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姚潤豐 董峻)12日是第28個植樹節,一場大規模的春季植樹造林活動正從南到北全面展開。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11日發佈的《2005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説,去年全國有5.4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22.3億株。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為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就當前國土綠化狀況和林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和潛力進行介紹和分析。
賈治邦説,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出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運動的決議》後,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扎紮實實地開展起來。25年來,全國累計有99.3億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義務植樹471億株。不僅在中國綠化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也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統計顯示,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綠化的國土面積達到21.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河北省的面積。我國現在的森林資源總量達到124.56億立方米,與解放初期的110億立方米相比,增加了十幾億立方米。森林的增加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減少了泥石流、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産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的重大歷史任務面前,林業有什麼獨特優勢和潛力?賈治邦説,林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林業産業的經濟效益日益顯著。2005年,全國林業産業年總産值達到7269億元,比上年增加376億元,人造板産量躍居世界第一。此外,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的範圍涉及我國97%的縣,基本覆蓋了我國農村地區,農民通過參加退耕還林、風沙源治理等工程獲得的錢糧補助,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退耕還林工程實施7年來,已使1.2億農民直接受益,監測顯示,1999年至2004年,農戶每年純收入中來自退耕的補貼在930元至1150元之間,佔農戶年均總收入的比例達9%至12%。
賈治邦表示,為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國家林業局將全面推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産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任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範、監督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産權制度,真正使廣大林農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責、務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
與此同時,國家將繼續實施和完善林業重點工程,重點支持發展有農村特色、有市場潛力、農民參與度高、農村受益面大的林業産業。在重點集體林區要把鄉鎮企業等農村中小企業作為發展農村林業産業的主要載體,培養“一縣一主導産業、一鄉一龍頭企業”,走“大基地、優産品、強龍頭、響品牌”的龍頭企業帶基地帶農戶之路,增強林業産業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拉動效應。要在農村培育一批新興林業産業,拓展産業發展領域,開展“綠化致富文明村建設”“一村一品”運動。
“儘管我國的國土綠化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還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賈治邦説,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左右。草原生態環境“局部改善、總體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濕地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依然嚴重。
賈治邦表示,我國已經明確了綠化目標,到2010年,生態和環境惡化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8平方米以上。相信5年之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幅山清水秀、林茂糧豐、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和諧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