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0月24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徐海波)24日,2014年國家公務員招考報名結束,已經通過資格審查的人數突破140萬。
公務員考試錄取制度本身是一項改革舉措,但這些年來,由於養老醫療、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相對滯後,對“鐵飯碗”的改革反而引起了社會關注,人們期待“公考熱”能夠倒逼公務員制度改革。
年復一年,爭奪“獨木橋”
近日,“公考報名了沒?”成為許多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畢業生見面打招呼的口頭禪。與往年一樣,圍繞公務員考試的消息鋪天蓋地,“100人爭搶一個公務員崗位”成為一年一度的頭條新聞。
據權威機構統計,截至報名結束,已有超過140萬考生通過報名系統審核,拿到筆試入場券,競爭比例超過100:1,最受考生青睞的崗位競爭比達到6319:1。
我國公務員考試已走過了20年曆程。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實施。在此前後,我國涌動著另一股潮流--下海。大批機關幹部、知識分子、國企人員放棄“鐵飯碗”,轉而創業經商、謀求新的發展,相當一批青年也加入這支隊伍。
然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報考公務員。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後,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逐年增加,2011年度超過130萬,隨後一直維持在100萬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公務員“凡進必考”已經成為“硬杠杠”。通過公開招考,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公務員的素質,選拔優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千軍萬馬爭奪“獨木橋”的現象。
“公考”是改革,“鐵飯碗”固化利益
近年來,社會上“官本位”思想觀唸有所抬頭:考公務員,進國企、事業單位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專家認為,通過公務員考試獲得“鐵飯碗”的人,逐漸形成固化的利益。
華中科技大學價值研究所所長韓東屏教授認為,對“公家人”身份的追逐反映了年輕人的現實選擇。有人説是害怕競爭,不敢冒險;有人説是出於無奈,平等機會太少。
不可否認,相對於中小企業員工的“蝸居”“蟻族”以及隨時面臨的“裁員”“減薪”等風險,公務員福利待遇好,自然有無法抵擋的吸引力。
“看病不用花錢,養老有保障,社會地位高,連找對象都不愁。這對我們很有誘惑力。”武漢大學大四學生王巍説。
韓東屏認為,表面上看,年輕人熱衷於考公務員是因為“福利待遇好”,實際上反映出我國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滯後。
據分析,體制內外的差異緣于一些制度的不平等,而待遇的“高地”讓某些公務員樂在其中,他們不願主動改革,甚至成為建立平等制度的一種障礙。例如,在養老金方面,公務員體制內外的差距就是養老制度改革的難題。
“公改”取得突破,“公考”才能降溫
近些年來,打破公務員“鐵飯碗”呼聲越來越高。專家認為,要想讓“公考”降溫,首先要在公務員制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將“終身制”變成“合同制”,將“鐵飯碗”變成“瓷飯碗”。
這也是改革的一個方向。1991年,國家選擇深圳和哈爾濱探索公務員制度改革。2006年,國家確定深圳和浦東新區試點公務員聘任制。目前,福建、江蘇、湖北等地也在試點。
在國企和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改革啟動後,公務員制度改革成為“硬骨頭”。國家公務員局負責人表示,將加大改革力度,推進分類管理和聘任制試點工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中正認為,破除公務員“職業崇拜”,首先要破除“終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更重要的是對公務員體制進行改革,從養老、醫療、住房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建立全社會統一的制度,消除公務員的隱形福利。
“公務員也不能一考定終身,應該樹立服務員意識,在服務中不斷接受百姓的考核。”許中正説,要不斷改革公務員制度,消除體制內外的差異,打破“鐵飯碗”,實現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