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9月14日電(記者 婁辰)山東省在大量技術試驗、優化集成的基礎上,制訂的玉米增産病蟲草害系統控制技術,經過實驗,這項技術集成可使玉米平均增産15%以上。
山東泰安市岱岳區的示範項目區位於大汶口鎮東武村,記者近日在這裡看到,玉米長勢良好,碩大的玉米棒子已接近成熟。這片30畝的示範區涉及東武村10戶,參與示範的兩個農戶侯光西和侯光秋告訴記者,今年的收成要比採用普通技術種植的玉米增産100公斤左右。
候光西告訴記者,其實這裡已經是連續第二年試驗。2010年10月2日,山東省農業廳組織專家對這一項目區進行實打驗收的結果顯示,畝産為871.5公斤,增産率為14.63%。
山東省農業廳植保總站副站長李明立説,這套技術去年在4市8縣示範效果為平均增産15.2%。從今年的試驗效果來看,增産水平與去年持平。
李明立説,植保通常僅被當作一項農作物保産措施來看待,即如何有效控制病蟲草害的發生與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産量損失,而很少考慮將其與育種、栽培技術協調統一,實現農作物的增産。
近幾年,山東省農業、植保等部門提出“植保技術不僅是一項保産措施,也是一項增産措施”的理念,總結出一套玉米增産病蟲草害系統控制技術規程。這套技術針對目前土壤板結、種子包衣、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存在的不足,及作物生長關鍵環節,在大量試驗、優化技術集成的基礎上制訂而成。
植保專家認為,玉米增産病蟲草害系統控制技術,採用最新的防治技術,既有效地控制病蟲草害的發生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農作物産量損失,又控制了高毒農藥的使用,而且增加玉米産量,是植保理念的轉變和植保措施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