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我親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誕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7日   來源:人民畫報

    彭光涵在家中接受本刊記者採訪。其右側的國旗模型是2006年他過生日時國旗班戰士贈送給他的禮物。攝影徐訊/人民畫報

    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清晨,伴隨著旭日的第一道霞光,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今天,這個週而复始的固定程式,成為國家的象徵,更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一道聖潔絢麗的風景。但對於五星紅旗誕生的始末,卻不是所有人都了解。2008年12月21日,時值冬至,是北京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我們走進了親歷五星紅旗誕生過程的彭光涵老人的家門,一起去回憶那段不尋常的往事。

    第六小組

    雖然已經九十高齡,但彭老依舊身板硬朗,精神矍鑠。提起60年前見證第一面五星紅旗誕生的那段經歷,他娓娓道來,仿佛這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彭光涵生於1918年,1928年隨家逃難到馬來亞,1935年參加馬來亞共青團,1937年轉為馬共黨員。組織華僑募捐支持抗戰。1940年回國,在太行山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來到延安、張家口等地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在自己的經歷中,最讓彭老感到自豪和幸福的是,1949年他參與了新中國新政協會議的籌備工作,見證了國旗、國歌、國徽、紀年、國都的誕生過程。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勤政殿開幕。籌備會設立了六個小組,分別進行新中國成立的各項準備工作,其中第六小組負責擬定國旗、國歌、國徽、紀年、國都等方案。第六小組組長是著名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馬敘倫,副組長是當時北平軍管會主任、市長葉劍英和作家沈雁冰(茅盾);組員有田漢、郭沫若、鄭振鐸、李立三、廖承志等共十六人。彭光涵當時擔任了第六小組的秘書,是第六小組中年紀最小的,當時他31歲。

    彭光涵説:“當我知道自己被委任為第六小組秘書時,心情非常激動。議定新中國的國旗、國歌、國徽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自己能和第六小組的成員和專家一起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感到十分榮幸。”由於感到自己缺乏有關國旗、國歌、國徽等方面的知識,在葉劍英的指點下,彭光涵拿著政協籌備會的介紹信到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圖書館蒐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各國的國旗、國徽圖樣,為以後的甄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