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30日電(陳健、姚永亮)1月29日上午,正月初七,四川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鄉文化廣場人山人海,被當地群眾譽為“春晚”的復興鄉春節第七場文藝演出,在隆冬細雨中準時“上演”。
舞蹈、小品、合唱、朗誦……兩個小時的演出,讓在場的3000多名村民掌聲和歡笑聲不斷。
“由我們農民自己辦的‘春晚’,很好看啊。我和愛人已連續第6天到這裡來看了。這個春節過得愉快!”復興鄉三祠村六組村民程明剛告訴記者。56歲的程明剛在外務工,春節前才趕回家,錯過了第一場由鄉上主辦的“春晚”,但聽説從大年初二至初七,鄉文化廣場每天都演出一場由各村輪流主辦的鄉村“春晚”後,他和愛人從初二起,每天吃過早飯就步行兩三公里早早趕到現場觀看。
“三祠村是我們復興鄉的一個驕傲。”復興鄉黨委書記張羅丹介紹説,三祠村在當年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也不同程度地受了災。但當地村民卻拒收政府下撥的救災款,並且把救災款連同自發捐獻的3772元捐款一併捐給重災區。此事經新華社以《發不下去的救災款》為題報道後,引起強烈反響。
如今3年多過去了,三祠村和復興鄉的其他村一樣,努力通過災後恢復重建,使全鄉面貌煥然一新,去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500多元。“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春節前夕,當鄉黨委政府發倡議辦‘春晚’時,全鄉各村的幹部群眾都報名踴躍參與。”張羅丹説。
春節前夕,復興鄉先由鄉黨委政府“帶頭”辦了第一場晚會,隨後,兩個村聯手辦一場,並集中到鄉上的文化廣場“亮相”。
《新春序曲》《關愛復興》《幻變復興》……喜聞樂見的節目一個接一個。親自帶隊上陣的高塔村黨支部書記周章説:“各村在同一個舞臺辦‘春晚’,其實就是在打擂臺,大家都在相互較勁,展示各村的文化實力。”
“沒料到這種村民自編自演,登臺唱主角的‘春晚’,效果是出奇的好。除了本鄉村民,還吸引來了不少周邊鄉鎮的人遠道前來,觀眾場場爆滿。看來我們明年的‘春晚’,一定要早打算、早準備哦。”復興鄉鄉長謝華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