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10月30日拍攝的北京城區內一處PM2.5自動監測站點;下圖為在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根據PM2.5監測網絡提供的數據對全市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和預報(10月30日攝,拼版照片)。
國務院近期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隨著供暖日的臨近,記者走訪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了解該中心如何對全市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和預報。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負責跟蹤PM2.5監測網絡35個監測站點的氣象條件、污染物濃度變化。該中心高級工程師徐文帥告訴記者,PM2.5早8點的小時濃度數據,來自於各自動監測站。按照國家最新空氣質量標準規定,主要針對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共6種污染物進行監測。
“對每種污染物濃度的24小時均值、8小時最大平均值、1小時最大值按照一定公式換算成‘空氣質量指數AQI’,將6種污染物中AQI指數最高的定義為‘首要污染物’,其數值作為當天的AQI值。”徐文帥説。
據了解,AQI在201至300之間為“重度污染”,在300以上為“嚴重污染”。徐文帥告訴記者,日前發佈實施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將“空氣重污染”分為4個預警響應級別,由輕到重順序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10月30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在大氣綜合觀測實驗室內讀取PM2.5監測數據。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10月30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對PM2.5監測設備進行檢查。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