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進嚴管”激發市場活力
——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談工商登記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張曉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一經提出,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項被認為有望大幅降低創業“門檻”的改革措施進展如何?下一步將如何推進?
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局長座談會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首次詳細介紹了改革的最新進展和基本思路。他表示,將按照“寬進嚴管”原則,紮實推進這項改革,以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有關改革方案已報國務院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也是當前工商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
據張茅介紹,今年以來,工商總局成立專門工作組,集中精幹力量,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試點經驗、廣泛徵求意見、反復比較論證的基礎上,按進度安排起草完成了《關於改革註冊資本登記制度實行“寬進嚴管”的方案》,日前已上報國務院。
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是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兩項任務。這次向國務院上報的方案主要涉及前一項任務,提出了修改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的建議。
與此同時,廣東深圳、珠海、東莞、順德等地,積極穩妥地開展了改革的試點工作,促進了職能轉變,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市場主體數量大幅增加。
據統計,今年3到5月,上述4個試點城市新設市場主體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33%、76%、25%和20%,工商登記時間普遍縮短到3個工作日內。
“這些工作,為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積累了有益經驗。我們要對這些實踐探索認真進行總結,為下一步積極穩妥推進這項改革提供借鑒。”張茅説。
注重頂層設計,積極穩妥推進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牽一髮而動全身。”張茅表示,下一步,將注重頂層設計,認真清理前置審批項目,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機制,積極穩妥推進改革。
據張茅介紹,今年9月底前,中央編辦、工商總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就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提出工作方案。
之後,結合中央編辦對企業登記前置許可項目的清理工作,工商部門將研究提出涉及“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保留前置許可項目的意見,並根據清理前置許可項目情況,研究制定“先照後證”、加強後續監管的意見。
改革後,工商部門的登記工作勢必發生重大變化。
為提前適應這種變化,張茅要求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的登記工作機制,包括制定登記窗口人員培訓工作方案,開展政策法規、崗位技能、工作流程培訓,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及業務平臺建設等。
改革不是監管職責的弱化
無論是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還是“先照後證”,對於創業者來説,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都意味著創業“門檻”的降低。但在張茅看來,“寬進”的同時更要“嚴管”。“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而言不是監管職責的弱化,而是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張茅説。
張茅認為,登記條件放寬後,工商部門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實施監管的方式方法,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自律等手段。比如,運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用約束等手段推動企業自律自治、強化社會監督和部門協同監管。
“隨著將‘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對市場主體的監管職責也要相應調整。”張茅説,今後應重新劃分各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既要明確許可審批部門的審批責任及監管責任,也要明確登記部門的工作配合責任,切實將“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寬準入嚴監管”,推動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審批為主向事中、事後監管為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