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講到很多關於氣候變暖以後我們如何應對。我看了很多網友的問題,他們很關注一個事,能不能借此機會問您一下。那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因為歐洲現在嚴寒的影響。
[鄭國光]我們講的全球氣候變暖是衡量整個地球平均的狀況,講氣候變暖是有一個時間尺度的。比如説這個地方氣候狀況怎麼樣,按照氣象的統一標準,它有一個30年的尺度。比如今年1月1號使用的氣候值就是1980年到2010年的氣候值。所以全球氣候變暖是講全球的氣候變化的趨勢。可以看到,從上世紀50年代,全球氣溫是上升的,而這種上升不能説哪一年下來了氣候變冷了,它要看一個趨勢,這種氣候變暖是波動式的上升。我今天沒有帶圖,帶圖可以看到,它是波動式上升。就是有的年份高一點,有的年份低一點,但是趨勢是上升的。所以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全球氣溫上升0.6℃左右,這是一個趨勢。
這是全球的狀況,但是全球變暖有三個特徵:第一,北半球升溫的速度明顯高於南半球,大概是兩倍于南半球。過去一百年,全球氣溫上升0.74℃,但是北半球超過1.1℃。第二,上半年的升溫明顯高於下半年。中國氣溫經常是北方溫度高於南方。第三,陸地增溫明顯高於海洋。我跟網友講的意思是,我們不能因為某時某地的溫度下降了,就説全球溫度變冷了。過去的這個冬天,歐洲遇到了極寒天氣,那這也是局部的。但是你沒有想到,美國、加拿大溫度明顯偏高。我們國家北方溫度明顯偏低,但是雲南、青藏高原、東南亞溫度是偏高的。在歐洲極寒天氣的同時,南美溫度是偏高的。全球一平均起來,還是偏高的。我們經常會被一個地方、一段時間內的現象把全球整體的現象給掩蓋了,所以有的時候就會誤判。説進入小冰期了,進入小冰期是需要幾百年來衡量的。説哪個地方遇到了極寒天氣就説進入小冰期了,這個講法還是不太科學的,還是要看趨勢。
我在這裡講的是,現在科學界、社會對全球變暖是自然造成的還是人類造成的,爭議很大,我覺得這種爭議還會持續下去,科學認識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但是我們作為地球上的一員,作為公民,一定要認識到,變暖這種趨勢是一種事實,怎麼樣適應這種變暖,如果説變暖我不相信,你不主動適應,那最後受影響的還是你本人和你這個國家。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氣候變化問題,當然我們要想一些辦法來減緩這種變暖,比如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比如農業也要適應氣候變化,才能保證糧食穩産高産。比如現在極端天氣見多了,我們要提高防災減災的意識,適當提高防災減災的標準,避免減少災害的影響。所以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包括這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來,要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增強應對極端氣候的能力,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這具有很深的含義。我們一定要正視氣候變暖這個事實,同時還要繼續加強氣候變化的一些研究,採取主動的措施來適應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
有些網友認為,反正氣候變暖是不是事實,科學家還在爭論,我們寧信其有,我們要適應它,同時減緩氣候變暖也是和我們現在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是一致的。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怎麼樣保護環境,怎麼樣利用好有限的地球資源,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公民的責任,這實際上是可持續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要理解中央提出來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要減少資源消耗,保護好人類生存環境等的一些深層次含義。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