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杜宇)當前,房地産市場出現了新的形勢。在密集調控措施之後,一季度房價環比價格下降、漲幅縮小的城市個數明顯增多,實施限購的城市投資投機性購房初步得到遏制,市場預期轉變。但是,也有一些城市的房價漲幅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房地産市場調控正處在一個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堅定調控信心,保持調控力度,強化政策落實,擴大調控成果,推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這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政府公信力的關鍵之舉。
密集出臺政策:宣誓中央政府調控樓市決心
房地産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調控。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房地産市場調控繼續加力,向縱深挺進。
調控力度前所未有。限購、公佈房價年度控制目標,提高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營業稅由差額徵收變成全額徵收,明確約談問責內容,信貸、稅收、行政等多種手段並舉……動用政策工具之多,歷史罕見。房地産稅醞釀多年終於試水,上海、重慶經國務院批准後成為房産稅試點城市。
調控措施之細前所未有。著力解決商品房銷售中存在的標價混亂、信息不透明、價格欺詐等問題,發展改革委要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實行一套一標;嚴肅查處仲介機構哄抬租價、欺騙老百姓等違規行為,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了《房地産經紀管理辦法》;加強對“高價地”的控制,國土資源部要求“堅決杜絕土地出讓中出現樓面地價超過同類地價歷史最高價的情況”;針對房地産市場的各個環節,相關部委不斷發出通知,完善調控政策。
調控中更加突出雙輪驅動的特點:一方面加大力度調控房地産市場,穩定房價;另一方面又以大規模投資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認為,這些舉措向社會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中央政府調控房地産市場的決心是堅定的。
市場處於膠著狀態:表明宏觀調控進入關鍵期
在持續發力調控下,房地産市場出現積極變化。
從環比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價格下降、漲幅縮小的城市個數明顯增多。與1月份相比,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了5個,價格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了4個。2月份環比漲幅超過1.0%的城市有7個,比1月份減少了12個;環比價格漲幅比1月份縮小的城市有44個。
從同比來看,與去年同月相比,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同比價格下降的有1個城市,同比漲幅回落的有31個城市。
實施限購政策的城市,投資投機性購房得到明顯遏制。根據權威部門的監測情況,今年3月份,已實施限購政策的39個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比1月份下降40.1%,部分城市降幅超過50%,一些城市外地居民的購房比重與1月份相比下降了5個百分點。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月份至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143萬平方米,增幅同比下降24.4個百分點。萬科董事會秘書譚華傑表示:“調控已經對市場産生了明顯影響,成交速度普遍放緩。隨著去年大量開工的産品逐漸轉入銷售,未來整體住房供應將進一步增加,行業的存貨壓力將進一步上升。”
但是應該看到,當前的調控效果只是初步的,一些城市的房價漲幅並未得到有效控制。“限購”因此成為房地産市場的一道分水嶺。重點城市實施住房限購後,不少房地産開發企業轉向中小城市“加速跑”,從而帶動了部分中小城市投資投機性購房趨於活躍。據權威部門監測,3月份,51個未實施限購的城市的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積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有18個城市比1月份增長20%以上。
隨著調控不斷深入,市場呈現出膠著狀態,消費者持幣待購,開發企業放緩推盤。不少人在觀望下一步房地産市場的走向。當前,房地産市場調控進入了關鍵時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政策鬆動,將功虧一簣。
落實政策:考驗地方政府執行力
“房價控制目標制定的時候是否徵求過社會意見?”
“今年計劃開工的保障房資金來源有哪些?”
“保障房供地已經到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地能跟得上嗎?”
……
每到一座城市,國務院督查組都要詳細核查地方政府彙報的材料,隨機抽查保障房項目,到銀行看差別化信貸政策是否執行,了解土地供應等情況。
為確保調控目標和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及時發現和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從4月上旬開始,國務院派出了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區、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了專項督查。
中央出臺的調控措施是否能夠落到實處,考驗著地方政府的執行力,也影響著房地産市場的走向,為群眾所廣泛關注。
以房價控制目標的出臺為例,中央政府明確要求,一季度公佈本地區房價調控年度目標。有的城市在3月份結束之際,連夜出臺調控目標;有的城市公佈的房價控制目標並沒有得到社會認同;還有的城市沒有按期公佈。一些專家提出,從公佈的房價控制目標看,有關部門對居民購房的支付能力考慮不夠。
還有就是保障房建設,也是對落實政策的考驗。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2011年要完成的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投資大概在1.3萬億元左右。其中,8000多億元是通過社會機構投入和保障對象及其所在企業籌集來的。剩餘的5000多億元資金,將由中央政府和省級人民政府以及市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來籌集。
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030億元。因此,地方政府要投入資金4000億元左右,同時還要保障足夠的土地供應。保障房建設能否順利推進,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尤為重要。
人們期待著,經過持續不斷的調控和政策落實,房地産市場才能走上健康發展軌道,“住有所居”才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