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辦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4日 10時0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華春雨 張雲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全面介紹近年來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取得的新成就。白皮書説:“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有計劃、持續穩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白皮書全文約2.1萬字,以大量數據和事實從6個方面介紹了我國人權事業的新進展,包括:經濟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政治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文化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社會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白皮書説,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各級國家機關的意志和行動。繼“人權”分別莊嚴載入中國憲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中國共産黨黨章之後,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又將“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中國政府還發佈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並對《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有計劃、持續穩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白皮書説,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治國理政的基本遵循和主要原則。在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中國將人權事業的發展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與公民、政治權利的全面、協調發展。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和奮鬥,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民主建設水平、依法治國水平、文化發展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環境保護水平,都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白皮書同時指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人口眾多,區域差異較大,資源有限,環境和生態保護壓力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中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較多,需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加以解決。在中國,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白皮書:我國積極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華春雨、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我國積極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

    白皮書説,我國經濟的持續平穩增長為保障就業提供了條件。國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保障公民工作權。2008年至2012年,累計投入就業專項資金1973億元,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2800萬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30萬人。2012年,在經濟增速趨緩的背景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2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8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上年末持平。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6261萬人,比上年增長3.9%。其中,外出農民工16336萬人,增長3.0%;本地農民工9925萬人,增長5.4%。國家積極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8.5萬個村開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帶動2800萬農民就業。

    此外,根據白皮書,2012年,我國城鎮新安排殘疾人就業32.9萬人;城鎮實際在業殘疾人達到444.8萬;1770.3萬農村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2011年,全國共組織開展各類職業培訓約2200萬人次。2012年,中央財政支出就業專項資金454億元,用於支持落實相關促進就業的政策。2010-2012年,農業部依託“陽光工程”培訓項目開展農業技能培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培訓補助資金33億元,培訓農民930萬人次。

白皮書:我國重視在發展經濟過程中保障人民生活和生産安全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華春雨、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我國重視在發展經濟過程中保障人民生活和生産安全。

    白皮書説,近年來,我國努力構建完善的市政公用事業服務體系,城市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升。迄今,中國共21次獲得聯合國人居獎,有7個項目獲得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有30個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398個項目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白皮書説,2011年,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供水量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0.6%。截至2012年底,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已經覆蓋全部省份,共設立水質監測點近3萬個。2010-2012年,全國累計解決了1.72億農村居民和2300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2008年以來,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1.8萬座。

    白皮書指出,國家著力解決制約安全生産的突出問題和深層矛盾,安全生産法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頒布了多項安全生産標準,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産、經營、建設行為,深入治理違規違章行為,持續開展“安全生産年”活動,不斷深化隱患排查治理。2012年,全國查處無證和證照不全從事生産經營、建設等各類非法違法行為144萬起,違規違章行為305萬起。平均每年培訓高危行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500多萬人次,農民工1300萬人次,煤礦班組長13萬人。發佈了1022項重大事故防治關鍵技術和355項新型安全實用産品,集中推廣了100個安全動態監測監控項目。

    根據白皮書,我國安全生産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各類生産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2011年比2010年分別下降4.3%、5.1%,2012年比2011年又分別下降3.1%、4.7%;億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十萬就業人員事故死亡率、煤礦百萬噸事故死亡率、交通萬車事故死亡率,2011年比2010年分別下降13.9%、11.7%、24.7%和12.5%,2012年比2011年又分別下降18%、13%、34%和11%。

白皮書:初步建成覆蓋各環境要素的國家、地方環境監測網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余曉潔、郭麗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指出,中國實施地表水、空氣、酸沉降、沙塵天氣影響、飲用水水源地、近海海域、城市噪聲、生態等各環境要素常規監測以及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應急預警監測,初步建成了覆蓋各環境要素的國家環境監測網和地方環境監測網。

    白皮書指出,公民享有清潔生活環境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例如,2012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環境一號C星,細顆粒物(PM2.5)被納入空氣質量常規監測指標。2008年至2012年,累計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4600萬噸。到201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340座,日處理能力1.42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84.9%。

    白皮書説,“十城萬盞工程”計劃在多個試點城市的公共照明領域推廣應用半導體照明技術。目前已有160萬盞以上LED燈具得到示範應用,累計節電超過1.64億千瓦時。

    根據白皮書,2008年至2012年,中國累計淘汰落後煉鐵産能1.17億噸、煉鋼産能7800萬噸、水泥産能7.75億噸,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17.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5.7%和17.5%。

白皮書:國家保護被羈押人權利 66.1%的看守所建立了心理諮詢室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余曉潔、郭麗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指出,國家保護被羈押人權利,到2012年底,全國89.1%的看守所建立了被羈押人安全風險等級評估機制;66.1%的看守所建立了被羈押人心理諮詢室;70.5%的看守所實現留所服刑罪犯互聯網雙向視頻會見。

    白皮書説,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取得新進展。人民檢察院不斷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2012年,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55582件次,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6196件,對刑事審判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11799件次。

    白皮書指出,中國嚴格控制並慎用死刑。2011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死刑罪名削減幅度近五分之一。修正案還對審判時已滿75周歲的人犯罪適用死刑作了限制性規定。

    此外,白皮書指出,中國律師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不斷完善。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明確了律師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的辯護人地位,明確要求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有律師的,都要聽取律師意見並附卷。擴大了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的適用範圍,將審判階段提供法律援助修改為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均提供法律援助。

    根據白皮書,2012年,全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0萬餘件,提供法律諮詢568萬人次,分別比2009年增長了56.4%和17.1%。

白皮書:微博每天發佈、轉發信息逾2億條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余曉潔、傅雙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指出,隨著改革的深化以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公眾的知情範圍日益擴大,表達空間不斷拓展。

    白皮書説,國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政務公開制度體系基本形成。2003年開始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2010年開始,各級政府推進財政預算公開。2012年,有97個中央部門公開了部門預算,98個中央部門公開了部門決算,98個中央部門公開了“三公”經費。

    白皮書指出,中國共産黨持續推進黨務公開,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2012年,全國省級以上黨和政府機構舉辦新聞發佈會2200多場。互聯網已成為公民實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徑。

    白皮書説,為了保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201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截至2012年底,中國網絡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據對中國最有影響的10家網站統計,網民每天發表的論壇帖文和新聞評論達300多萬條,微博客每天發佈和轉發的信息超過2億條。

白皮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實現了中國人權保障的法制化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余曉潔、傅雙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實現了中國人權保障的法制化。

    白皮書説,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保障人權,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中國十分注重從保障人權的要求出發修改有關法律法規。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寫入“尊重和保障人權”內容,並在證據制度、辯護制度、強制措施、偵查措施、審查起訴、審判程序、執行程序的修改完善和增加規定特別程序中,貫徹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精神。這是中國人權事業的重大進步,對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公民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利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進一步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完善了起訴和受理程序、開庭前準備程序、簡易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和執行程序,完善了保全制度、證據制度和裁判文書公開制度,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對案外被侵害人的救濟程序。

白皮書:我國從制度上實現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障對城鄉居民全覆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劉奕湛、程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我國從制度上實現了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障對城鄉居民的全覆蓋。

    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白皮書説,國家制定了社會保險法,修改了工傷保險條例。目前,各項養老保險參保達到7.9億人,13075萬城鄉老年居民按月領取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現在的1721元。各項醫療保險參保超過13億人,其中,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超過8億人。參加全國工傷保險的人數達18993萬人,比2011年增加了1297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達717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5225萬人,比2011年增加90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15445萬人,比2011年增加1553萬人。

    白皮書説,我國全面建立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實施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跨省轉移接續辦法,總體實現了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保職工養老保險關係的有序轉移。失業保險金標準和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也已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分別從最初的年人均20元人民幣、40元人民幣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人民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75%以上、70%以上和75%左右,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以上、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於6萬元,保障範圍由住院延伸到門診。

    2012年,在全面推開尿毒症、兒童白血病等8類大病保障試點的基礎上,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種大病納入重大疾病保障試點範圍,費用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0%。

白皮書:我國世界遺産總數居世界第三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劉奕湛、程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到2012年底,中國有世界遺産41處,總數居世界第三。有29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7項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項入選“優秀實踐名冊”。

    白皮書説,201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保存、傳承與傳播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11年,國家完成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近77萬處。國務院公佈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352處,歷史名城119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350個;公佈三批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文化部命名四批1986個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設立15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白皮書説,中國55個少數民族有515個代表性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少數民族524人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先後建立。18個少數民族項目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切實保障少數民族文化權益。白皮書説,到2012年5月,民族自治地方有廣播電臺73座,節目441套,民族語節目105個;電視臺90座,節目489套,民族語節目100個。少數民族語言受到特殊保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地方廣播電臺每天用21種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播音。全國共有1萬多所學校使用21個民族的29種文字開展雙語教學,在校生達600多萬人。2011年編譯出版的民族語言教材達3665種,總印數達4703萬多冊。

白皮書:中國公民獲取社會救助的權利進一步得到保障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劉奕湛、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中國公民獲取社會救助的權利進一步得到保障。

    白皮書説,在低保救助方面,中央財政2012年共安排城鄉低保補助資金875億元,比2011年增長16.8%。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142.5萬人,農村低保對象5341萬人;城市、農村平均低保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330元、每人每年2068元,較2010年分別增長31.5%和47.3%。全國共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545.9萬人,平均供養標準為集中供養年人均4061元,分散供養年人均3008元,較2010年分別增長37.6%和43.1%。

    在自然災害救助方面,2012年,安排下撥中央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補助資金116億元,比2011年增長34.3%,救助受災群眾7800萬人次,有效保證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在醫療救助方面,2012年,全國醫療救助人次9134萬,支出資金221億元。

    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方面,國家開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截至2012年,全國共有救助機構(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1788個。2010-2011年,全國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128709人次。

白皮書:全國95%的村實現村務公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余曉潔、郭麗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指出,全國95%的村實現村務公開,90%以上的縣制訂村務公開目錄。

    白皮書説,中國基層民主建設使公民參與權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是人民當家做主的一種有效形式,它通過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農村基層民主、以社區居民自治為核心的城市基層民主和以職工代表大會為核心的企事業單位的基層民主等形式,保障全體公民廣泛和直接參與社會生活各項事務。

    白皮書指出,農村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工作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201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了村委會成員的選舉和罷免程序。

    根據白皮書,截至2012年底,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已開展了8至9輪的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全國98%以上的村委會實行了直接選舉,村民平均參選率達到95%。全國95%的村實現村務公開,90%以上的縣制訂村務公開目錄,91%的村建立村務公開欄。

    此外,全國每年約有170萬名村幹部進行述職述廉,對23萬多名村幹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2010至2012年,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社區開展了新一輪換屆選舉,直接選舉率在30%以上。通過居民會議議事協商和民主聽證等形式,社區各類主體都可以平等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和民主決策。

白皮書:中國高度重視國際人權公約履約工作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華春雨 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中國高度重視國際人權公約履約工作。

    根據白皮書,中國政府已加入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27項國際人權公約,並積極為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創造條件。中國政府積極履行已參加的國際人權條約的義務,包括:

    --2010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提交《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二次履約報告,《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四次合併履約報告,《〈兒童權利公約〉關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首次履約報告。

    --2010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提交了《殘疾人權利公約》首次履約報告,並於2012年9月順利通過委員會審議,委員們普遍對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及履約情況予以肯定。

    --2012年,中國政府提交《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七、八次合併履約報告。

    --2012年,中國政府成立跨部門協調小組,著手撰寫《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第六次履約報告。

    --2010年至2012年,中國政府先後接待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兒童權利委員會、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的數位委員來華訪問,委員們實地了解了中國履行相關公約的情況,對中國履約狀況予以肯定。

    --2010年以來,中國繼續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處開展合作,舉辦了多次形式多樣的《兒童權利公約》宣傳、培訓活動。2012年,中國政府舉辦了中國參加《兒童權利公約》20週年紀念活動。

白皮書:中國與有關國家通過人權對話增進了解、相互借鑒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華春雨 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中國與有關國家通過人權對話增進了解、相互借鑒。

    白皮書説,中國堅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有關國家開展雙邊人權對話與交流。近三年來,中國與美國、歐盟、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分別舉行人權對話,還與美國舉行中美法律專家交流,與歐盟舉行中歐司法研討會,與澳大利亞開展人權技術合作項目等。

    根據白皮書,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派團出席了第10、11、12屆亞歐非正式人權研討會並積極參與有關議題討論。2010年至2012年,中國人權研究會等主辦了第三屆至第五屆“北京人權論壇”,圍繞人權與發展、文化、科技、環境等的關係展開討論。論壇已經成為包括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內的國際人權對話與交流的重要國際平臺。

    “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為促進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不懈努力。”白皮書説。

白皮書:中國建設性參與聯合國人權事務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華春雨 張雲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中國建設性參與聯合國人權事務。

    白皮書説,2010年至2011年,中國建設性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重審工作,支持聯合國大會通過人權理事會重審決議。2010年以來,中國代表團出席了第65、66、67屆聯大第三委員會會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13至21次會議,參與了人權理事會國別人權審查工作組第7至14次會議。

    “在上述機構和會議中,中國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認真履行職責,積極主動參與有關人權議題的審議和討論,發揮建設性作用。”白皮書説。

    此外,白皮書指出,中國重視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開展技術合作。2011年,中國與高專辦合作舉辦“中國-聯合國司法研討會”,探討全球範圍內死刑改革趨勢等問題,雙方均予以積極評價。中國積極支持高專辦的工作,2010年至2012年,分別向高專辦捐款2萬、3萬和5萬美元。

白皮書:我國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華春雨 張雲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我國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

    白皮書説,2009年以來,圍繞“住有所居”和“城市化進程中人類住區的可持續發展”兩大主題,在推進城鎮住房市場化改革,努力通過發展商品房市場滿足群眾多層次住房需求的同時,中國政府把滿足困難群眾基本住房需要,列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通過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工作。

    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白皮書説,2008年至2012年我國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1800多萬套,棚戶區改造住房1200多萬套。到2012年底,全國累計用實物方式解決了3100萬戶城鎮家庭的住房困難,佔城鎮家庭總戶數的12.5%左右。此外,全國還有近500萬戶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政府發放的廉租住房租賃補貼。

    根據白皮書,2012年底,我國城鎮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2.9平方米和37.1平方米,分別比2007年增加2.8平方米和5.5平方米。

    白皮書同時指出,為規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2011年1月21日,國務院頒佈施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同時廢止了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佈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白皮書:我國農村扶貧開發進入新階段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華春雨 張雲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我國農村扶貧開發進入新階段。

    白皮書説,為不斷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水平,中國政府于2011年頒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總目標。國家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格)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更多低收入人口被納入扶貧範圍。

    根據白皮書,2011年全國扶貧對象覆蓋人口1.22億人,佔農村戶籍人口的12.7%。2012年,中央財政綜合扶貧投入2996億元,比2011年增長31.9%。其中,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32億元。啟動實施了武陵山、六盤山、羅霄山等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及“十二五”(2011-2015年)時期支持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問題。2011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985元,比2009年增長40.2%,增幅高於全國農村居民平均水平。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2012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989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339萬人。國家編制出臺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十二五”規劃》,計劃“十二五”期間,完成中西部3萬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年均6000個村。

    此外,白皮書指出,我國農村貧困殘疾人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2012年國務院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2012年,共扶持229.9萬農村貧困殘疾人,為86.1萬農村殘疾人提供實用技術培訓,為13.2萬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危房改造。

白皮書:我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華春雨 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我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白皮書説,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中國政府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的方針,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努力提高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

    根據白皮書,我國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2010年至2012年,中央財政對8個民族省(自治區)轉移支付總額為26055億元,佔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的比重由24.3%提高到25.7%,同時加大了對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縣及邊境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此外,白皮書指出,國家編制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將6個10萬人以上30萬人以下的民族納入扶持範圍,安排專項資金幫助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經濟和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國家支持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編制實施《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國家制定了促進牧民增收、支持牧區發展的政策。白皮書説,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脫貧致富成效顯著,“2005年至2010年,民族8省區貧困人口從2338.4萬人減少到1304.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6.5%下降到7%,比全國同期貧困發生率下降幅度快了近5.5個百分點”。

白皮書:我國保障勞動者各項基本權利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華春雨 張雲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我國保障勞動者各項基本權利。

    白皮書説,國家先後修改了勞動合同法、職業病防治法,制定了《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保障勞動者各項權利。

    根據白皮書,我國工會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至2012年9月,全國建立基層工會組織266.6萬個,覆蓋企事業機關單位616.6萬個,與2009年相比分別增長34.9%和42.8%,其中非公經濟組織工會組織185.5萬個,較2009年增長47%。工會會員達2.8億人,較2009年增長16.7%,其中非公經濟組織會員達1.6億人,較2009年增長16%。

    白皮書同時指出,我國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保障獲得公平報酬的權利。截至2012年9月,全國共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122.8萬份,覆蓋企業308.2萬家,覆蓋職工1.5億人,與2009年相比分別增長140%、241%和142%。2012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查處違法案件41.2萬件,督促用人單位與805.5萬人次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

    此外,白皮書指出,2012年,全國24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幅22%。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由2007年的24932元增加到2011年的42452元,年均增長14.23%;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2009年的18199元增加到2011年的24556元,年均增長16.16%。

白皮書:我國已建成各級公共電子閱覽室站點近3萬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劉奕湛、程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我國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已建設鄉鎮、街道、社區等各級站點28612個,重點向未成年人、老年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提供服務。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白皮書説,我國廣泛開展針對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人群、殘障人群文化權益的保障。實施中國少兒歌曲推廣計劃,舉辦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中國老年合唱節等活動。2010年5月,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暨少兒數字圖書館正式開放。2012年,“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和“中國殘疾人數字圖書館”為超過百萬的殘疾人提供無障礙圖書、講座、音樂等文化服務。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支撐,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工作機制的總體思路。

    白皮書説,從2010年開始,文化部積極開展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3年來共有20多個內地省(市)和單位組成50多支志願團,招募2000多名文化志願者,先後為12個邊疆民族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組織文藝演出450多場,業務培訓2000多學時,文化展覽600多天,惠及數十萬人次。推動電視節目加配字幕和手語,利用互聯網對重大活動開展文字視頻無障礙網上直播服務,惠及聽障人群達7萬多人次。2012年,文化部聯合中央文明辦印發了《關於廣泛開展基層文化志願服務活動的意見》,提出重點依託公共文化設施,文化惠民工程,重要節日紀念日和內地對口支援工作,廣泛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白皮書:我國有宗教教職人員約36萬人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劉奕湛、程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目前,中國有宗教教職人員約36萬人,依法登記並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達到14萬處,基本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求。

    白皮書説,國家宗教事務局在《宗教事務條例》的基礎上已先後制定實施9個配套部門規章。政府積極推進宗教領域依法行政,規範行政權力。2012年,取消宗教事務方面的行政審批項目3項,調整3項,修改《宗教事務方面部分行政許可項目實施細則》。繼續幫助全國性宗教團體和宗教院校改善辦公辦學條件。妥善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依法處理傷害信教群眾宗教感情的事件,妥善處理城市建設中涉及拆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房産的問題。重視保護宗教文物和優秀宗教文化的傳承。

    白皮書説,目前,我國宗教團體已達5500個,各宗教的教務活動有序開展;經批准恢復和建立的各類宗教院校已達97所,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宗教院校教育體系。支持宗教經典、宗教類期刊等宗教出版物依法印製流通。截至2012年,中國《聖經》印刷數量達1億多冊,成為世界上印刷《聖經》最多的國家之一。支持宗教界開展宗教交流。2011年10月在湖南舉辦國際道教論壇,2012年4月在香港舉辦第3屆世界佛教論壇。

白皮書: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權文書及有關規則的制定工作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華春雨 張雲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白皮書説,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權文書及有關規則的制定工作。

    根據白皮書,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和推動聯大加強和增進人權條約機構體系有效運作政府間進程(“聯大進程”)。2011年11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提交了《對加強人權條約機構體系進程的意見》,並於2012年7月派團出席了“聯大進程”的首次非正式磋商,就改善人權條約機構體系闡述中國政府的立場和主張。

    2010年至2011年,中國政府派團參加《兒童權利公約》關於提供來文程序的任擇議定書問題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會議,並在人權理事會第17次會議和第66屆聯合國大會上參加協商一致通過該任擇議定書。

    2011年9月,中國政府就禁止酷刑委員會起草的《對〈禁止酷刑公約〉第14條的一般性意見》(工作文件)向委員會提出了書面意見。

    此外,中國政府還推舉專家參加有關競選並擔任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禁止酷刑委員會,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和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委員。

白皮書: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教育支出21165億元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劉奕湛、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2010年以來,政府教育投入快速增長。全國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從2010年的12550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1165億元。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中央財政共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資金達2465億元。

    白皮書説,公民受教育權利進一步得到保障。國家相繼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項目。國家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實現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階段各個階段全覆蓋,每年資助資金近1000億元,資助學生近8000萬人次。到2012年,約有1.2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享受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1300多萬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享受生活補助。國家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到2012年底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91億元,惠及近3000萬學生。2010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97億元支持上萬所學校新建或改造學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設施。

    白皮書説,全國所有的縣均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100%,惠及1.6億學生。2012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1.8%,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以上,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持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0%,在學總規模達到3325.21萬人,位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922萬,錄取人數達到691萬,全國平均錄取率達到75%;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教育機構)13.99萬所,在校生達3911.01萬人。全國現有1393.87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9.7%,其中80.2%在公辦學校就讀。

    白皮書説,民族地方已形成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少數民族人口的受教育年限顯著提高。到2012年底,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總數為2384.48萬人,佔學生總數的9.27%。義務教育學校少數民族在校生數達到1515.46萬人,普通中學少數民族在校生佔全國普通中學在校生總數的9.39%,普通小學少數民族在校生佔全國普通小學在校生總數的10.7%。

白皮書: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近50萬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劉奕湛、田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近年來,中國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和促進人權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進一步顯現。截至2012年底,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有49.2萬個,其中社會團體26.8萬個,民辦非企業單位22.1萬個,基金會2961個。

    白皮書説,社會組織在促進人權事業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全國社會組織數量較2009年底的43.1萬個增長14.2%;其中基金會較2009年底的1843個增長60.7%。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由2009年底的3.2個提高到3.7個。全國性社團已經在152個國際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在25個國際組織中擔任專門委員會領導職務,在92個國際組織中擔任理事。

    白皮書説,廣大社會組織發揮其優勢,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社會管理、社會福利、慈善公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全國6萬多個行業協會聯絡會員2000多萬家(含個體工商戶),447364個基層老年協會覆蓋了廣大城市社區和農村,有1.1億老年人參與。4萬多個學術社團聯絡專家學者500多萬人,4萬多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聯絡農戶1000多萬個,各類職業性社會組織的會員超過1億人。2012年社會組織吸引、凝聚了2500多萬名志願者活躍在公益慈善領域。

專家:“五位一體”佈局將推動我國人權事業全面均衡持續發展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華春雨、劉奕湛、余曉潔)“伴隨中國在人權保障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和新進展,今年的人權白皮書不僅在實體內容上,而且在體例編排上都有了新發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談起這部白皮書,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趙正群對記者作上述表示。

    包括趙正群在內的多位專家認為,這部最新的人權白皮書體現著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佈局,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理念,這也將推動我國人權事業更加全面均衡持續發展。

    《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是國務院新聞辦自1991年以來發佈的第10部中國人權白皮書。白皮書以大量數據和事實從經濟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政治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文化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社會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以及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6個方面介紹了我國人權事業的新進展。

    “這一新體例與此前發佈的人權白皮書相比,有較大變化。”趙正群説,“以往9部白皮書在體例上比較一致,都是以比較特定具體的人權保障實況為線索,來展示中國人權事業的成就和進展。”

    以2010年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為例,白皮書從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人權的司法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殊保護,殘疾人權益,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7個方面闡述了中國人權事業的新進展。

    趙正群認為,白皮書編制方式的變化,既利於對2009年以來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成就進行科學概括和深入總結,也內蘊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國今後將採取更全面均衡發展的方式和途徑來推進人權事業的持續發展。

    在武漢大學公益法中心主任張萬洪副教授看來,最新發佈的人權白皮書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單獨作為一部分進行闡述,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當前社會中的嚴峻問題。”張萬洪説,“每個人享有良好環境與健康的權利是人權的基本內容,環境保護法、民法通則、侵權行為法乃至刑法都對這一實體權利有所規定。”

    他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對於我國人權保障事業發展,乃至國家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都提出了新要求,即,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保護環境。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不僅是在保護當代人的人權,更是在保護下一代、下幾代中國人的人權。”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教育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永和教授説。

    除了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趙正群認為,新發佈的白皮書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保障方面也有了更加充實豐滿的內容。

    “白皮書通過總結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制定和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推進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公開和重大審計項目向社會公開,保障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等方面的實況,展現了中國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這些政治權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進展。”他説。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人權事業不斷發展推進。繼“人權”分別莊嚴載入憲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中國共産黨黨章之後,黨的十八大又將“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

    此外,我國還制定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並對《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

    張永和説:“中國已經在人權事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為世界人權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過,他同時表示,在看到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對此,新發佈的白皮書也坦言,“在中國,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人權事業發展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一個短期的行為,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四川大學人權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周偉説。

白皮書: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劉奕湛、程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説,我國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截至2012年底,全國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89個,博物館2838個,公共圖書館2975個,文化館328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4139個。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覆蓋城鄉的服務網絡基本建成。白皮書説,截至2012年5月,已建成1個國家中心,33個省級分中心,2840個縣級支中心,28595個鄉鎮基層服務點,60.2萬個行政村基層服務點,數字資源建設總量已達到136.4萬億字節,累計服務人次超過12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在33個省級館、185個地市級館實施,數字資源總量達560萬億字節。到2012年底,全國共有各類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79座。中國有線電視幹線網絡超過330萬公里,有線電視用戶2.14億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43億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2%。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經費2251.45億元,比2009年增加了858.38億元;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面積221.2平方米。

    國家通過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家書屋工程,不斷滿足生活在農村和偏遠地區人們的文化需求。白皮書説,目前,中國100%的行政村和95%的20戶以上自然村通上電話,100%的鄉鎮基本具備互聯網接入能力,100%的鄉鎮和88%的行政村通寬帶。截至2012年8月,國家投入資金180多億元,建成達到統一規定標準的農家書屋60多萬家,配備圖書9.4億冊、報刊5.4億份、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1.2億張、影視放映設備和閱讀設施60多萬套。

    全民健身事業取得新成績。白皮書説,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截至2012年底,全國各類體育場地已超過100萬個,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4.8萬個、“全民健身路徑”26.1萬條。

 
 
 相關鏈結
· 人權專家解讀《201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圖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1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1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新聞辦發表《201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全文)
· 田力普會見印尼法律人權部部長 簽署合作備忘錄
· 劉振民説中國始終積極推動人權對話與合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