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柳斌傑署名文章:保護文化環境是國家戰略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4日 07時31分   來源:人民日報

保護文化環境是國家戰略問題
柳斌傑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呈現出産業發展、事業繁榮的新局面,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保護文化環境和文化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強調,要從戰略高度重視文化環境保護和文化安全問題。作為文化工作管理者和文化建設參與者,我們要從理論的高度和實踐的緊迫性出發,認真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保護文化環境和文化安全的重要論述,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更加自覺、主動地貫徹中央關於凈化文化環境、維護文化安全的戰略決策,更加有效地實施文化環保工程,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奠定堅實基礎,為民族的精神發育創造良好氛圍。

    文化環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

    人類所依賴的環境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自然環境,二是社會環境,三是文化環境。任何國家、民族、個人生存都離不開這三大環境。對文化環境重要性的認識早就有文化人的積極評判,只是在互聯網文化的大潮中更加警覺了,因為全球多樣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和社會信息化而歷史性地凸顯出來了。

    文化環境可以理解為人類在文明進步中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生産、生活實踐所創造的文化形態和文化條件。文化環境與自然環境不同,自然環境是天然存在的,而文化環境是人類自己生産和創造的。文化環境首先表現為物質形態的文化産品,孩子一齣生,就會接觸到很多文化産品,如書籍、報刊、音像製品、廣播電視、音樂、舞蹈、繪畫、互聯網、手機等,這些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文化“硬體”,都是承載了文化精神、文化內容、故事情節、各種知識的,這些因素又形成了文化環境中的“軟體”。文化環境就由這軟硬兩個方面構成,它所體現的人文觀念、理想、信念、價值取向、人際關係、道德規範、社會風尚等,就影響每個思想正常的人。這些文化的形態,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要素。沒有人能夠離開文化的影響。人和文化的關係,就像人和陽光、空氣、水的關係一樣,須臾不可或缺,人們一刻都離不開文化環境所提供的精神滋養。健康的文化能夠改變人的精神面貌,進而改變世界的面貌。先進的文化能改變人生的軌跡,進而改變歷史前進的方向。

    文化環境雖然是軟性的,卻是影響人類生存的一個關鍵要素。在當代社會尤其如此。每一個人出生之後,都處於特定的歷史階段,處在一個獨特的地域或家庭,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受當時當地文化環境的熏陶,無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必然帶有一個時代、一定地區特有的文化特質,這就是文化基因。

    中國共産黨人對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是十分清楚的,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的一個根本目標,必須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所以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都是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文化、精神的因素對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新中國成立伊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文化改造和建設工作,提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改造舊文化,創造新文化,不斷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改革開放之後,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核心鄧小平同志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必須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核心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提到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位置,首次全面部署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一起列入“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當前,面對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複雜形勢,黨和國家明確提出把保護文化環境作為國家戰略,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保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決心。

    正確判斷當前我國文化環境

    對於當前我國文化環境的評價,可以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認為健康繁榮、多樣生動,有的認為“非洋即古”、低俗不堪,有讚揚的,也有批評的。客觀地説,我認為我國目前的整個文化大環境是民主開放、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六大以來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改善文化公共服務,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社會主義文化真正出現了大發展大繁榮的局面。從核心文化門類來看,我國翻譯、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著作無人可比,我們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我國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經典的保護和利用,繼承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發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文化;我們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公共服務,基本實現了書屋村村有、電視村村通、鄉鄉能上網、月月有電影,基層文化生活空前活躍;我們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我國生産的圖書、報紙、電視劇、演藝、美術等文化産品均居世界前列,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內容豐富、多式多樣的精神食糧;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時,我們有序開放文化市場,引進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世界上的各種名著在中國都有出版,世界上優秀的文藝作品在中國常有展演,中國人民不出國門就能共享人類文化成果。這些就構成了我國文化環境的主流和大趨勢。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文化現象的複雜性,對我國文化環境的凈化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尤其是要解決好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影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突出問題。目前,我國文化環境的壓力主要包括西方文化的滲透、價值觀的較量、借助網絡炒作敏感問題、封建文化的死灰復燃、低俗之風久禁不止等方面。

    保護文化環境是個戰略問題

    文化是一個穩定的、長期影響人們生活的要素。總體上説,文化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但它本身又具有穩定性和超前性。在歷史上可以看到,有時即使一個制度滅亡了,相應的經濟基礎改變了,舊的文化卻不會馬上消亡,還需要對其進行不斷的改造。封建主義滅亡了這麼長時間,封建文化卻依然很頑固,其在生活中的遺留可謂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文化有時候也有超前性,比如在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就有了社會主義的思想。“五四運動”時,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就超前出現了,這深刻地體現了文化的先導地位。正是由於文化本身的這種特性,決定了文化環境保護的戰略性。

    (一)保護文化環境事關改革開放大局和國家民族命運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特別強調,全黨要始終把國家主權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堅決維護國家的安全,堅決防範和打擊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有效防範和應對來自國際經濟領域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早在2003年8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就強調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我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要發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大力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鼓舞我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同時,我們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捨、擇善而從,積極吸收借鑒國外文化發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動我國文化的發展繁榮。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管理方式,都要積極研究借鑒。要始終高舉社會主義文化旗幟,在文化觀念上決不照抄照搬,在發展模式上決不簡單模倣,堅決防範和抵禦各種腐朽落後的文化觀念侵蝕幹部群眾的思想,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和社會穩定。”這裡,對文化的戰略意義講得非常明確。文化關係著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命運。我們處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下,文化環境表現為一個開放的、全球性的、多樣化的狀態,不同文化之間是互相影響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能夠不斷地發展壯大,得益於我們祖先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得益於我們的民族以中華文化為凝聚力和精神發育的標準。因此,在全球化條件下保護文化環境,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保護文化環境事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對於世界觀還沒有確立起來、思維情感仍處於較快轉變之中的青少年,文化環境的影響力顯得尤其巨大。我們黨歷來認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關心未成年人的成長,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社會環境,是黨和國家義不容辭的職責,是開創國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的戰略工程,也是實現億萬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任何時候,都要積極創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文化環境。要增強大眾傳媒的社會責任感,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實施精品戰略,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要加大綜合治理的力度,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要嚴厲打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切實加強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方面的立法和執法工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要形成尊重未成年人、關心未成年人、幫助未成年人的社會氛圍,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發展成才。這就要求文化戰線要大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生産優質文化精品,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三)保護文化環境事關社會主義文化的健康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目前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文化環境在某些地方有所惡化,文化領域出現了許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求相背離的內容。一段時間以來,包括網絡文化、手機文化在內,各類不良信息肆意氾濫,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映。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越是在開放的環境下,越要防止文化垃圾;越是大發展大繁榮,越要有保護好文化環境的能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文化發展的結果就會走到邪路上去,就會給黨和國家、給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從文化管理上看,我們的工作責任非常重大,虛假信息不禁止,社會就不能穩定;文化垃圾不掃除,文化環境就惡化;盜版問題不解決,文化創新能力就上不去;淫穢色情的東西不消除,人們的精神就會受侵擾,健康有益的文化就難以發展。我們只有全力維護文化環境的健康,才能實現各類文化的良性持續發展,進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環境保護工程

    文化環境保護工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實現億萬家庭最大心願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希望工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它抓好。

    幾年來,我們不斷地總結保護文化環境經驗,大力實施文化環境保護工程,特別是在“掃黃打非”、打擊侵權盜版、市場監管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已經有28個部門參與了文化環保工程,形成了黨和政府統一領導、各個部門齊心協力、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的有效工作機制。針對新情況,我們也在不斷開拓文化環境保護工程的新形式,先後組織實施了區域化的“護城河工程”、“天山工程”、“雪域工程”、“珠江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成效顯著。政府逐步完善了有關的法律、條例、規定、辦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了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加大了查案辦案力度,在依法打擊的基礎上,實現了從嚴從快打擊制黃販黃行為。我們不斷創新和完善行政管理手段,對圖書、報刊、音像、電子、網絡出版等各類載體的行政管理手段都在不斷完善。近兩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報刊管理的精神,在大力整治報刊低俗之風的同時,深入開展了低俗音像製品整治、互聯網及手機淫穢色情信息專項治理和打擊侵權盜版假冒偽劣産品專項鬥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保證了文化市場的平穩有序,為重大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輿論環境。

    下一步,我們要總結經驗,發揚成績,依靠群眾,形成合力,繼續加快文化環保工程的組織實施,為人民創造健康繁榮的文化生活環境。依法查處非法違禁信息的製造和傳播,繼續打擊淫穢色情文化,打擊各類形式的侵權盜版,繼續整頓市場秩序。

    保護文化環境不僅有對負面文化進行打擊的一面,還有對主流文化進行建設、促進繁榮的一面。這就像我們對待自然環境一樣,一方面要打擊破壞環境的行為,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環境建設,植樹造林。我們一方面要加強“掃黃打非”和市場監管,另一方面發展報刊、圖書、影視、文藝及音像、電子、網絡、手機文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産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作者為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署長)

 
 
 相關鏈結
· 柳斌傑:全力支持內地與香港印刷業深度合作
· 柳斌傑:深入基層 轉變作風 求真務實 改進文風
· 15萬種圖書登陸2011上海書展 柳斌傑韓正發賀信
· 柳斌傑一行到上海、江蘇、新疆等地進行考察調研
· 羅志軍會見柳斌傑 表示推動數字出版再上新臺階
· 柳斌傑在新聞出版總署黨組理論學習會上的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