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看漲”中國市場是眾多外企共識
截至去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近12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人民幣。去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6萬家,同比增長9.9%。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以堅定的政策支持、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長治久安的社會氛圍,為外資企業提供了珍貴的穩定預期。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等相繼舉行。許多外媒認為,當前中國依然是跨國投資的高地,“看多”“看漲”中國市場仍是眾多外企共識。
“在中國見證了其推動對外開放進程”
今年2月,中國發佈《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4個方面提出20條措施;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鼓勵外商投資;不久前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8方面30項重點任務,將有力帶動消費穩定增長……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向國際市場釋放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外資企業發展的積極信號。
“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商界領袖在中國見證了其推動對外開放進程。”據拉美社報道,今年2月,中國發佈《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旨在穩定外商投資,促進有序開放,同時提高貿易平臺效率。近期相繼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為分析上述政策的影響提供了平臺。報道説,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專家們強調了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性,特別是它為地區和世界帶來的合作機遇。報道援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白樂夫的話説:“今年的一些跡象顯示經濟正在回升和復蘇。”
“隨著天氣迅速轉暖,中國經濟的前景也將變得更加光明。”德國《商報》網站在報道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時説,蘋果、雀巢、輝瑞、高通、寶馬、梅賽德斯—奔馳、西門子等企業高管都在參會名單上。鋻於世界經濟碎片化加劇、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中國將努力做穩定性力量,並進一步開放市場,成為一種平衡力量、一個可靠的夥伴和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報道援引西門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博樂仁的評論稱,中國政府持續致力於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和公平的營商環境。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眾多全球企業高管在北京出席一個聚焦發展的年度論壇。中國力爭成為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和開放貿易的力量,爭取讓商界領袖成為朋友。
“中國將自己定位為全球經濟的穩定源泉、確定性的‘綠洲’以及創業和投資焦點。”阿根廷“中國道路”網站近日刊文稱,在國際政治和貿易經歷動蕩的背景下,中國努力證明自己是世界商貿領域忠實、安全、可靠和確定的合作夥伴。主要外國投資者的回應很明確:在中國的投資是其商業模式的關鍵,並且他們也樂於尋求共同的解決方案,以實現互利共贏的和諧局面。
在一些近期舉行的論壇上,外國企業代表強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深入的改革、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産業轉型、對創新的重視,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貢獻。
“圍繞中國投資的聲浪越來越高”
近期,基於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中國多家央企、機構主動增持國內股票,增強投資者信心。與此相應,多家國際投行紛紛調高中國股票評級。
“短短一個多月內,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已經第二次上調中國股票評級。”彭博社近日報道稱,摩根士丹利再次“唱多”中國,理由是盈利增長預期改善,且對經濟和貨幣的前景更為樂觀。摩根士丹利還調高了對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路透社分析稱,中國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疊加北京出臺的刺激措施,對股市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分析師近期紛紛將中國股市評級從“中性”上調為“增持”。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摩根士丹利策略師的觀點認為,中國股市相對更不容易受到美國關稅衝擊的影響,且中國經濟在應對這種影響方面具有更好的韌性。
“全球投資者正轉向中國股市。”《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近日刊文稱,全球投資銀行正在調整對中國的投資比重,瑞銀集團表示流入中國的大部分資金來自其他新興市場。投資者認為,這種對中國股票尤其是科技股和先進製造業股票的轉向不僅僅是一種價值投資,還部分反映了中國抵禦外部影響的能力。
“圍繞中國投資的聲浪越來越高。”新加坡亞洲新聞電視臺網站近日報道,在近期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金融和貨幣系統諮詢委員會2025研討會上,中國再次成為商業界和金融界的熱門話題。
該報道援引與會投資者的話表示,鋻於中國經濟的龐大規模體量和快速轉型態勢,中國將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長期機遇。中國在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電池等領域也發展迅速。因此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無論是從實現多元化、尋求增長還是分散風險方面來看,中國都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機遇。
以實際行動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站在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綜合醫院的窗前向外眺望,一列高鐵列車呼嘯而過。短短半個多小時後,列車就將穩穩停靠在北京的站臺。這家獨具特色的醫療機構落地天津,為中國北方最大港口城市注入新的開放活力。該醫院由新加坡鵬瑞利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額約10億元人民幣。
外媒認為,允許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是中國醫療領域對外開放進程中的積極探索。路透社近日報道稱,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此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説,已有13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40余家外資企業生物技術項目落地,3家新設外商獨資醫院獲批。
美國蘋果公司宣佈承諾投資7.2億元,以啟動第二期中國清潔能源基金;美國聯邦快遞集團在上海打造洲際轉運中心;西門子在深圳奠基全新高端醫療設備研發製造基地;阿斯利康宣佈投資25億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近段時間,跨國企業以實際行動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2024年僅德國企業就在中國新投資了57億歐元。與上年相比,德國對華投資增長了25%。這些數字包括已經完成的投資,特別是金額超過100萬歐元的投資。由於並非所有投資金額均已披露,實際金額可能更高。”德國“中國平臺”網站近日公佈了一份由美國榮鼎諮詢公司提供的數據。
“絕大多數在華德企都希望留在中國。”該報道援引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執行董事奧利弗·厄姆斯的話稱,“我們要麼全身心投入,要麼將被競爭對手超越。”厄姆斯強調,要通過本地化來降低風險,即在中國進行更多投資。報道説,根據最新的商業信心調查,92%的中國德國商會會員企業持這種態度。
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在一些調查中得到印證。中國美國商會發佈的《2025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表示,近七成美國消費行業受訪企業預計2025年將增加在華投資。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英國、韓國、荷蘭對華投資分別增長324%、104%、76%。多家外媒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大、韌性強、活力足,可以肯定,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外資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沃土。(記者 彭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