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 青春閃光
——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紀實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吳晶)通過一組數字,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2004年,高校學生黨員佔學生總數的比例為7.1%。2008年,這一比例達到11%。
截至2011年6月30日,普通高校在校學生黨員總數為305.8萬人,學生黨員佔學生總數比例為13.2%,有較大幅度提高。
追求理想信念:學生入黨熱情日益高漲
5月21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專題輔導課一結束,就有董華等18名同學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總書記的講話讓我真切感受到作為共産黨員的光榮,感受到自己身為青年肩負的責任。”董華説,“我的入黨願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説:“我們始終把全面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全國高校已建立81311個學生黨支部,形成“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高年級有黨支部”的學生黨建工作格局。各高校普遍按照要求,在3名學生黨員以上的本科班級、碩士專業、研究院(中心、所)設立黨支部,同時還積極創新支部設置方式,探索在學生社團、學生公寓、學生社會實踐服務隊等成立黨小組,實現了黨組織對學生群體的全覆蓋。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説:“黨支部是高校黨組織的基本單元,是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任務的戰鬥堡壘,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負有重要責任。”
教育部開展的2012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顯示,當前近八成的學生表示有入黨願望,與近年基本持平。將“追求理想信念”作為入黨動機的學生比例比2011年高出8.3個百分點,連續3年排在入黨動機的首位。
學習先鋒模範:黨員示範作用更加凸顯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40多名學生黨員在36間學生宿舍挂起“黨員之家”的紅色字牌。
“這塊字牌時時提醒我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起帶頭作用。”學生黨員代表李雅玟説。
近年來,各地高校在學生黨員中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廣大學生黨員成為校園中的“紅色風景線”。
中國人民大學實施“紅船領航—新生黨員先進性熔鑄計劃”,通過入學導航、黨員意識強化、黨性修養提升3個階段,引導學生黨員強化黨員意識、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論修養、服務同學社會,最終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説:“今天的青年學生就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擁有和發展好這支力量,決定了我們黨的先進性性質,決定了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來看待在高校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
教育部調查顯示,高校學生黨員學習動力、道德素質、組織紀律性、政治敏感性、認識判斷能力不斷加強。在近年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國防生、入伍大學生、輔導員和青年教師群體中,黨員比例逐年提高。
很多高校黨委負責同志表示,學生黨員已成為學校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學校和諧穩定的骨幹。高校連續20多年保持穩定,學生黨建工作功不可沒。
創新黨建手段:學生黨員質量不斷提升
近日,教育部在南京召開全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邀請全國32個省級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部直屬高校及部分其他部委屬高校的負責同志,共同分享提升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的有益經驗:
南京大學推出“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辯”制度,同學們普遍感到必須更加嚴肅地對待入黨這件事情。首都醫科大學明確了黨員發展工作的4個關鍵環節和31個程序要求,抓好培養關、推優關、評議關和公示關……各地高校普遍嚴格學生黨員發展程序,把好“入口關”。
黨的十七大以來,各高校及時調整黨校教學計劃,普遍建立班有黨章學習小組、院係有黨課輔導講座、學校有黨校培訓的三級教育培養體系。
中南大學按照入黨積極分子基礎班、預備黨員及重點積極分子研修班、黨員幹部提高班三級模式對學生黨員進行培訓;復旦大學統一師資、教材、專題和證書,有效確保了培訓質量和效果。
各高校還積極運用網絡,開展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通過易班網絡社區,以“知黨史”“煉黨性”“鑄黨魂”為主線,構建黨史信息推送系統,開通學生黨支部網絡結對平臺,開設網上報告廳,著力構建網絡紅色課堂。每次學校青年馬克思主義學校線下開課,同學在網絡班級圍繞黨課內容進行深入討論,一些觀點的交鋒和碰撞讓人記憶深刻。
黨建質量工程和黨建創新工程並行,上海交通大學已連續開展近8年。學校黨委書記馬德秀説:“我們一直致力於加強黨的教育的有效性探索,不斷創新黨建手段,增強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