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構築實現“中國夢”的堅實支撐——迎接兩會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6日 11時3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李斌、楊維漢、趙超)這一切,都像一個夢——5年前,他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4年前,他和其他39名在滬務工的“全國優秀農民工”成功落戶成為“新上海人”……

    “每個人都有夢想,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只要去努力做好了,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就是‘中國夢’!”9年前到上海德力西集團公司打工的河南籍退伍兵周振波,沒想到自己會被推選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到會上,我要建議政府進一步關注農民工住房和下一代教育的問題。”十八大後的第一次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作為2億多農民工的代表,37歲的周振波在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和確認後,將和數千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履行人民當家作主的神聖職責,共同描繪實現“中國夢”的路線圖。

    堅定不移走依法治國之路,讓人民享有當家作主權利

    乍暖還寒時節,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正在村民監督下推進土地集中流轉,以期通過現代高效農業提高糧食産量,增加農民收入。

    “我們實施這項工作,充分考慮並尊重村民意願。”小崗村黨委書記鄭樹銳説。

    堅持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近年來,民主政治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

    ——從開展“問錢”“問房”“問教”等專題詢問、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到一次次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再到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增強依法履職能力,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充分保障。

    ——從通過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到重大決策前一次次召開座談會聽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意見,再到深入進行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等,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

    ——從全國數十萬個村委會幹部基本實現直接選舉,到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從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到發揮基層各類組織協同作用,基層民主制度的完善,進一步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從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到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推進依法行政到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依法治國全面推進。

    ——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穩步推進。公共決策社會公示制度、公眾聽證制度、專家諮詢論證制度……隨著一系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在各個層次、領域得到體現。民意日益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時的重要依據。越來越多的公民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影響公共決策和公共管理;近8萬個政務微博架起“網民問政”和“政府施政”間的橋梁。

    “今天的中國民眾,要比近代史上任何一個階段都享有更多的自由,大部分人可以自由生活、自主擇業、自行創業……”最近,美國《外交》雜誌刊文稱。

    近年來,不少人在探尋“中國奇跡”背後的奧秘——

    “中國經濟奇跡的密碼在政治領域。”如果説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動力,那麼億萬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迸發,則是“中國號”列車的加速器……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讓制度成為維護公平正義的可靠保障

    “幾千萬元花了,就打了幾根樁,當這是老百姓家搭雞窩嗎?”

    前不久結束的深圳市兩會上,政協委員李毅對開工建設近3年卻“擱淺”的深圳灣南北觀海棧橋工程提出質疑。

    有關部門回應工程“前期準備工作中存在論證不足等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沈春耀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展現了優勢,但同時應清醒看到,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相比,同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相比,我國民主政治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問題,民主政治具體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

    ——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在某些方面還沒有得到充分實現。

    從立法看,人民參與立法的渠道還不夠寬,參與的程度還不夠廣泛;從協商民主看,各種民主協商形式不同程度存在制度化不足的問題,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的保障,缺乏可操作的程序……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依然存在。

    甕安、孟連、什邡、啟東……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糾紛持續高發多發,一系列群體性事件提醒執政者,必須清醒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民主決策走過場、執行法律打折扣等現象,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情況依然時有發生,一些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意識、能力和責任感不強。

    ——官僚主義作風、腐敗現象在一些部門和地方滋生和蔓延。

    被稱為“京城最貪鎮長”的順義區李橋鎮原鎮長李丙春,由於財務制度和監督機制形同虛設,挪用公款1億多元;年僅32歲的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規劃局原副局長肖明輝,在5億元的工程招標中大權獨攬,收受1611萬元“好處費”……反腐倡廉仍然任重道遠。

    ——對權力運行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有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我國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還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決策機制不夠完全,決策權過分集中在主要領導幹部身上;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對微觀經濟主體干預過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

    認識是行動的前提——

    認清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不完善之處,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支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我們黨建設好。

    “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容得下尖銳批評”……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以來,以一系列嶄新論述和實際行動贏得海內外高度肯定,凝聚了黨心民心。

    “我們進一步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和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對黨心民心的真切了解,對反腐倡廉、改進黨風的堅定決心,以及對實幹興邦的身體力行,心中的希望之光在更多燃起。”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説。

    沿著民主法治的軌道,向著“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不懈奮進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80953件,預算法修正案草案:330960件,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557243件……

    中國人大網上,一張不起眼的法律草案徵求意見統計表,記錄著公眾對人身、財産權利的關切,對民主和法治的珍視,也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

    站在這個特殊歷史節點上,回望過去,展望未來,人們堅信,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政治制度的作用,更充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實現就有堅實支撐和根本保障。

    ——實現中國夢,需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真履行職責,發揚人民民主。

    連任全國人大代表的重慶律師韓德雲,曾連續7年提交公務員財産公開立法議案。

    “2006年第一次提交時,相關部門回復‘主意好,但是條件不具備’,之後是‘很有必要’,再後來是‘有關部門正在進一步深入調研,結合實際對制度設計進行研究論證’。”

    讓韓德雲欣喜的是,如今一些地方在申報基礎上試點財産公開,反腐倡廉制度設計從原則走向具體化。

    ——實現中國夢,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更加注重發揮法治的重要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要求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民主法治國家進入了攻堅期。”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建議將法治的重心轉移到司法上來,黨和國家要逐步適應通過司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長期執政。

    ——實現中國夢,要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2月2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稿。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將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簡政放權、推進機構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中央黨校教授卓澤淵表示,改革就是要建立確保“夢想成真”的制度和機制,推動並保證中國走向富強、公正、法治、民主。

    ——實現中國夢,需要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提高科學化工作水平。

    打鐵還需自身硬,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我們黨建設好。

    “依法治官,依法治權。”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建議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解決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問題,制定“信息公開法”將公權力活動公之於眾……

    再過幾天,全國兩會就要召開,幾千名代表委員將匯聚京華,共商國是。黨的主張將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成為億萬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共同行動。 

    共創實現中國夢的美好生活——迎接全國兩會述評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張旭東、杜宇、韓潔、林暉)“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十八屆一中全會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質樸的話語展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民生情懷”,作出的承諾擲地有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詳細閱讀

    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迎接全國兩會述評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陳二厚、劉錚、安蓓、雷敏)對37歲的史俊來説,2013年的春天非同尋常——去年,他和兩位朋友在山西和順縣李陽鎮承包了1000畝耕地,蓋起138個蔬菜大棚。今年春節,這裡産出的有機蔬菜開始擺上周邊城裏人的餐桌。

    農閒時,史俊總喜歡爬上後山,凝望寄託著他夢想和未來的這片土地:“為這個選擇我們搭上了全部身家,壓力很大,更充滿期待。”

    此刻,行進在復興征程上的中國,也面臨著不同尋常的歷史節點——這是黨的十八大後的開局之年,是“十二五”進程過半之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華民族離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2013年全國“兩會”歡迎中外記者採訪
· 北京市召開會議部署兩會安保維穩服務保障工作
· 北京應急委召開第九次全會暨兩會安全工作部署會
· 共創實現中國夢的美好生活——迎接全國兩會述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