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並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指出“加快教育發展,是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教育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和更大的發展機遇。
張力認為,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教育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經濟支撐;教育本身經歷了世紀之交的跨越式發展,各地教育事業已經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面臨戰略機遇期,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是教育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20年前,鄧小平同志指出:“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直到今天,個別地方這樣的領導者仍然存在。張力説,五中全會要求全黨全社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為“十一五”期間和今後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保障。
據統計,教育成本分擔是我國居民儲蓄用途的一個主要方面,由此帶來的相關問題和矛盾也非常突出。張力説,必須認識到,個人教育支出並不是拉動內需的主要手段,特別是教育亂收費將遏制居民的正常消費,不利於我國經濟發展,嚴重影響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利於和諧社會建設。《建議》指出: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張力認為,此舉非常必要。
張力説,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重點和難點在於農村和城鎮貧困家庭。通過“十一五”時期的全力攻關,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從目前的94%擴大到98%以上。同時,“普九”質量進一步提高,不同地區、學校間教育將得到均衡發展。
張力認為,完成上述目標,各級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我國尚未完成“普九”地區的攻關難度更大,全面實現“普九”,需要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加快農村文化教育事業,重點是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這些要求非常具體,一定會儘快落實。
張力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國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將會遇到更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和矛盾。按照《建議》要求,教育界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和人才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必須負起相應的管理責任,依法辦學,依法治教。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政府責任優先到位,教育改革才能有序進行、和諧發展。
《建議》明確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張力認為,這説明素質教育已經不僅僅是教育界面臨的任務,更是對全黨、全社會的要求。
張力説,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為今後5年中國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就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按照十六大對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完成這個目標,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必須按照素質教育理念,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建議》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並要求“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建設學習型社會”。張力説,這表明了今後中國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教育結構調整的方向。按照這一要求,教育改革的力度必將進一步加大。(蔡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