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外交往>> 國際合作
 
中德科技合作開展十五年 文物修復保護成果明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4日   來源:光明日報

    中德科技保護文物合作成果展4月20日在德國波恩市開幕。陜西省文物部門帶來了220件通過中德合作,用現代科學技術修復和保護的文物。這是中德兩國將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應用於文物保護的一個成功先例。德國政府和科學界上千人懷著極大的興趣觀看了展品,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中國與德國從1989年就開始了文物保護方面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當時德國派遣了一個由著名考古學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並促成了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與美茵茲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的合作。德方投資購置了最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建立起一座中國國內最大的現代化文物修復和保護實驗室。美茵茲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文物修復中心,該館派遣了經驗豐富的文物保護專家來到中國,傳授德國現代化的文物保護技術及理念,特別是金屬質文物、琉璃質文物保護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中德專家共同合作15年來,修復和保護了大量的中國珍貴文物,如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金銀器及鎏金青銅器珍貴文物;茂陵陪葬墓出土的漢代錯金銅車馬器、鎏金銅車馬器、錯金鐵器及鉛器;北周韋氏家族墓葬出土的墓室壁畫、錯銀鐵器、鐵器和銅器等等。在德國考古專家的幫助下,秦俑的彩繪保護和修復、土遺址保護、石鎧甲修復和保護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搞清了兵馬俑的彩繪有機底層材料由生漆製作,並在紫顏色層中發現了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硅酸銅鋇顏料,弄清了彩繪的剝落機理,創造性地研究出了兩種相當有效的保護方法,成功地保護了秦俑二號坑、百戲俑坑和K—0006號坑出土的多尊彩繪俑。兩國科學工作者成功地揭展了法門寺地宮出土絲綢包塊中的五件唐代皇家絲織品,使精美絕倫的唐代皇家服飾在封存了近一千年後又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德兩國在考古領域合作15年裏共修復保護了包括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金銀器、絲織品及鎏金青銅器等數千件(組)出土的珍貴文物。它為研究漢代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農業、吏制和文化提供了寶貴資料,並且填補了文物保護界的空白。

    中德雙方卓有成效的科技合作已進行了15年,兩國科技工作者一直遵循彼此尊重、友好協商的原則,就共同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著密切的溝通與探討。在此次展覽會上,中德雙方進一步確定了共同的合作項目,決定加強和開展考古發掘現場的文物保護,對陜西境內唐代帝王陵進行勘測,明晰帝陵的範圍、佈局及內涵,繼續對金屬文物和絲綢進行修復保護。

    中德雙方在考古方面的合作已成為架構中德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這一成功的合作必將載入中德兩國考古界的史冊。(記者 柴野 王懷成)

 
 
 相關鏈結
· 中德文物保護科技合作成果展在德國波恩舉行
· 中德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第19次會議在柏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