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6月23日電(記者 王猛)長春市環保局近日發佈數據顯示,從2002年起,市民已經連續9年享受到340個以上“藍天”,為東北省會城市之首。十年來,長春的天空由“黑”變“藍”的過程,為許多地區特別是內陸城市污染治理、城市綠化引領了方向。
在許多長春市民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初,長春的空氣質量糟得很。今年68歲的姜會群是個地地道道的長春人,一提到昔日長春市的環境狀況,他分外感慨:“每到冬季採暖期,一大早外面總是烏煙瘴氣的,整個城市上空就像罩個大鍋蓋。就連剛下到地上的雪,不到一天時間也會變黑。”同老薑一樣,在許多上年紀人的記憶中,糟糕的空氣質量令許多人不敢穿白衣服白鞋。此前,長春市于1997年12月19日和12月21日連續兩天利用衛星航拍的照片顯示,該市東朝陽區域“消失”了,照片上呈現的只是一片煙塵。
當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如今已是長春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處長李洪峰對此事記憶深刻。“局裏組織專家對城市空氣污染狀況源作了分析,其中煤煙型污染佔到了56.7%。”李洪峰説:“因為當時城區空氣質量極為不好,市裏成立了‘400微克辦公室’,要求每立方米排放煙塵量達到400微克,這僅僅是國家三級空氣質量標準,也是我們那時努力的目標。”
地處東北松遼平原腹地的長春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漫長,採暖期從10月下旬開始到第二年4月中旬結束,幾乎長達半年。破解煙塵污染,治理小鍋爐談何容易?2000年,《長春市供熱改造整體規劃》出臺,通過連續3年的冬季打“黑”戰役,終於取得成效。李洪峰説:“鍋爐除塵方式也從旋風除塵,發展到後來多管除塵、濕法除塵、靜電除塵、布袋除塵等,大小顆粒幾乎是一網打盡了。”
僅僅經歷十多年時間,長春市的環境情況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與其他城市相比,我們的優勢就在綠化和生態建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高廣濱説。而之前的2008年,長春市更是歷經18年努力實現了“國家衛生城”的夢想。尤其在2010年,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93.4%,是開展空氣質量日報以來優的天數最多、優良率最高、輕微污染以上天數最少的一年,這一成績甚至超過杭州、青島等沿海城市。同時,長春市城區空氣質量已連續9年位列東北省會城市首位。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長春市在環境保護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經驗。首先是把改善城市空氣質量作為建設良好人居環境的重要切入點和民生工程,加大監管和治理力度。近年來,當地對煙塵、揚塵污染防治、推廣清潔能源、建設煙塵達標區等都制訂了具體辦法和措施。
此外,嚴格實施機動車環保檢測,集中開展煙塵排放超標鍋爐排查監管專項工程。通過強化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防治工程,確保檢測率達到85%以上,機動車環保檢測在線監控率達到100%。
在以改善城鄉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飲馬河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確保長春市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2010年在長春市舉行的東北亞博覽會上,第一次來到長春的台灣味一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清銀就表示:“作為一座北方的重工業城市,沒想到城市會建設得這麼美”。
長春市環保局局長閆文表示,由於長春市空氣污染防治措施較完備,加上空氣質量較穩定,只要加強監管,今年城區空氣質量會持續保持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