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2011年,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收官”之年。新一輪醫改近三年究竟走了多遠?一路走來又有哪些問題?進入“深水區”的醫改如何繼續前行?臨近年關,“新華視點”就此記者採訪了有關業內人士以及患者。
基本醫保:實現全民覆蓋 “擴大範圍”應轉向“提升質量”
【方案目標】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覆蓋全民,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
【權威數字】2011年全國城鄉參保人數12.95億,人口覆蓋率95%,基本實現全民醫保;三項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均達相應人群年均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於5萬元。醫保全覆蓋帶動診療人數連續兩年遞增數億人次,2011年應住院而未住院的病人比2008年下降2個百分點,因經濟原因而出院的下降近6個百分點。
【百姓心聲】“新農合真的幫助很大,少花錢治大病。”江蘇省射陽縣四明鎮劉德利的兒子做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共花費2.7萬元,新農合和農村醫療救助補償2萬多元。他希望“國家能再提高報銷比例,並在全省甚至全國實現聯網報銷。”
【專家點評】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近三年我國城鄉基本醫保制度建設成就可打95分。但要看到三种醫保之間保障水平還有近十倍的差異,資金籌集總量偏低,抗風險能力還比較弱,個人的平均醫療負擔仍在30%以上,而且近年住院與門診費用仍在增長,影響患者的受益程度。“十二五”期間,基本醫保應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質量”,提高補償水平,通過不斷提高參保率和政府補助標準,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機制。
基本藥物:基層醫療機構結束“以藥補醫” 制度“短腿”須彌補
【方案目標】公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並按購進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
【權威數字】我國已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2011年,政府辦的5萬多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且實行零差率銷售,結束“以藥補醫”歷史,藥品價格平均下降30%左右。
【百姓心聲】自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江西南昌市灣裏區梅嶺鎮居民李水金每月的高血壓藥費由100多元降到60元。“但是衛生院賣1.65元的丹參片經常缺貨,我不得不到藥店買3.5元一瓶的。”
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旨在保障群眾“用得起藥”且“用得上藥”。然而,除基本藥物斷貨外,今年的2000%利潤率“畸價藥”事件以及心臟手術必須藥魚精蛋白、乙型血友病“救命藥”“九因子”缺貨現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本藥物在目錄設置、招標採購等方面的“短腿”。梅嶺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輝説:“如果藥企因無利可圖而停産,最終群眾也得不到實惠。”
【專家點評】胡善聯:基本藥物制度改革一個突出問題是2009年制定的基本藥物目錄不能滿足各地用藥需求,需要進行動態調整;還要建立合理科學的定價機制,保證基本藥物的質量和供應等。
江蘇省射陽縣衛生局局長徐勇:要確保補償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經費足額到位,否則基本藥物制度將難以為繼甚至前功盡棄。
基層醫療體系:村村建起衛生室 硬體“硬”了軟體不能“軟”
【方案目標】三年內中央重點支持2000所左右縣級醫院建設,實現全國每個行政村都有衛生室,為各級基層醫療機構培訓醫療衛生人員約190萬人次。
【權威數字】中央已支持2233所縣級醫院、62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5萬多所村衛生室建設,基本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培訓基層醫療人員520多萬人次。2011年前三季度到基層就診人次同比增長13.2%。
【百姓心聲】江蘇省射陽縣洋馬鎮衛生院院長錢寶珠説:“衛生院有門診樓、病房樓,每個村衛生室都有100平方米左右的業務用房,也有了相應的設備,但是多年沒有補充醫學專業畢業生。”記者調研也發現,有些省份個別村衛生室村醫後繼乏人。
“沒有人才吸引不了病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曾益新説,“老百姓幹嗎一定要半夜排隊擠大醫院呢?還是擔心基層醫療水平不高,怕誤診誤治。”
【專家點評】胡善聯: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家庭醫師制度,也沒有真正實現社區(基層)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的目標,病人就醫仍然無序。加強全科(家庭)醫師的培養,由“強筋健骨”轉向“全面發展”是“十二五”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的方向。
曾益新:要把讀5年本科加3年全科培訓的醫生吸引到基層,需要有特殊政策。
基本公共衛生:人均經費標準到位 投錢應避免“走過場”
【方案目標】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要開展為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於20元。
【權威數字】2011年絕大部分省份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達到或超過25元。截至2011年9月底,規範化電子建檔人數達4.33億人,免費為6773萬名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為104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手術等。
【百姓心聲】“過了6年黑暗生活,我又見到光了。”江西省靖安縣香田鄉白鷺村老人涂久長因家庭貧困一直沒做白內障手術,“政府免費給我做手術,以前想都不敢想。”
徐勇指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項目多而資金少,許多項目無法做得深入和持久,項目實施的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如個別地方健康檔案建檔率很高,但大部分從沒利用過而成為“死檔”。
【專家點評】胡善聯:推進公共衛生服務不像診療能馬上見到效果。增加人均公共衛生經費投入並不一定要求等比增加服務的種類和數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已有服務項目的質量和標準,確保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落到實處並起到實效,而不能“走過場”。
公立醫院:“局部試點”開端良好 體制機制改革仍待“突破”
【方案目標】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逐步推開;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等。
【權威數字】至2011年,共確定17個國家級、37個省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全國有1237家三級醫院開展預約診療和節假日門診,5400多所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百姓心聲】“一住進病房護士就給我講健康知識,還給我剪指甲、擦臉、喂飯,生活全靠她們。”北京友誼醫院的優質護理讓61歲的潘淑敏深受感動,“請護工一天還要100多元呢,給這些護士加點錢我願意。”
從“反商業賄賂”“優質護理工程”到“預約掛號”等,近年公立醫院不遺餘力地進行著點滴“改良”,但因收紅包回扣、收費不合理、醫生態度差等原因,公立醫院仍屢遭詬病。
【專家點評】無錫二院院長易利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突破與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要求還有差距。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需要解決頂層設計問題,最核心的是明確政府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項目部主任劉遠立:醫務人員受鼓舞的目標遠沒有實現,醫生仍然沒有體面地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價值。如果僅僅改掉醫務人員的利益,而不真正觸動根本的運行機制和補償機制等,改革最終難以走下去。(記者 周婷玉、王茜、仇逸、朱旭東、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