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積極開展海水淡化,強化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
國務院將“推進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列入近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工作
權威專家曾預言:海水淡化産業將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十大産業之一
政府將力促海水淡化事業發展
——訪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周慶海
生命源自海洋,人類更離不開淡水。我國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為了解決沿海地區水資源緊缺的現狀,去年國家發佈了《海水利用專項規劃》。有專家指出,海水淡化是21世紀的朝陽産業,而目前我國海水淡化産業發展狀況如何,政府部門在促進海水淡化産業健康發展中將有何作為?記者日前就此問題採訪了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周慶海。
目前已具備産業化條件
面對記者提出的我國目前海水淡化産業發展狀況時,周司長做了客觀分析,他説: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已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支專業隊伍,具備了規模示範和産業化發展的基本條件。目前我國海水淡化裝置的設備造價比國外可降低30%~50%,噸成本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他還介紹:我國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始於1958年,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現已經全面掌握蒸餾法和反滲透法兩大主流海水淡化技術。先後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青島黃島3000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和山東榮成5000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等,正在進行1萬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示範工程。目前,我國已建成運行的海水淡化水産量約為3.1萬立方米/日,在建、待建和已開展前期工作的工程規模為160萬立方米/日。相信隨著國內海水淡化的實施,可有效解決沿海城市島嶼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尚未形成産業化的原因
雖然我國沿海有很多地區一直喊“渴”,雖然我國海水淡化已經具備産業化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海水淡化産業至今沒有形成産業化的發展格局,原因何在?周司長告訴記者,除了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淡化水價格較高導致了海水淡化産業緩慢發展外,缺乏對海水産業的統籌規劃和宏觀指導,缺乏鼓勵海水利用的政策和法規也是海水淡化産業緩慢發展的重要原因。
由於我國長期形成的重陸輕海的思維模式,使得人們沒有把海水作為水資源看待,有條件利用海水但不願利用的情況普遍存在,更沒有把利用海水作為優化沿海地區水資源結構的重要措施。加之資金投入不足,海水利用規模示範不夠,企業對海水利用缺乏信心和動力,海水淡化産業化規模一直未能形成。
談到海水淡化的價格因素,周司長説:我國海水淡化目前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在國家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的條件下,成本較有國家補貼的自來水價格要高一些。但隨著我國自來水價格的調整和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及有關海水淡化優惠政策的出臺,淡化水價格會越來越有競爭力。而且,巨大的社會需求壓力也為其快速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政府部門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周司長對記者説,在解決沿海淡水資源緊張的問題上,黨中央,國務院給予了高度重視,並多次就海水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國首部《海水利用專項規劃》于2005年8月實施,規劃發佈後,曾培炎副總理又專門指示要按照規劃要求,研究制定支持海水利用的政策措施。不久前發佈的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海水淡化又被作為優先主題提出來。
周司長還告訴記者,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國家中長期規劃和海水專項規劃,切實推動海水利用産業發展,在最近閉幕的全國海洋廳局長會上,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明確要求“加強海水淡化和海水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重點推進海島、沿海缺水城市及其沿海工業用水大戶海水替代淡水技術的應用示範及其推廣”,作為具體牽頭落實部門,目前我們正著手與國家有關部門聯合草擬促進海水利用産業發展的具體措施。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按照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總體佈局,根據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及沿海地區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實施的需求,合理區劃海水利用海域,做好海水利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為促進我國海水利用發展提供用海保障。二是大力推動海水利用示範城市、示範海島、示範項目的創建活動,構建海水利用標準體系和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為促進我國海水利用發展提供示範。三是強化海水利用的管理和公共服務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國家級海水利用技術研發基地和海水利用工程化與産業化技術支撐體系,促進産學研的聯合發展,加快海水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國産化進程,為促進我國海水利用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周司長認為,我國海水淡化産業尚處於需要政府引導扶持,催化培育形成的關鍵階段。在促進海水淡化産業發展的過程中,亟需政府在科技研發、資金投入、財政稅收、産業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
最後,周司長充滿信心地説,只要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統籌海水淡化産業發展,認真落實《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充分發揮我國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已經取得技術優勢,結合國外海水利用先進技術,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按照規劃的總體部署統籌安排、分步實施,我國海水淡化産業必將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戴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