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首先要保護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加強物種資源保護。我們每個人都應牢固樹立“生物安全”的意識,努力學習掌握充足的知識和足夠的防範措施,嚴格按照規定移種、銷售外來物種,審慎地進行放生活動。
報載,作為清污、食用兼具的經濟魚類,池沼公魚從日本引進至東北,上世紀80年代又從東北引向包括北京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在內的許多水域大量繁殖。專家警告説,移殖池沼公魚存在隱患,它將擠垮本地水域的其他魚種,其負面效應可能在幾十年後顯現出來。
外來物種入侵,已被生物學界認為是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殺手,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最經典的案例是“水葫蘆事件”:1884年,美國新奧爾良舉辦國際棉花博覽會,客商雲集。人們見當地水域中漂浮的綠色植物水葫蘆煞是可愛,紛紛將其帶回各自國家。繁殖力驚人的水葫蘆演繹出“生物也瘋狂”的大戲,在非洲、亞洲河流中擠殺其他植物,像蓋子一樣覆蓋水面,導致水生動物餓死或缺氧窒息,成為令人談之變色的超級公害。至今專家們也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盲目引進的外來物種,把生物界的“原住民”逼上絕路。在我國,人們為此已掏出了高昂的學費:從南美洲引進的喜旱蓮子草,每年為農業造成損失6億元;從北美洲引進的豚草,每年導致百萬人染上花粉病;從熱帶國家引進的鳳眼蓮,每年支付的人工打撈費就超過億元……物之患,在於人之病,正是人類的無知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帶來了一場場生態災難。即使像池沼公魚清潔水源這樣的“好事”,也能造成難以預料的生態惡果。
呵護生物鏈與日漸脆弱的生態系統,不僅是政府及其專門機構的重要工作,也是每個公民的應盡之責。眼見那麼多花農和不法花商偷偷摸摸地栽種、銷售“一枝黃花”,目睹銷售福壽螺的商家在産品滯銷之時往市郊水塘內大量傾倒,屢屢發現某些市民將買來的巴西龜、紅尾鯰在本地河流隨意放生,我們禁不住捏一把汗——這些適應能力極強的外來動植物,在缺乏天敵的情況下,與本地物種強佔生存資源和生存空間,本地物種如何能經受得了!
構建和諧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基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首先要保護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加強物種資源保護。除了國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並完善管理措施,為引進外來物種立規矩,我們每個人都應牢固樹立“生物安全”的意識,努力學習掌握充足的知識和足夠的防範措施,嚴格按照規定移種、銷售外來物種,審慎地進行放生活動。否則,豈止是容易將好事辦成壞事,一不留神捅下的驚天大禍,還將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甚至殃及子孫。(張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