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做好社會保障工作 調節社會財富分配和公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4日   來源:半月談

    社會保障是調節社會財富分配和公平的一種手段,被稱為社會穩定的“減壓閥”。然而,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現行社保政策和工作中存在許多不公平的“倒挂”現象,城鄉、群體和單位間差別巨大,最需要保障的人群卻無法享受到有效保護,部分幹部群眾對此很有意見,“減壓閥”面臨效力失靈的危險。

    “倒挂賬”最嚴重的是城鄉之間。佔我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村居民,享受的社會保障項目最少、範圍最窄、標準最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説,直到2005年,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居民僅5400萬。即使農民享有的社會保障,其標準也非常低,根本無法起到保障作用。如養老保險,據調查,浙江許多農民每月養老金僅為2到3元,而地處西部的四川省,最低的農民一年還領不到1元錢。除此之外,目前全國1.3億農民工中80%沒有任何保障;1.38億鄉鎮企業職工既未進城保,也未進農保;4000萬失地農民“進城”後也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中國協同作業網董事長汪曉來説,現在,醫療保障資源在不同群體間的分配出現了兩個“二八”倒挂現象:一是20%的人口占有80%的醫療保障資源;二是80%的醫療保障資源只集中于20%的城市大醫院。此外,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兩種組織形式之間,社保標準也存在著巨大反差。

    由於許多不公平的“倒挂”現象遲遲未能有效解決,加之部分地方工作不力或故意剋扣政策,在一些地方,社會保障這個“減壓閥”反而容易變成新的引發社會不穩定的“導火索”。據四川、遼寧、黑龍江和湖南等地勞動部門反映,如今企業退休職工對養老金差距過大問題的強烈反映,已超過工資矛盾、工傷糾紛等成為信訪的第一大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寧寧説,社保中的這些不公平現象,是當初政府不願或無力承擔社會轉型成本造成的。但社會保障是一個國家發展不可回避的剛性支出,“包袱”是甩不掉的,只不過是從企業轉移到社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矛盾從今天推遲到明天。破解這些問題,不能再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從細節性的戰術調整上升為對整個社保體系的戰略調整,構築一個覆蓋全民、保障均衡、責任明確的新政策體系。(叢峰 傅興宇 丁文傑)

 
 
 相關鏈結
·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談推進新農村建設
· 勞動保障部就做好被徵地農民就業培訓等答本網記者問
· 關於實施農民工“平安計劃”加快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
· 我國將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 建設無障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