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公文公報>> 政府白皮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5月25日 14時16分   來源:新聞辦網站

中國婦女的狀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一九九四年六月·北京

目 錄

前言
    一、 中國婦女的歷史性解放
    二、 平等的法律地位
    三、 在經濟領域中的平等權利與重要作用
    四、 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五、 在社會生活領域中充分發展
    六、 婚姻家庭領域中的平等地位
    七、 中國婦女權益的組織保障
    八、 積極參與國際婦女活動

前 言

  1992年3月,聯合國決定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于1995年在中國首都北京召開,這使中國婦女的狀況倍受世界關注。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和百餘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婦女曾經有過長期受壓迫、受屈辱、受摧殘的悲慘歷史。從本世紀上半葉起,廣大婦女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為了民族和自身的解放,經過幾十年不屈不撓的英勇奮鬥,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佔全世界婦女四分之一的中國婦女終於獲得了歷史性的解放。

  新中國宣告了中國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均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她們和全體中國公民一樣成為國家與社會的主人。中國的各種法律保障婦女與男子具有同等的權利和地位,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嚴。中國政府運用法律的、行政的和教育的手段消除對婦女的各種歧視,保護婦女的特殊權益。今天,中國婦女已享有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從未達到、許多發達國家歷時數百年方才得到承認的平等權利。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婦女曾被禁錮的聰明才智極大地釋放出來。她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地投身於中國的建設和發展,成為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偉大力量。她們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在工農業生産、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中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在中國,“半邊天”成為全社會對婦女作用最形象的讚譽。

  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中國婦女的精神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她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在參政能力、文化水平、科學知識、生産技能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婦女有著熱愛和平的光榮傳統。她們從未忘記侵略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和平外交政策。無論世界上發生什麼樣的衝突,她們總是站在正義與被侵略者一邊,反對暴力與侵略。中國婦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建國四十五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十五年來,中國婦女在“平等、發展、和平”的方向上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進步。這是世界婦女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人權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受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和舊觀念的影響,中國婦女的狀況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現實生活中,婦女的參政、就業、受教育以及婚姻家庭中平等權利的完全實現,還存在著各種困難和阻力,輕視、歧視甚至侵害婦女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婦女的整體素質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因此,中國婦女解放和發展的道路遠沒有完結。中國政府正在致力於發展經濟,加強法制,消除一切歧視或輕視婦女的落後觀念,促進中國法律賦予的男女平等權利在社會生活中全面實現,爭取本世紀在中國實現《內羅畢戰略》的各項發展目標。

  中國政府、中國婦女和全體中國人民熱情地歡迎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正在全力以赴地為會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為使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東道國的婦女情況,現將中國婦女的狀況公諸於世界。

一、中國婦女的歷史性解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婦女長期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20世紀上半葉,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偉大而深刻的民族民主革命,伴隨著這場革命掀起了大規模的群眾性婦女解放運動,使中國婦女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解放。

  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對中國婦女的壓迫和摧殘特別深重。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方面,都處於與男子不平等的地位。這突出表現在:

  政治上無權,完全被排斥在社會政治生活之外。經濟上依附,沒有財産所有權和繼承權,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社會上無地位,被要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身份,被剝奪了接受文化教育和參加社會活動的權利。婚姻上不自主,必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不得再嫁。身心上受摧殘,不僅受到一夫多妻制的壓迫和娼妓制度的迫害,而且絕大多數人從小被迫纏足,數百年來,“小腳女人”竟成了中國婦女的一個代稱。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的相繼入侵更加重了中國婦女的苦難。在1937年開始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中,有3000多萬男女老幼慘遭殺害,其中婦女兒童佔多數。僅在日軍佔領南京後的一個月內,就發生日軍強姦中國婦女的事件2萬多起。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相勾結對中國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把中國推向了亡國滅族的邊緣,也把中國婦女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苦難深淵。

  為挽救民族的危亡和謀求自身的解放,中國婦女與全國人民一道,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不屈不撓的鬥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婦女解放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制定、頒布了一系列男女平等的政策;戊戌維新運動倡導並一度引發了戒纏足和興女學運動;辛亥革命興起了以實現男女平權、爭取女子參政為主要目標的女權運動。這些運動促進了中國婦女的覺醒,但終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婦女被壓迫、受奴役的悲慘命運。

  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便將實現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作為奮鬥目標之一。在共産黨的領導下,婦女被動員和組織起來,形成了以工農勞動婦女為主體、團結全國各族各界婦女的廣泛的統一戰線,開展了與中國革命緊密結合的群眾性婦女解放運動。特別是在共産黨領導的根據地,革命政權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令,保障婦女權利,提高婦女地位,使全中國的婦女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婦女千百年來受封建社會壓迫、奴役和受外國侵略者宰割、欺淩的歷史,她們以嶄新的姿態站立起來,與全國人民一起成了新中國的主人。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佔全體代表10.4%的69名婦女出席了會議。她們與男代表一起共商建國大計。宋慶齡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德全、史良等一批女性擔任了政府的領導職務。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莊嚴宣佈,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均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從此開創了中國婦女解放的新時代。

  建國後,為迅速改變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經濟文化落後面貌,革除束縛、歧視和摧殘婦女的舊制度和舊習俗,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使婦女的社會地位和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

  ——土地改革。在舊中國,佔農村人口70%的貧雇農只佔有10%的土地,而婦女則根本沒有土地所有權。新中國建立伊始,就根據“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原則,在農村開展了廣泛深刻的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村婦女與男子一樣分得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男女經濟不平等的狀態。

  ——普選。1953年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明確規定,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同年12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基層選舉,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普選運動,90%以上的婦女踴躍參加了投票,當選為基層人民代表的婦女佔代表總數的17%。在此後選舉出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女代表佔12%,其中少數民族女代表佔少數民族代表總數的11%。這表明,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族婦女便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開始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而某些西方國家建國一、二百年之後才在法律上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選舉權。

  ——婦女走出家門。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婦女走出家門參加社會生産的熱潮。1957年,全國有70%的農村婦女參加了農業生産;城市女職工達到328.6萬人,與1949年相比,增加了4.5倍。這徹底改變了舊中國將婦女排斥在社會生産勞動之外的狀況,使婦女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

  ——掃盲。舊中國婦女文盲比例達90%。新中國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群眾性掃除文盲運動,先後於1952年、1956年和1958年掀起三次掃盲高潮。從農村到城市都舉辦了各種識字班、民眾夜校、職工業餘學校,成千上萬的婦女參加了掃盲學習。到1958年,有1600萬婦女擺脫了文盲狀態,初步改變了中國婦女愚昧落後的狀況。

  ——宣傳和貫徹婚姻法。195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該法明確宣佈: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的婚姻制度。這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婚姻家庭生活的深刻變革。婚姻法頒布後,全國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和貫徹婚姻法的群眾運動,使大量封建婚約得到解除,打罵、虐待婦女的現象迅速減少,自由戀愛、婚姻自主蔚然成風。經過幾年的艱苦工作,終於從根本上打碎了幾千年來封建婚姻制度所強加於婦女的枷鎖,基本實現了婚姻自由。

  ——禁娼。妓院和賣淫嫖娼是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社會醜惡現象之一。新中國一成立便迅速採取有力措施禁娼。1949年11月,北京市第二屆人民代表會議率先作出禁娼決定,當即關閉妓院,將妓女集中起來加以教育,改造其思想,醫治其性病,引導和幫助她們建立正常生活,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繼北京之後,包括上海、天津在內的全國各大中小城市紛紛開展禁娼運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這種在舊中國屢禁不絕、嚴重摧殘婦女身心和侮辱婦女人格的社會痼疾絕跡,社會面貌為之一新。

  新中國通過這些規模宏大的群眾運動,僅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蕩滌了幾千年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使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各方面都獲得了根本性解放。這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史上值得自豪的重大變革,也是中國革命對世界婦女解放運動的重大貢獻。

二、平等的法律地位

  中國十分重視對女性的法律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現在,已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國家各種單行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各部門行政法規在內的一整套保護婦女權益和促進男女平等的法律體系。

  中國婦女立法的基本原則是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特殊權益,禁止歧視、虐待、殘害婦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依據憲法確定的原則,新中國陸續頒布了《婚姻法》、《選舉法》、《繼承法》、《民法》、《刑法》等十余部基本法,國務院及所屬部委頒布了40余種行政法規與條例,地方政府制定了80余種地方性法規,這些法規都明確規定了保護婦女權益的條款。任何一部中國法律都不存在對婦女的歧視性條款。

  1992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進一步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保障婦女的基本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依據中國法律,婦女享有的法定權利有以下六個方面: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政治權利。婦女有權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並享有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為了切實保障婦女的參政權,法律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並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在任用領導人員時,必須堅持男女平等,重視培養、選拔女性擔任領導職務。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權利。這種平等的權利包括入學、升學、畢業分配、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各個方面,以及婦女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文化活動的權利。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要保證女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這主要有:勞動就業的權利,同工同酬的權利和休息的權利,獲得安全和衛生保障以及特殊勞動保護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利。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在錄用職工時不得以性別為理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不得以結婚、懷孕、産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或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在晉陞、晉級、評定專業技術職務以及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等方面,不得歧視婦女;不得安排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和勞動;婦女在經期、孕期、産期和哺乳期受特殊保護。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財産權利。法律規定,婦女在農村劃分責任田、口糧田以及批准宅基地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婦女在婚姻、家庭財産關係中,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所有權和繼承權;喪偶婦女有權處分繼承的財産,任何人不得干涉。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人身權利。婦女享有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肖像權、名譽權等人格權,享有親屬權、監護權、榮譽權、製造者身份權等身份權。法律禁止溺、棄、殘害女嬰;禁止歧視、虐待生女嬰的婦女和不育婦女;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殘害婦女;禁止虐待、遺棄老年婦女;禁止拐賣、綁架婦女;禁止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婦女賣淫。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權利。法律規定,婦女享有平等的結婚和離婚自由權,在夫妻關係中男女平等。婦女有獨立的姓名權,有參加社會生産和社會活動的自由。在離婚問題上婦女受到特殊保護。

  中國法律在明確規定婦女的各種具體權益的同時,強化國家機關在保障婦女權益方面的職責,明確婦聯等婦女組織在訴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全面確定了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機制。在《婦女權益保障法》的54條規定中,有75%的條文詳細列舉了侵權行為的後果和法律責任,為執法工作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法律依據。中國目前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還較為落後,因此婦女法律權利的某些規定和保障機制也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中國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將會不斷完善。

三、在經濟領域中的平等權利與重要作用

  婦女經濟地位的提高,是實現男女平等最重要的基礎。中國政府為改善和提高婦女的經濟地位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新的社會條件下,中國婦女成為社會發展的偉大力量,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新中國成立以來,婦女就業人數不斷增加。目前,中國女性從業人員已佔社會總從業人員的44%左右,高於世界34.5%的比例;1992年女性從業人口占女性15歲以上人口的72.33%;農村婦女勞動力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一半,城鎮女職工人數已由1949年的60萬人增加到5600萬人,佔全國職工總數的比例也由7.5%提高到38%。婦女就業領域十分廣泛。在國民經濟12個行業中,女職工達100萬人以上的行業就佔9個,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衛生、教育以及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等。婦女就業層次有了較大提高。1992年,在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事業、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業以及金融保險業中,女職工已分別佔在業人數的34.4%、21.6%和37.3%。中國婦女儘管在就業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單位不願接收女性,造成女性就業難等。中國政府正積極採取措施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男女同工同酬原則已基本得到實行。在中國,同一行業、同一工種中技術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都可以獲得同等報酬。但是,由於目前男女職工文化業務素質和職業構成的差異,男女實際收入尚有一定差距。據1990年調查,城市男女職工平均月收入分別為193.15元和149.60元,女性的平均收入是男性的77.4%;農村男女年平均收入分別為1518元和1235元,女性年均收入是男性的81.4%。此外,農村婦女年均收入在一萬元以上的人數佔女性總數的1.2%,男性的這一比例也是1.2%。這表明,在農村先富起來的人群中,男女收入差距已不明顯。

  中國政府對女職工採取了全面的勞動保護措施。據調查,城市女職工中85.3%的生育婦女都享有三個月的帶薪産假,有些單位的女職工還享有半年的帶薪産假;對處於孕期和哺乳期的女職工減少其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女職工比較多的國有企業大都建立了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託兒所、幼兒園等設施。

  隨著中國婦女經濟地位的提高,她們在經濟領域中發揮的作用也愈來愈大。

  70年代末開始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大大解放了婦女勞動力,婦女成為振興和發展農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農、林、牧、漁、水利業勞動者中,女性勞力佔半數以上;産棉區的棉田管理大部分由婦女承擔。在1400萬農村商業服務業個體從業人員中,女性約佔三分之一。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從商農民中婦女約佔二分之一。在農業生産總值中,農村婦女創造的産值佔50%至60%。

  中國農村婦女是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目前,中國農村有一億多鄉鎮企業勞動者,其中女性約有4000萬人。在食品、服裝、編織、玩具、電子産品、傳統工藝和服務等行業的鄉鎮企業中,女性從業人數更多,創造的産值佔總産值的65%左右。女職工佔主體的紡織、絲綢、茶葉、編織、刺繡、玩具等行業的鄉鎮企業是中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企業。在鄉鎮企業中,不少女性擔任了企業領導職務。如江蘇、廣東、安徽、福建、河南等省的鄉鎮企業中,各有約2000—3000名的女廠長、女經理,並各有數萬人成為車間和班組的生産技術骨幹。

  中國婦女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偉大作用獲得了某些國際組織的讚揚。山東省龍口市的農村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糧農組織選定的農村婦女問題國際監測點。這裡的農村婦女不僅擔負著40%至60%的農田作業量,而且在紡織、服裝、刺繡等鄉鎮企業中擔負著74%的生産任務。她們製作的刺繡工藝品每年可出口創匯約250萬美元。近幾年,來這裡考察的20多個國家的100多名專家一致認為,龍口農村婦女發揮著與男性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廣大婦女為推動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82—1990年,在金融、文教、廣播電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商飲供儲、機關團體等行業中女職工人數增長速度分別超過男性21至78個百分點。1993年,全國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中,女性的比例達36.8%。女職工還積極參與企業的管理,為促進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據調查,僅陜西、江蘇等十省的女職工近三年內就提出合理化建議387萬條,創經濟效益21億元。

  與此同時,一大批女廠長、女經理在經濟改革與開放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她們積極參與競爭,勇於迎接挑戰,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1992年,遼寧省28個改革試點企業中有97名女職工通過激烈的競爭由一般職工成為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1988年和1992年共有107名女廠長、女經理當選全國優秀女企業家。

  建國四十多年來,中國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她們在經濟建設中的歷史功績和偉大作用贏得了社會的稱頌。1949—1988年,全國有2485.8萬人獲先進生産(工作)者稱號。1978—1992年,有572名傑出的女性獲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有20152名優秀女性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1988—1993年,有936名女性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四、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在中國,婦女全面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為中國的民主和法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婦女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共有女代表147人,佔代表總數的12%;到1993年召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女代表已增至626人,佔代表總數的21.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一屆全國人大有4名女常委,佔常委總數的5%,到八屆全國人大時已有19名女常委,佔常委總數的12.3%。1954年到1993年,先後有宋慶齡、何香凝、蔡暢、陳慕華等8位婦女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人大女代表在立法以及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們尤其關注教育衛生、生態環境、婦女兒童和殘疾人權益的保護、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等問題,積極提出立法和政策建議,努力促進這些方面的進步與發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一些法律的制定就是在女代表的提議和參與下實現的。

  中國婦女積極參加政治協商會議活動。1993年召開的第八屆全國政協會議的委員中,有女委員283人、女常委29人,分別佔委員和常委總數的13.52%和9.2%。參加政協的女委員都是社會各界的優秀人士,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她們從不同角度對國家大事和政府工作提出意見,進行協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鄧穎超、康克清、錢正英等7位女性曾分別擔任過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産黨中,目前已有女黨員700多萬人,佔黨員總數的14%。許多優秀婦女擔任了黨內各級領導職務。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中有24名女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各部正副部長有6位女性。在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中,有近11萬名女黨員,有的黨派女黨員佔41%。八個民主黨派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女性有203人,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雷潔瓊女士,即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主席。

  參加政府工作是中國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重要途徑。建國以來,曾有一位女性擔任過國家副主席、名譽主席,有兩位女性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兩位女性擔任過國務委員。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不但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為婦女參政進一步創造了條件。1993年,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婦女已佔32.44%。1994年國務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長16名,全國有女省長、副省長18名。在全國517個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當選為正副市長。

  中國婦女是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司法機構中有一大批女法官、女檢察官、女律師。1992年,全國有女法官21012名,女律師4512名。

  廣大婦女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政府工作,積極參政議政。自1953年第一次基層人民代表選舉開始,歷次換屆中婦女參選比例都在90%以上,1984年以來則高達95%。婦女除經常通過各種群眾組織反映意願和要求外,還用信訪方式就政府工作和社會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並通過新聞媒介表達對各種問題的看法。

  各級婦女聯合會代表各族各界婦女對國家社會事務進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這是中國婦女參與政治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國,婦聯組織能夠代表婦女參與人大和政府制定涉及婦女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工作,並監督法律法規的實施。婦聯組織可以建議政府有關部門下發關於解決婦女問題的政策性文件,也可以向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推薦女幹部。

  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把婦女參政作為中國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改善女幹部成長的外部環境,提高婦女參政比例,確保婦女真正享有憲法賦予的政治權利,黨和政府多次專門就培養選拔女幹部工作發了文件,召開會議,做出一系列規定。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44個地(市、州、盟)、2106個縣(旗、區)的黨政領導班子中有了女性領導人。為促進民族平等、團結、進步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政府特別重視培養少數民族女幹部,建立少數民族學校,舉辦少數民族婦女幹部培訓班,選送少數民族婦女進修學習,促進少數民族女幹部的迅速成長。到1992年,全國已有少數民族女幹部60.76萬人,佔全國少數民族幹部總數的26.6%;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有少數民族女代表106人,佔女代表總數的17%,而且有三位少數民族婦女當選為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少數民族女幹部已成為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幹力量。

  中國政府正在制定《中國婦女發展規劃》,以進一步推動婦女參政和全面參與發展。

五、在社會生活領域中充分發展

  舊中國,廣大婦女被排斥在社會生活之外。新中國,婦女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特別是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等領域,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

  中國政府大力發展婦女教育事業。在正規教育中,國家積極採取措施,提高女性入學率、在學率和升學率。在部分邊遠、貧困和少數民族地區,採取辦女童班、辦女校、實行免費上學等辦法,努力消除女性受教育的障礙。1992年,中國7—11周歲女兒童入學率由建國前的不足20%提高到96.2%;中學生、大學生及研究生中的女性比例分別達到43.1%、33.7%和24.8%,在大學工科畢業生中女性也達到27%。自1982年恢複學位制到1993年,中國已有1149名女性獲得了博士學位,佔博士總數的9.4%。中國政府還特別注意發展婦女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掃盲教育。目前,全國已建立了1679所女子中等職業學校和3所女子職業大學,開設了60多個適合婦女的專業,有1300多萬婦女在成人高校學習。建國四十多年來,累計掃除女性文盲1.1億人,使女性文盲比例從1949年的90%下降到1993年的32%。

  中國婦女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92年,各級各類學校中女教師佔教師總數的比例為30%至44.5%。北京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在近3000名教師中,約三分之一是女性,其中有19位博士生導師、68位教授、300多位副教授。全國有20多位女性擔任了大學的校長、副校長。1990年全國評選出的5萬名特級教師中,女教師佔70%。1993年,全國共表彰、獎勵“全國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5971人,其中女性1702人,佔總數的28.5%;評選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592人,其中女性150人,佔總數的25.3%。

  中國政府重視對女科技人員的培養,致力於改善她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鼓勵和扶持她們進行科學研究。不少婦女跨進了高能物理、遺傳工程、微電子技術、衛星發射等尖端科學技術領域,與男科學家一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993年,中國已有女科技人員809.7萬人,佔科技人員總數的35%。在中國科學院,女性擔任研究室主任的有186人,佔11.9%;任課題組長的有514人,佔14.8%。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科學家中,女性佔40%以上;院級112個重點科研課題中,女課題負責人佔47.3%。1993年,有29名婦女榮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佔總數的5.4%。截止1992年,有204名婦女成為國家級專家,佔總數的5.7%。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中,女性有11374人,約佔總數的10%。中國婦女已成為科技界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婦女的聰明才智在文化藝術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中國作家協會、電影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民間文學研究會等12個全國性的文學藝術團體中,女會員十分活躍,比例最高的佔41.8%。女性作家、表演藝術家、畫家、導演和音樂家不斷涌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壇上女作家群的出現,給文字創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1980年至1988年在芭蕾舞、鋼琴、小提琴、聲樂等國際藝術比賽中,女性獲獎者佔中國獲獎者的50%以上,其中女雜技演員獲獎人數佔70%以上。

  中國政府積極創造條件使婦女與男子一樣有參加各種體育訓練和國際比賽的機會。女運動員在國際運動場上銳意進取,成績輝煌。1985年到1993年,中國有國際級女運動健將404人,佔中國國際級運動健將總數的51%。從新中國成立到1993年,中國運動員共獲世界冠軍775個,其中女子冠軍460個,佔總數的59%;中國運動員打破和超過世界紀錄725次,其中女運動員458次,佔總次數的63%。在1992年的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中國女運動員共奪得12枚金牌,佔中國獲金牌總數的四分之三。中國女運動員不畏艱苦、頑強拼博的精神,體現了中華兒女的時代風貌。

  在醫療衛生事業中,中國婦女做出了突出貢獻。到1993年,中國已有婦幼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27萬人,佔全部醫務人員總數的55%。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婦産科學會主任委員的林巧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生前長期從事婦産科的教學、科研和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的普查普治工作,是開拓中國現代婦産科學、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傑出典型。改革開放十五年來,中國有382項醫學科學技術成果獲國家級獎勵,其中由女性獨立完成的佔四分之一,女性參與完成的佔50%以上。從1983年到目前,中國有15位女性獲得國際護士最高榮譽獎章——南丁格爾獎。

  中國婦女在促進社會文明與道德進步、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遍佈中國城鎮的居民委員會,是群眾性的自治組織,它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調解鄰里糾紛。擔任這一工作的絕大部分是婦女。她們耐心細緻、盡心盡力地為街坊鄰居排解矛盾,制止了大量可能激化為刑事案件的民間糾紛,促進了鄰里之間的團結和睦。許多婦女主動配合政府做失足人員的幫教工作。早在建國初期,就有不少熱心社會公益的婦女利用節假日到監獄看望素不相識的罪犯,給他們寫信,鼓勵他們服刑期間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近幾年,參與這一活動的婦女越來越多,以婦女為主的幫教小組就有幾萬個。幫教小組不僅做失足青年的思想轉化工作,還努力幫助刑滿釋放人員解決就業和婚姻問題。中國是世界上刑事犯罪發案率和重新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這與婦女所起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中國婦女積極響應政府關於倡導文明科學進步生活方式的號召,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在眾多的敬老院和社會福利院服務的大都是婦女,她們像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照顧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在廣大城市和鄉村,還有許多婦女義務贍養孤寡老人和收養孤兒。一些城鎮退休婦女也主動承擔起社區服務工作,興辦託兒所、快餐店、代銷店,設立衛生監督崗等,受到社會歡迎。在許多地方,婦女自願組織禁賭協會,挽救了一些因賭博而瀕臨破裂的家庭,促進了民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制約,中國婦女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多數婦女受教育程度還較低,女童受教育的權利在部分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尚未得到充分保障。目前,政府和社會團體正在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六、婚姻家庭領域中的平等地位

  新中國使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成為了歷史,以愛情為基礎的自主婚姻和男女平等的家庭生活已成為當代中國婚姻家庭的主流。

  中國婦女獲得了婚姻自主權。舊中國,95%以上的婚姻是包辦買賣婚姻。四十多年來,中國自主婚姻的程度已大大提高。據抽樣調查,目前由男女雙方自己決定或與父母共同商定的婚姻佔74%,40歲以下的已婚婦女自主婚姻率為80%。婦女離婚和再婚的權利也得到了應有的保障。這不僅促進了婚姻質量的提高和家庭的穩定,也為家庭中夫妻關係的平等奠定了感情基礎。

  獨立的姓名權是中國婦女獲得的一項重要人身權利。舊中國男性姓氏是家族傳宗接代的標誌,女性出嫁前大多沒有正式名字,出嫁後隨夫姓,子女則隨父姓。新中國,夫妻有了平等的姓名權,子女隨父姓的舊習俗也有了變化。在中國城市,子女隨母姓的現象已為數不少。

  中國婦女經濟的自立促進了婦女家庭地位的改善。舊中國,絕大多數家庭由男人當家。在新中國,婦女通過勞動有了獨立的經濟收入。目前,中國婦女的收入佔家庭總收入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20%提高到40%,有的家庭特別是農村以婦女為主的專業戶家庭,婦女收入的比例甚至高達60%至70%。經濟的獨立,使婦女贏得了對家庭重大事務的管理決策權。據抽樣調查,在中國城鄉,由夫妻共同決定家庭重大事務的家庭佔58%以上,並且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中國婦女與男子一樣獲得了家庭財産的所有權和繼承權。舊中國,家庭財産只能由男性佔有和繼承,寡婦再嫁不得帶走財産,出嫁的女兒也不能繼承父母遺産。現在的絕大多數家庭,夫妻同是家庭財産的所有者,平等地支配和使用家庭財産。夫妻相互繼承遺産和子女平等繼承父母遺産的權利普遍得到了保障。

  中國家庭的人際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以夫權和家長制為代表的傳統家庭關係已逐步被平等、民主、和睦的現代家庭關係所代替,在中國城鄉家庭中,夫妻之間,公婆與兒媳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妻子受丈夫虐待、兒媳受公婆虐待的現象已為社會所不容。婦女的人格、學習、勞動權利以及理想、追求,普遍受到了丈夫和其他家人的尊重。過去,家務勞動全部由妻子承擔;現在,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家務勞動的家庭,已佔中國家庭的絕大多數。夫妻在事業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幫助,出現了許許多多互敬互愛、攜手共進的好家庭。

  中國現有2.67億個家庭,每年約有1000萬對新婚夫婦組成新家庭。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保護婚姻家庭,強調夫妻平等,倡導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傳統。目前,中國的離婚率為1.54‰。由於中國家庭基本穩定,使家庭安排生活、教養子女、贍養老人的多方面職能充分體現,中國多數老年人得到了子女和社會的照料與扶助。

  中國政府重視家庭建設,把家庭的穩定與進步作為促進社會穩定與進步的基礎。各級政府把家庭文化建設納入本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許多地方建立了敬老協會、道德協會、紅白理事會等,有效地改進了家風、村風。多年來在中國城鄉興起的創建文明家庭、美好家庭活動和各類家庭文化建設活動,對提高家庭成員整體素質,促進家庭民主、夫妻和諧和家庭人際關係的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政府大力發展各種社會福利事業,努力推進家務勞動社會化的進程。國家重視並支持地方開展社區服務,興辦了大批便民利民的服務網點,大力發展食品、蔬菜、商業、煤氣、輕工業品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産業。目前,多種形式、多種項目的家務勞動服務設施,正在中國城鄉迅速發展。全國各級各類託兒所、幼兒園有近45萬所,入園入托率城市達70%,農村達2%。方便食品、家用電器等已逐步進入家庭。就業婦女的家務勞動時間普遍降低。城市職業婦女家務勞動日均3.75小時,已接近發達國家婦女家務勞動的平均時間。

  中國婦女的生育自主權得到了應有的保障。舊中國,婦女是生育的工具,因不育或沒有生男孩而被公婆歧視、被丈夫遺棄的現象比較普遍。新中國,婦女成了生育的主人,可以同丈夫平等地商議決定生與不生。歷史上曾深受早婚和多子女拖累之苦的中國婦女,對國家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表現了極大的熱情,絕大多數人自願晚婚晚育,少生優育。目前,中國已婚婦女的避孕率達83%,有的地區達90%以上。1992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8.2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6‰,比1970年分別下降了45.4%和55%,總和生育率也由1970年的5.81降至2.0左右。

  中國婦女的生育健康受到國家的保護。舊中國沒有專門的婦幼保健院,因孕産期病或其他婦女病喪失生命的婦女不計其數。新中國十分重視並積極發展婦幼保健事業。各級政府都設有婦幼衛生管理職能部門,城鄉逐級建立了婦幼保健院所。到1992年底,中國已有婦幼保健院346所,婦幼保健所2841所,兒童醫院34所,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城鄉的婦幼保健網。目前,城市98%和農村70%的孕産婦能獲得産前檢查,全國新法接生率達84.1%。與建國初期相比,孕産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94.7/10萬,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31.42‰。一些威脅婦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得到了有效防治,每年接受預防性普查的婦女近4000萬人。針對少數民族地區衛生和醫護條件差、婦女患病率高的狀況,國家特別重視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女保健事業,大力普及新法接生、婦幼保健、多發病防治和生活衛生常識,積極開展對民族地區婦幼保健醫護人員和接生員的培訓工作。各級政府還經常組織醫學專家、醫務人員到農牧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巡迴醫療。為保障少數民族婦女的健康,國家對西藏等地區的婦女普遍實行免費醫療。目前,中國婦女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由舊中國的36.7歲提高到72歲,與中國男性相比高出3歲,比聯合國提出的2000年世界婦女平均預期壽命65歲的目標高出7歲。

  由於封建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在中國農村特別是比較偏僻落後的農村,還殘存著少數包辦買賣婚姻的陋習,溺棄女嬰、拐賣婦女的案件也時有發生。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這些問題,大力宣傳男女平等的思想,教育婦女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嚴厲打擊各種殘害婦女的違法犯罪活動,保障婦女的正當權益不受侵犯。

七、中國婦女權益的組織保障

  在中國,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組織,從自己的工作職能和任務出發,依法維護和保障婦女權益。

  中國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制定和修改有關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監督有關法律的實施及政府保障婦女權益方面的工作。為切實保障婦女兒童權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及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成立了婦女兒童專門小組,負責辦理有關事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級委員會對有關婦女權益保障的立法及其實施情況進行民主監督、政治協商,就有關婦女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全國政協及部分省、市政協還設立了婦女青年委員會。

  中國的各級人民政府及政府各部門負責制定和修改有關的行政法規,發佈有關決定和命令,把發展婦女事業納入社會發展計劃,採取行政措施,領導和管理婦女權益保障工作。各級司法機關按照法律程序,審理和判決各類案件,打擊侵犯婦女權益的犯罪分子,保障有關法律的執行。為更好地協調和推動政府各部門做好婦女權益的保障工作,國務院成立了由16個部委和4個群眾組織的負責人組成的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台灣省除外)一級政府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

  中國5800多個群眾性的婦女組織經常向政府反映廣大婦女的意見和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它們是維護婦女權益的重要力量。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是其中最大的組織,該會由中國各族各界婦女聯合組織而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群眾性,擁有健全的工作網絡,其基層組織遍佈城市的街道和農村的鄉村。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以代表和維護廣大婦女利益為基本宗旨,致力於促進男女平等,提高婦女地位。婦聯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了社會的好評和廣大婦女的信賴,許多其他全國性的、地區性的或行業性的婦女組織(如女職工委員會、女科技工作者聯議會、基督教女青年會以及女企業家、女工程師、女新聞工作者、女法官、女律師、女作家、女書法家等各種行業的婦女協會等)大多以團體會員的形式,加入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由於各級婦聯在團結婦女參與社會發展和維護婦女權益方面的努力與政府的目標一致,婦聯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積極支持和鼓勵。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均設立了婦委會,它們在維護婦女權益方面做了切實有效的工作。

  各類宣傳媒介、研究機構為保障婦女權益,促進婦女的進步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配合作用。中國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媒注重宣傳國家有關維護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文明進步的婦女觀,增進全社會對婦女權利、作用的認識。各種婦女群眾組織創辦了不少婦女報紙刊物,僅各級婦女聯合會就有報刊47家。一些綜合性的報紙和電臺、電視臺也辟有婦女專欄,向全社會進行婦女問題的宣傳。中國還成立了一些全國性、地方性的婦女問題研究機構,它們的研究成果也促進了保障婦女權益的工作。

  上述這些組織機構相互配合、協調,在消除對婦女的歧視,維護男女平等,提高婦女素質,促進婦女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就是在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及群眾團體的共同努力下頒布實施的。該法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首先倡議,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婦女大會的代表提出議案、提案和建議,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視和採納,並委託全國婦聯、民政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承擔起草任務。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和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積極參與了起草工作。該法頒布後,上述各機構還就這部法律的普及和實施,開展了調查和宣傳活動。

  針對近年來有的地區重新出現的拐賣婦女兒童及賣淫嫖娼的犯罪活動,1989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堅決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活動的通知》;1991年全國人大根據有關黨派、團體的建議,又制定了《嚴懲賣淫嫖娼的決定》和《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有關部門連續召開了三次工作會議,加強了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使上述犯罪活動得到了遏制。1992年中國拐賣人口的案件立案數比1991年下降了35.2%,1993年又比1992年下降了9%。

  提高婦女素質是保障婦女權益的一項基礎性和戰略性工作。1989年以來,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聯合十幾個政府部門,在全國農村各族婦女中開展了“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的“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在城鎮開展了“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女性,為‘八五’計劃建功”的“巾幗建功”活動。到1993年底,全國有1.2億農村婦女參加“雙學雙比”活動,其中9000萬人接受了各種實用技術培訓,1000萬婦女在雙學中脫盲;51萬婦女獲得了農民技術員職稱;在老少邊窮地區,舉辦了扶貧培訓班250期,建立扶貧聯絡點4500個,聯絡點的貧困戶中80%解決了溫飽問題。有3776萬城鎮婦女參加了“巾幗建功”活動,4672人被評為省級以上“巾幗建功標兵”,15132人獲省級以上女能手稱號。中國婦女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口號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的90年代中國婦女發展的十項目標,在婦女中和社會上産生了廣泛影響。億萬婦女在“四自”口號和十項目標的鼓舞和激勵下,正在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與進步。

八、積極參與國際婦女活動

  中國承認和尊重《聯合國憲章》中關於男女平等的原則,讚賞和支持聯合國作出的提高婦女地位、實現男女平等的努力。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系統婦女領域的活動,遵照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婦女的友好交往與合作,為在全世界實現男女平等、婦女參與社會發展、維護世界和平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1971年10月,聯合國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之後,中國積極參與了聯合國系統婦女領域的活動。

  中國在聯合國系統的有關婦女機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自1974年以來先後五次當選為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成員國。中國代表在婦女會的會議上,以不同的形式向各國代表闡述了中國婦女對於維護和平、參與發展、促進男女平等的主張,與各國婦女廣泛交流提高婦女地位、發揮婦女作用的經驗和信息,增進了相互了解,發展了友好合作關係。1982年以來,中國專家連續四次被選為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委員,並積極參與審議各國政府提交的報告,努力促進消除歧視婦女的現象。1985—1988年,中國當選為提高婦女地位國際研究訓練所董事會董事,為開展婦女研究和培訓工作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中國是1980年首批簽署《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國家之一,並按規定及時提交了執行“公約”情況的報告。中國參與審議和制定了《到2000年提高婦女地位內羅畢前瞻性戰略》,並結合本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實現《內羅畢戰略》所規定的目標。中國政府一貫實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並於1990年正式批准了國際勞工組織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

  中國支持並參與“國際婦女年”和“聯合國婦女十年”的活動。中國政府曾派代表團出席在墨西哥城、哥本哈根和內羅畢舉行的三次世界婦女大會,並出席了五次國際籌備會和兩次區域性籌備會議。在會上,中國代表充分肯定“聯合國婦女十年”的活動,並就制定未來提高婦女地位的戰略和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闡述了中國的立場和觀點,為歷次大會的成功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的婦女組織還派代表參加了與三次大會同時舉行的非政府組織論壇的活動。中國先後十七次參加聯合國系統舉辦的旨在實現婦女十年目標的培訓班和研討會,同與會各國交流了經驗,增進了友誼。

  中國婦女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婦女組織及婦女人士的交往。目前,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已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80個政府和民間婦女、兒童組織機構,建立了友好聯絡。近年來,接待各國和地區的來賓已突破萬人。來訪的賓客有總統夫人、政府女部長、女議員、女企業家、女專家學者、婦女兒童組織負責人及其工作者。十五年來,中國共派280批婦女代表團出訪。中國婦女的朋友遍天下。

  中國認為,雖然各個國家的歷史和現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相異,但是在婦女問題上都面臨一些共同課題,存在某些相似的情況或困難。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婦女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提高。近幾年來,中國婦女界先後與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婦女組織舉辦婦女問題研討會,就婦女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

  中國積極開展婦女方面的國際合作項目。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發展中心和聯合國大學的要求,中國多次承擔了關於中國婦女問題的研究項目,提交的報告被廣泛散發,受到普遍好評。十多年來,全國婦聯陸續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聯合國大學、加拿大國際發展署及一些國家的官方和民間援助機構合作,開展合作項目700余個,培訓30多萬人,執行合作項目範圍遍及中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內容涉及農村婦女掃盲和實用技術培訓,城市待業女青年的培訓,學前教育師資培訓和普及婦幼衛生、家庭教育知識等。合作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各方的稱讚,其中“幫助青年就業項目”榮獲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特別獎。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被譽為國際合作項目的理想夥伴。

  中國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為促進婦女參與經濟發展所作的努力。1980年以來,中國共向50個國家的婦女兒童組織提供了101批實物援助,主要有縫紉機、繡花機、文化體育用品、服裝玩具等,為受援國培訓待業女青年和開展婦女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幫助。近年來,根據某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要求,中國分別派草麻編、玉米皮編和刺繡技術小組赴莫桑比克、墨西哥、毛裏求斯、烏干達和厄瓜多爾等國傳授技術,幫助培訓當地婦女,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好評。

  中國在廣泛參加國際婦女雙邊和多邊活動中,始終堅持聯合國提出的平等、發展與和平的主題。

  中國一貫主張男女平等。中國認為,男女權利的平等,不僅關係到婦女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係到人類智慧能否得到全面發揮,社會生産力能否得到充分解放。平等是保證婦女充分參與發展的重要條件。1985年3月,在審評聯合國婦女十年成就世界會議第三屆籌備會上,中國代表指出:“實現男女平等,這是婦女運動長期以來奮鬥的目標,婦女十年在平等立法制定方面,有了顯著進展,但僅有立法條文,還很不夠……我們認為,戰略中應著重強調在國際、區域、國家各級制定行動措施來實現事實上的平等,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應為婦女提供法律諮詢,幫助婦女真正有可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現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家庭以及種族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婦女的歧視,因此,大幅度地縮短法律與事實上平等的差距仍是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進一步努力的重要目標。

  中國認為,實現男女平等,關鍵是讓婦女平等地參與發展。婦女是人類發展中的一支偉大力量,沒有婦女的參與,發展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目前,婦女充分參與發展的障礙還很多,除了要制定有關法律、法規,保障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參與發展的權利之外,尤其要大力發展婦女教育,培養婦女人才,提高婦女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廣大發展中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和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束縛,大多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科學技術落後,嚴重妨礙了婦女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婦女社會地位低下。為此,必須徹底改變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發展雙邊和多邊的經濟技術合作,使世界各國婦女,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婦女充分參與社會的發展,進而實現男女平等。

  中國認為,婦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力量。和平關係到世界的前途,關係到各國人民特別是婦女的命運。沒有和平就談不上發展,談不上男女平等。然而,當今世界上,以大欺小、以強淩弱、干涉內政、侵犯主權、武裝侵略和佔領他國領土等違背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的行徑仍然存在,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從未停止。中國堅決支持各國人民和婦女反對外來侵略和干涉,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促進婦女發展所作出的努力。中國主張,世界上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應該一律平等,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睦相處,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解決,世界的事應由各國協商解決。多年來,中國婦女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霸權主義、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法西斯主義、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等,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中國積極承辦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努力當好東道主。自聯合國接受中國政府的邀請,決定於1995年9月在北京舉行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以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做好大會的籌備工作。1992年8月,國務院成立了由國家有關部委、北京市政府和群眾團體等30個單位的負責人組成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中國組織委員會全面負責大會的籌備工作。以國務委員彭佩雲為主席的組委會強調,要將迎接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過程作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婦女全面參與發展、實現平等權益的過程。1993年3月,中國總理李鵬在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辦好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這是中國政府向全國人民進行的動員,也是向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保證。目前,中國政府正認真履行東道國應承擔的義務,積極與聯合國機構、各國政府和有關非政府組織加強聯絡、密切合作,為大會的順利召開竭盡全力,為推動全世界婦女的進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