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就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答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5日   來源:人民日報

  盤點去年收成,甘肅張掖市甘州區王其閘村農民王愛忠比往年多了一項:1000多立方米水的水票換了250公斤小麥。去年王愛忠把耗水高的小麥改種成制種玉米,這些水票是澆地省出來的。作為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地區,張掖人的用水觀念正在變:漫灌改為溝灌、滴灌,“澆地”改為“澆作物”,高耗水作物改為節水作物……

  張掖只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節水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如何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十一五”期間有哪些具體目標,記者採訪了水利部部長汪恕誠。

  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

  記者:目前,我們面臨著怎樣的水資源形勢,為何要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汪恕誠: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全國有約400個城市缺水。我國用水效率不高,2004年萬元GDP用水量為347立方米,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節水潛力很大。

  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根本矛盾要靠建設節水型社會。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改善生態環境,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意義絕不亞於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

  記者:“十一五”期間,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方面有哪些目標?

  汪恕誠: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綜合考慮水利發展的環境、趨勢和條件,“十一五”時期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要由0.45提高到0.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要由173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在充分挖潛的基礎上,新增年供水能力400億立方米,水資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初步建立國家水權制度

  記者: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如何讓各地的水資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汪恕誠:科學分析各地水資源承載力,量水而行,以水定發展。具體地説,一個流域、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要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按照水資源狀況籌劃經濟社會發展佈局。缺水地區要限制高耗水的工業、農業,鼓勵發展高科技的産業;水資源豐沛地區,要認真抓好水污染防治。

  記者:節水型社會涉及鄉村、城鎮、整個國家,我們通過什麼方式節水呢?

  汪恕誠:節水有幾種手段,有技術手段、工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等。從長遠看,今後應該不斷加大經濟手段的運用力度,明晰水權,通過價格杠桿調控用水行為,逐步建立水權交易市場,使節水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現在缺水的城市相當一部分已經更注重以經濟手段調節用水行為。

  記者:根據水利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初步建立國家水權制度,水權制度對節水型社會建設有何意義?

  汪恕誠:節水型社會的本質特徵是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建設節水型社會首先要明晰水權,確定水資源的宏觀控制指標和微觀定額指標。形成水權交易市場,超額用水加價,節水轉讓有償,這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第二步。水權交易市場建立起來了,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買賣雙方都會考慮節水,社會節水的積極性被調動,水資源的使用就會自動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地方。

  目前,我國已開始建立以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為核心的節水型社會的管理體系。黃河、黑河等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佈了用水定額。城市供水初步實現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這些為建設節水型社會奠定了基礎。

  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

  記者:應該怎樣建設節水型社會?

  汪恕誠:更嚴格地説,應該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根據水利規劃,“十一五”期間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56%提高到60%,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水生態系統惡化的趨勢得到基本遏制。

  記者:您期待的節水型社會是什麼樣子?

  汪恕誠:到2020年,初步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到那時,節水制度和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基本完善,産業結構、佈局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全社會形成自覺節水的風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在維繫良好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零增長。(記者 趙永平)

 
 
 相關鏈結
· 水利部長汪恕誠談建設節水型社會意義及成效
· 水利部:緊鑼密鼓開展工作 推進建設節水型社會
· 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
· 節水知識展組圖-節水型社會建設
· 北京市確定:十一五時期基本建成節水型社會
· 建設節水型社會宣傳推薦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