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公車零私用,“科技盯梢”剎住腐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12日 10時1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8月12日電(記者 毛一竹、陸文軍)公車私用,甚至濫用,是公車治理的最大難題。廣州利用科技手段,給全市黨政機關8491臺公車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和用車人身份識別設備,監控行車軌跡,今年6月,全市公車月行駛里程比車改前減少了45%,一年可節約4000萬元,連續兩個月出現公車“零私用”。“科技車改”真能剎住“車輪腐敗”?

    車改一年節約4000萬,月均行駛里程減少45%

    廣州市紀委計算,按每年每車減少5000公里節省5000元計算,全市8491輛車每年節省費用約合計人民幣4200萬元。

    廣州“科技車改”的核心,是用衛星定位技術,盯住每輛公車的軌跡和去向,相當於安裝了一雙24小時監控的眼睛。信息系統設置了節假日、超工作時間(即八小時以外)、超執法地界、嚴控禁區等6類監察點。嚴控禁區監察點包括高爾夫球場、高檔娛樂、沐浴、酒店等高消費場所以及中小學校。一旦公車進入監察點,系統就會報警。

    廣州市紀委常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説,這套系統解決了節假日公車封存難、用車人身份甄別難、公車使用情況公示難、執法用車監控難等“四大難題”。

    “一旦有群眾舉報公車私用,從監控系統可以看到被舉報車輛的行車軌跡,當事人想不認賬沒那麼容易。”廣州市紀委智慧監察室的一名幹部告訴記者。

    廣州市紀委統計,“科技車改”前,全市公車月平均行駛里程為1769.97公里,相當於每輛車每個工作日跑了84公里。今年6月,全市公車月均行駛里程比改革前減少了45%,特別是管住了節假日和八小時之外的用車。

    廣州市政府一名公務員告訴記者,以前,用公車辦私事,就像用單位電話機打私人電話、從單位拿支筆回家一樣,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現在總覺得有雙眼睛盯著,很不自在,要辦私事不如打車。

    內部監督為主,能否真正遏制三個“三分之一”

    國內公車亂象,有人稱為三個“三分之一”,即公務用三分之一,領導私用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三分之一。

    廣州市採取“技術監控+曝光”的辦法,今年4月起開始曝光公車私用查處情況。當月曝光6宗,5月曝光2宗。認定“私用”的依據是:公車是否真正用於公務,用車手續是否完備。

    記者在一些機關單位看到,出車理由多數是簡單的“值班”、“加班”、“公務”之類,而領導一律“同意”。

    那麼,這樣的“自答自批”會否給公車私用者提供“攻守同盟”的空間,讓高科技的監控打了折扣呢?“就好比紀委出了一套考卷,幹部自己答卷、自己批卷,他們會給自己批個不合格嗎?”廣州市民歐先生説。

    一名市直機關公務員坦言,跟領導説用車“辦點事”,領導一般不會細問,但“科技車改”確實管住了大部分人。誰願意用自己的前程去佔公車私用那點小便宜呢?

    廣州“科技車改”後,公車行駛里程減少近一半,實際上也反證了此前公車私用現象確實嚴重,而目前雖然效果明顯,但採用的主要是內部監督方法,能否一以貫之,“曝光”會否在主要領導和一般公務員之間區別對待,都是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車改難在向決策者開刀,削減數量是根本

    國家對於公車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這表明中央政府對“車輪腐敗”開刀不手軟,但從實踐探索來看,推進多年的公車改革並非一蹴而就。

    曾在國內引起反響的杭州車改,最突出的特點是公車統一上繳,大幅減少數量。兩年實踐證明,杭州車改節約公務交通費用約30%。此後溫州車改似乎力度更大,除省管幹部用車、執法執勤用車以外,所有公車“一刀切”,將1400多輛公車全部拍賣處置,並提出了“近程貨幣化,遠程市場化”進行公務用車改革。

    一些紀檢幹部及專家認為,公車改革之所以難,就是觸及了一些人自身的利益。對少部分“頂風作案”者,如果沒有過硬措施予以懲處,時間一長,公車私用很可能重新回潮、蔓延。

    記者發現,為了規避科技電子眼,仍有一些幹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不直接停在高消費場所的門口,而是繞到有辦公場所的地方停放。有的公車在“敏感地點”放下領導後,立即開回單位,等領導事完之後再來“接駕”。

    廣州市民反映,過去的公車號牌老百姓能認出來,但近兩年新的公車號牌與私車號牌完全沒區別,群眾監督也難以下手了。

    長期關注“公車改革”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分析,相對於浙江等地啟動的以盡可能取消公車、進行貨幣化補貼的“車改”思路,廣州運用技術手段監控“公車姓公”,也是一種路子,確實可以減少公車私用幾率。

    “然而另一些問題值得關注,譬如八千多輛公車都要用技術監控手段,巨大的公車基數決定了必須投入財力才能有效監督,是否也是一種浪費;其次目前通過監控、曝光等監督手段,總體還是內部監督。”葉青説。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也認為,公車管理不能只依賴技術,關鍵是要進入外部監督。建議可以為公車貼上“標簽”,目前制式車輛已經很少敢於私用,正是因為公眾監督的壓力。

    公車改革方案應該“陽光化”。葉青説:“世界各國公車都是屈指可數,特定的公務活動才能用。必須嚴格公車配置範圍和標準,只有改掉公車使用中的特權,大量削減公車,實現有效監督,才能真正打破車改‘越改越多’怪圈。”

 
 
 相關鏈結
· 浙江通報6起公車私用情況 責令相關單位加強管理
· 新聞分析:公車改革要走群眾路線
· 黑龍江對公車私用"零容忍" 半年來通報批評282人
· 新聞分析:公車採購要警惕地方保護、陽奉陰違
· 甘肅省政府組成部門曬三公經費 公車費佔比最高
· 廈門BRT公車起火已造成42人死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