。
專家認為,由於美元維持走弱態勢不改,未來原油、農産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震蕩,同時,國內隨著春節之後開工率的不斷提高,投資消費逐步走強,PPI漲幅上半年仍將維持在高位,這給企業運營帶來不小壓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持續加息或將增加海外熱錢的流入壓力。針對此種擔憂,劉煜輝認為,熱錢流入中國的目的主要是基於對資産價格上漲的考慮,其意並不在中美息差收入,加息和熱錢流入沒有直接的邏輯關係。
此外,持續加息將帶來房貸利率的提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購房者的還貸壓力。以20年期100萬元等額本息還款的商業貸款為例,此次加息後,每月還款額將增加119元。
未來加息腳步會否暫緩
對於今後央行是否還會進一步加息,經濟學家指出,當前全球通脹苗頭正在逐漸顯現,從近期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央行的高層官員發言可察,全球或將整體進入到加息通道,目前仍沒有跡象表明我國將終止加息步伐。
“年初以來,英國CPI同比增幅一直高於英格蘭銀行2%的通脹目標,歐洲央行總裁特裏謝用‘嚴重警惕’形容貨幣當局對通脹的憂慮。在過去幾年中,歐洲央行九次使用此詞彙,六次在隨後的例會中提高利率。”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出。
“從國內、國外經濟環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暫緩加息步伐的跡象。過去10年來,扣除物價因素後,我國實際利率為正的1.33%,而目前實際利率仍是負數,從這一點看不排除央行還有後續動作。”劉煜輝説。
交通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今年上半年我國物價漲幅或將維持高位,因此預計二季度貨幣政策仍將穩中偏緊。
專家的預測與當前市場預期相吻合。央行調查統計司日前對全國銀行家進行的一季度問卷調查顯示,66.1%的銀行家預期未來貨幣環境會進一步“趨緊”,這一指數較上季大幅提高15.8個百分點。
“自去年下半年我國通脹壓力持續顯現以來,央行採取了‘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由於穩定物價是今年的首要任務,並考慮到當前依然強勁的經濟增長,目前談及貨幣政策放鬆為時尚早,預計偏緊的貨幣政策會持續到通脹可控為止。”沈建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