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藏日喀則6月27日電(記者 張欽)跑運輸、做藏刀、搞養殖……記者在西藏日喀則走訪幾個富裕村,許多曾是農奴的農牧民,利用當地優勢,發揮聰明才智,這些年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先富起來的群眾,還積極擔當社會責任,帶動周邊群眾致富。
兩層高的藏式建築精雕細繪,一間面積70多平方米的客廳裏擺著近20張雕刻精緻的藏式桌子,中間一張大桌子上擺著盛酒器、酒杯,全部是黃銅質地。西藏日喀則市地那村65歲村民普旦跑運輸20多年,蓋起了總造價108萬元的藏式新居,成為遠近聞名的富翁。而50多年前,普旦一家人只是當地農奴主的“會説話的工具”。
“我們一家總是完不成農奴主交代的繁重勞動。辛苦一年,還吃不飽,穿不暖。”普旦回憶西藏民主改革前的悲慘生活,眉頭緊鎖。而自1983年以來,普旦貸款買車跑運輸,日積月累,如今已是擁有客運、貨運車輛6輛的富裕戶,2010年全家稅後收入達百萬元。
在地那村,昔日農奴今成富戶的農戶,不止普旦一人。這個在日喀則地區遠近聞名的運輸村,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05萬元。當地群眾感慨,曾經備受欺淩的農奴,如今的住房條件遠遠強過農奴主當年的莊園。普旦則告訴記者,他已成立了建築工程隊,能夠吸納更多的當地剩餘勞動力。
日喀則拉孜縣拉孜村村民普達瓦祖傳藏刀製作技藝遠近聞名,當地旅遊興盛之後,他家手工作坊生産的藏刀遠銷海內外。銅質刀鞘的藏刀如今一把售價150元,銀質刀鞘藏刀每把售價更是高達1800元……如今普達瓦一家每年純收入達5萬餘元。
而在西藏民主改革前,鐵匠是西藏社會中的下等人。“家人世世代代抬不起頭來,現在卻受人尊敬。”普達瓦説,他已決定加入村裏的合作社,讓更多的村民從藏刀製作中得到實惠。
“過去全家做農奴根本沒有自由,現在想幹什麼工作就幹什麼。”日喀則市聶日雄鄉珠村村民拉巴説,一想起過去沒日沒夜的苦日子,他就很“憤怒”。記者了解到,珠村村民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建起了安居房,養殖奶牛、藏雞,收入可觀。作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拉巴一家年收入六七萬元。
“村委會馬上就要換屆選舉了,我想競選村幹部。”拉巴説,如果成為村幹部,他能為村裏做更多的工作,帶動更多群眾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