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吳晶)通過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5個方面20個關鍵性指標,我國將用一套全新的“綠色評價”體系為中小學校“全面體檢”。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18日説,教育部已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希望切實扭轉評學生看分數、評學校看升學率的傾向。
據介紹,教育部在上海開展中小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借鑒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的有關理念,邀請課程、教研、評價、監測、督導等領域的專家和教育工作者調研形成綠色評價體系。其中,品德發展水平包括行為習慣、公民素養、人格品質、理想信念;學業發展水平包括知識技能、學科思想方法、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身心發展水平包括身體形態機能、健康生活方式、審美修養、人際溝通、情緒行為調控;興趣特長養成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愛好特長、潛能發展;學業負擔指標包括學習時間、課業質量、課業難度、學習壓力。
“正確的評價可以變‘揭短’為‘揚長’,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信而有尊嚴地成長。”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説,近年來,學校開設科技創意周、傳統文化周、律動健身周、讀書實踐周等“四課”建設工程,助力學生生動、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辛濤指出,綠色評價改變了舊有的評價觀念和方法,一是將評價建立在大量數據的科學分析基礎上,改變主要依靠經驗和觀察進行評價;二是注重考察學生進步和學校努力,改變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三是注重促進學校質量內控機制,改變過於依賴外部評價。
然而,推出指標只是改革第一步,教育質量評價是一個世界難題,如何用綠色評價打破根深蒂固的應試觀念,還有待一系列制度設計。根據教育部的工作計劃,中小學校的綠色評價結果將作為考核獎懲學校的主要依據,同時嚴防學校通過統考統測、另起爐灶,變相加重學生負擔。
鄭富芝説,我們還需要細化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的相應指標,還需要統籌推進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還需要一支專業化的評價隊伍,還需要全社會予以支持和配合。“為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迎難而上!”鄭富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