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抵達南海海山作業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6日 20時0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26日電(記者 張旭東)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船經過2天航行,于26日17時左右抵達南海海山作業區,繼續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具體下潛作業時間將根據作業區海況確定。

    據介紹,“蛟龍”號在南海海山區將進行潛水器長基線定位系統測試,並繼續搭載科學家下潛,進行海底實際觀察、取樣和海底地形調查等。

    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介紹,“蛟龍”號在海山區進行下潛作業的意義在於南海形成時間、形成方式和物質來源至今仍存在疑問,而海山與南海的基底形成有密切關係。通過對“蛟龍”號提取到的海山岩石樣品的年齡測定、成分分析及其時空變化分析,可以對這一重大科學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

    同時,通過對海山構造和岩相精細分佈的研究,可以了解海山形成的方式並劃分出火山活動期次;在不同水深和位置上的海山岩石表面可能存在不同類型的沉積物、鐵錳結核和不同類群的大型生物等,值得進行精細觀測和取樣。

    此外,“蛟龍”號在水深3000米至4000米的海山開展作業,也有助於進一步鍛鍊隊伍,提升深潛技術水平,為今後可能去洋中脊複雜地形區開展作業做好進一步的工程技術準備。

    6月17日至20日,“蛟龍”號在南海冷泉區連續進行了4次下潛作業,分別搭載了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副教授楊群慧和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邱建文三名科學家下潛。這4次下潛中,“蛟龍”號採集到了大量冷泉區的生物和礦物樣品,包括蜘蛛蟹、貽貝、毛瓷蟹、冷水珊瑚、碳酸鹽和保壓冷泉水樣品等。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於6月10日起航,共分為3個航段,預計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開展定位系統試驗,同時兼顧“南海深部科學計劃”,對海底生態系統、生物和地形等進行調查。

 
 
 相關鏈結
· “蛟龍”號25日將從廈門錨地起航赴南海海山區
· "蛟龍"號創四天四次連續下潛紀錄 技術狀態穩定
·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1日抵達廈門錨地避風
· “蛟龍”號20日搭載首位女“乘客”下潛探海
· “蛟龍”號現場指揮部決定將搭載香港科學家下潛
· “蛟龍”號搭載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邱建文下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