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競技體育

來源: 體育總局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競技體育人砥礪奮進、不斷超越、勇攀高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家體育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競技體育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與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進程同向、同步。競技體育優異成績的取得也彰顯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映射了中國特色體育發展道路的強大生機與活力。

    一、發展歷程

(一)初步發展階段(1949-1978年)。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國內外形勢,如何快速提高競技運動水平,適應國際交流需要成為一項重要任務。結合當時國情,我國體育事業確立了“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戰略。從1952年參加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開始,我國競技體育逐漸嶄露頭角,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為競技體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競技體育在國內外大賽成績、優秀運動員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然而,十年動亂給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帶來了嚴重阻礙,特殊時期在“縮短戰線與保證重點”戰略方針引導下,通過把有限社會資源運用到重點領域,確保了競技體育的局部發展和趕超。

(二)穩步發展階段(1979-1992年)。自1979年我國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以來,競技體育的主要任務是“勇攀高峰,為國爭光”,在“優先發展戰略”推動下在國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為國家培養優秀運動員。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我國競技體育進行了體制機制改革的積極探索,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競賽訓練體制、人才培養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啟動,在舉國體制的推動和保障下,競技體育實現了自身實力的穩步增長。

(三)快速突破階段(1993-2008年)。1992年後我國競技體育呈現了項目的職業化、市場化發展趨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為競技體育進一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足球項目改革為突破口,我國競技體育改革發展不斷深入。這一階段競技體育的主要任務是吸收職業化改革成果,大力提升競技體育的科學化、系統化和國際化水平,實施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在“奧運戰略”助推下獲取國際大賽成績。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們實現了金牌、獎牌榜世界第一的目標,提升了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塑造了良好的國際形象,競技體育的國際競爭力取得了歷史性飛躍。

(四)轉型升級和全面發展階段(2009年—至今)。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競技體育的主要任務是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競技體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奧運備戰模式和實施全運會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奧運項目協會實體化改革。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競技體育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逐步實現了從單一管理到“多元治理”的體制機制轉變、從“爭光體育”向全面體育轉變、從“金牌至上”向展示綜合實力的複合型目標轉變,競技體育集聚了新的發展活力。

二、主要成就

(一)奧運征程創造優異成績

從1952年參加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開始,中國代表團不斷在奧運舞臺上嶄露頭角。1984年許海峰獲得奧運會第一塊金牌,實現了奧運會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從1984洛杉磯奧運會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我國共參加了9屆夏季奧運會,共獲得224枚金牌、167枚銀牌、155枚銅牌。從1980年參加第13屆冬季奧運會開始,我國共參加了11屆冬奧會,1992年實現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2002年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尤其是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國首次進入冬奧會獎牌榜前8位。截止到2018年,中國共獲得冬奧會金牌13枚,銀牌28枚,銅牌21枚。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首次進入奧運金牌榜第一集團,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次位列金牌榜首,僅用了24年的時間,競技體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世界競技體育史上的奇跡。

(二)世界冠軍和世界紀錄數量攀升

從1952 年參加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們不斷為國爭光、勇攀高峰,取得了一次次歷史飛躍。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競技體育世界冠軍數量攀升,從1978年中國運動員在世界大賽獲得4項冠軍開始,我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52個;獲得世界冠軍3319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以上;創超世界紀錄1125次,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6.4%。其中,1978-2000年中國運動員獲世界冠軍1392項,23年時間內年平均獲得世界冠軍60.5個,遠遠超過同期世界其他國家的增長速度。

(三)打造了一大批穩定的奧運金牌大項

我們不斷注重打造適合中國國情的重點項目,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重點項目群,打造了跳水、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舉重、射擊、柔道7大優勢項目,摔跤、擊劍、射箭、自行車、跆拳道等眾多潛優勢項目,我國競技體育成為國際體育舞臺上一支重要力量。此外,我國還涌現了一大批優秀運動項目代表隊,如五連冠的中國女排、長盛不衰的中國乒乓球隊、勇攀高峰的中國登山隊、被譽為“夢之隊”的中國跳水隊等。

(四)形成了舉國體制和奧運戰略制度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堅持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舉國體制,使得舉國體制始終能夠發揮巨大的凝聚力、動員力和協調力,充分調動起全國體育系統共同做好競技體育工作的積極性。經過幾代體育工作者70年體育實踐的不斷檢驗,舉國體製成為推動我國競技體育快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制勝法寶。依靠舉國體制能夠在特殊時期廣泛調動全國資源和體育系統的積極性,高效的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塑造強大的工作合力,推動競技體育在世界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五)成功申辦承辦了奧運會、世錦賽、亞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

成功舉辦了1990年北京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2012年海陽第三屆亞沙會、2013年南京第二屆亞青會、2013年天津第六屆東亞運動會、2014年南京第二屆青奧會、2015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2015年蘇州世界乒乓球錦標賽、2018南京世界羽毛球錦標賽、2019年男子籃球世界盃賽、2019年武漢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等多項綜合性國際賽事,還成功申辦了2022年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奧會、2022年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2021年湛江第三屆亞洲亞青會、2025成都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等各類重大國際賽事。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申辦,使北京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六)培養了一支規模龐大的優秀競技體育人才隊伍

充分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在體育領域大力實施“人才強體”戰略,逐步建立了運動員、教練員、體育管理、科研人員、醫務人員等各類優秀人才培養制度,造就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競技體育人才數量穩步增長,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人才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07年,全國各類優秀運動員總計17937人,其中,國際級健將489人,國家級健將4230人,一級運動員5635人,二級及以下運動員7583人;2008-2016年,我國累計培養國際運動健將2725人,國際級運動健將21020人,從2008年到2017年,國家級健將運動員每年都超過5000人,國際健將運動員每年都超過700人,2014年達到了854人。截至2017年,我國共有教練員24354人,發展教練員人數1659人,到2016年,全國裁判員數量總計95472人,其中,國際裁判員485人,國家級裁判1819人,分佈在72個運動項目中。

(七)競技體育職業化和社會化改革成效顯著

推動競技體育的職業化、社會改革是提升競技體育發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競技體育領域不斷推進運動項目協會實體化改革,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體育發展方式,繼續推動具備條件的運動項目走職業化道路,提升了足球、籃球、網球等多個運動項目的職業化水平,利用社會市場助力競技體育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職業聯賽市場。2015年以來,以足球改革為突破口,不斷提升了足、籃、排三大球等項目的職業化發展水平,不斷擴大了職業體育的社會參與。

(八)競技體育服務國家戰略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彰顯

新中國成立以來,競技體育在國內外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自身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與經濟、社會、文化、外交等領域不斷融合,在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舉辦和參與各類大型國際賽事,展現了中國良好的形象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風貌,塑造了大國形象,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通過大力發展競賽表演市場、職業體育市場、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等推動競技體育項目産業化發展,2016年體育競賽表演業總産出186.8萬億元,實現增加值達65.5億元。隨著我國體育事業改革的深入,競技體育從主要服務國家崛起的政治價值,逐漸向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文價值轉變,圍繞滿足於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不斷發揮出競技體育的休閒、教育、健康等多元價值。

(九)中華體育精神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在全社會得到弘揚

中華體育精神是我國競技體育領域産生的重要文化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逐漸形成了以“為國爭光、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等為內涵的中華體育精神,中華體育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凝聚著體育戰線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在實踐中不斷被弘揚。中國女排不畏強手,頑強拼搏,創造了五連冠的輝煌,“女排精神”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改革激情,成為整個民族銳意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人生能有幾回搏”“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等遠遠超過了體育的範疇,成為一個個激勵全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體育精神豐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成為激發全國人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瑰寶,在全社會得到廣泛弘揚。

三、新時代中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向

1.豐富競技體育發展的新內涵,助力新時代強國建設

一是從服務國家的單一價值向滿足社會需要的多元價值轉變,拓寬競技體育發展的價值內涵。要更加強調通過競技體育推動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建設,不斷挖掘競技體育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服務新時代國家對外戰略、推動國家文明與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綜合效能,為競技體育自身發展拓展更大空間、集聚更多能量,從而更好地發揮競技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從單向度的為國爭光向全面服務社會發展轉變,緊密對接新時代強國建設需要,創新競技體育發展的目標內涵。要從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高度提升競技體育發展的新內涵,將競技體育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密切關聯,從國家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高度重新定位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向,更好地服務於健康中國和強國建設目標,以滿足人民體育需求為出發點,推進競技體育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增強競技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三是從競技體育優先發展、趕超發展向協調發展、全面發展轉變,優化競技體育發展的結構內涵。新時代的競技體育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及時對競技體育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進行矯正,儘快補齊競技體育發展短板。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保障競技體育內部各要素結構平衡發展,要實施可持續的發展評價,通過優化競技體育發展方式,推動競技體育的內涵式發展。

2.建立競技體育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是從競技體育的單一管理向多元治理的體制機制轉變,從政府權力無限向權力有限轉變,從政府管辦合一“獨輪驅動”向政府、社會、市場、個人“四輪驅動”轉變,從“垂直型”管理向“扁平化”治理轉變,推動競技體育不斷向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個人投資的“扁平化”治理結構轉變。加強頂層設計,轉變政府職能,確立社會組織在競技體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把社會的全面參與、市場的有效參與、公民的自願參與和政府主導融為一體,打造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依靠社會力量,政府參與、市場支持的新型競技體育治理結構。

二是從依靠集中資源投入的粗放型向注重科技助力、機制創新的組織體系轉變,推動競技體育治理結構向多種機制耦合創新的集約型轉變。整合競技體育體制性資源,強化政府調控與市場資源配置協同,推動競技體育發展方式從重數量的外延式擴張向重品質的內涵式發展轉變,繼續創新競技體育運行機制,從強調資源集中投入的粗放型向依靠理念創新、制度創新的集約型轉變,從人力密集型向科學密集型轉變,提高競技體育的整體結構性效益,引導競技體育不斷走向內涵式發展。

三是從國家單一投入向國家和社會多元參與的奧運備戰組織管理模式轉變,提升備戰參賽體制機制活性。以改革促備戰,以備戰強改革,創新國家隊備戰管理機制,通過統籌政府、社會、市場、個人、行業等多元力量,引導和鼓勵地方體育和社會組織、企業、高校、個人承擔奧運會訓練參賽任務,整合多方力量,調動多元主體備戰奧運會的積極性,搭建全國性備戰組織管理平臺,打造國家和社會多元參與的備戰體系。

3.不斷完善競技體育發展戰略,提高為國爭光能力

一是從突出奧運優勢項目向各類競技運動項目全面協調發展轉變,通過提升競技體育的整體實力,提高競技體育為國爭光能力。轉變以優勢項目為中心的奧運戰略項目佈局,完善競技體育項目結構,在保持優勢項目水平的同時,擴大和鞏固優勢項目規模,大力實施“集體球類項目振興戰略”和“體能項目全面提高戰略”,在世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項目上實現突破,保持冬季項目綜合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夏季奧運會和世界大賽成績處於世界一流,通過優化競技體育的結構佈局,建立各項目分佈合理、均衡協調的競技體育發展新格局。

二是從注重數量規模型向強調質量效能型的奧運戰略轉變,從金牌至上向展現綜合實力的複合型目標轉變,豐富競技體育為國爭光的新內涵。塑造和推廣健康積極的金牌觀,從單純追求提高運動水平轉向為提升競技體育的綜合競爭力。充分認清競技體育背後透射出的國家發展、國家形象、民族精神和社會價值,科學統籌重大賽事的備戰參賽工作,更加注重追求國際體育話語權、國際體育事務參與權、承辦國際賽事的能力、大型賽事規則制定權等,全面提升競技體育的綜合競爭力。

三是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適應國際競技體育發展規律,從師徒傳技到奧運攻關,大力推進“科技助力”工作,提升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智慧化水平。主動適應國際政治、經濟和信息技術變化,深化對競技體育發展規律研究,把握奧運會項目演變特徵和訓練規律,提高金牌背後的科技含量。要搭建科技助力平臺,加快複合型訓練團隊建設,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與體能訓練、專項訓練、機能監測、醫療康復、膳食營養、心理訓練、情報信息等訓練實踐深度融合,加快訓練場地、器材、設施等智慧化改造,提高訓練過程和狀態監控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

4.大力推動“科技助力”工作,提升運動訓練科學化水平

一是完善“科技助力”工作的體制機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運動訓練實踐密切結合的科技服務體系,完善統一的管理機制,打通各個項目間的壁壘,通過打造資源共享和經驗交流平臺,將科技與訓練實踐緊密結合。廣泛利用社會市場資源,吸納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科技助力”工作,通過發揮不同參與主體的優勢,共同進行科研攻關、科技服務和保障工作,打造高效率、多渠道、多形式的運動訓練信息服務網絡以及體育科技激勵、保障機制,提高科技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二是大力實施“科技助力”和科技支撐計劃。引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加強國際信息情報收集,動態分析掌握各國競技體育大數據;圍繞運動訓練的實際需求展開科技開發,以科技為手段,組織多元力量對重大競技體育科研項目進行公關,推動高新技術在運動訓練實踐中應用;加強技戰術訓練大數據分析,提高專項體能訓練和科學恢復再生水平,加快生物技術、體育裝備、訓練器材和科研儀器等更新迭代,加強科學訓練、營養恢復、狀態調控以及多學科科技公關,提高訓練過程和狀態監控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通過器材的創新、設備的改造升級等逐步提高項目的科技含量。

三是構建現代化多功能智慧場館。提高我國訓練場館設施的科技元素,通過器材的創新、設備的改造升級等逐步提高場館設施的科技含量,推進訓練、科研、醫療、康復保障等多個元素融入訓練場館。要不斷升級與改造滿足備戰奧運需要的“科研、訓練、保障”三位一體的多功能智慧場館,打造具有技術診斷、醫務監督、信息情報蒐集、身體恢復等多功能融合的智慧訓練中心,為運動訓練與競賽提供優良的硬體保障。

5.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化競賽體系,提升競技體育的職業化水平

一是推動競賽體系的社會化、科學化、制度化和多樣化。改革全運會、冬運會、青運會制度,完善辦賽方式和組織管理辦法,推動全運會與奧運會接軌,年度賽事與全運會挂鉤,國內比賽和國際比賽緊密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賽、大獎賽、分站賽等,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實行競賽的分級分類管理,擴大專業賽事舉辦和參賽的靈活性、開放性和自主性,調動多元化賽事主體的積極性,建立既符合項目發展和市場需要,又符合青少年運動員成長、成才規律要求,與國際接軌的單項競賽制度。

二是創新中國特色職業體育發展方式。首先,協調好我國的職業體育與“為國爭光”的專業體育關係,既要立足我國國情又要尊重職業體育發展規律,協調項目管理中心與協會、職業俱樂部的關係,根據我國運動項目的市場化程度,廣泛利用社會市場資源提升運動項目的競技水平;其次,推動職業聯賽的實體化運營,做好職業體育聯賽頂層設計,打造不同項目的職業聯賽,充分調動社會市場參與職業賽事的積極性,構建政府引導、依託市場、協會監管的聯賽管理制度,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聯賽發展模式。

三是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化品牌賽事。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充分挖掘不同項目的職業化發展潛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體育俱樂部和高水平職業化品牌賽事。積極推動各類運動項目俱樂部走向國際市場,根據我國體育項目的職業化程度和在世界的影響力,探索我國足球、籃球、排球、網球、高爾夫球等項目的職業化發展道路,爭取到2050年重點培育出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化品牌賽事。

6.堅持實施人才強體戰略,推進競技體育人才多元化培養

一是打造體育系統、教育系統和社會力量多元投入的新型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拓寬運動員培養途徑,大力推動體教融合,在繼續發揮政府部門主導作用的同時,調動人才培養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市場在項目普及和培養後備人才方面的作用。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和聯動機制,實現運動學校、學校運動隊、業餘體校、體育俱樂部有機結合,厚植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育基礎。

二是提升高水平教練員、裁判員等複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水平。進一步實施精英教練員培養計劃,加強高水平教練員隊伍的建設、管理和培養,完善教練員執教管理考評機制和教練員職業能力提升辦法,建立教練員終身學習制度,全面提升我國高水平教練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複合型訓練管理團隊的科學化水平,通過加快我國體能訓練人才培養,擴大我國體能訓練和康復再生人才規模,加大高水平競賽管理人員和裁判員培養,打造國際體育組織認知的人才團隊。

三是推進國家隊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創新國家隊組建模式,優化優秀人才選拔方式,大力推進國家隊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社會化、院校化和地方化。通過依託多方力量,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積極與一些高等院校、單項協會等建立合作關係,利用多方力量建設新型國家隊。另外,將教育政策和競技體育政策結合起來培養優秀後備人才,繼續推行跨界跨項多元人才選拔方式,建立項目選拔與跨界選拔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繼續堅持實施人才強體戰略,打造不同項目聯動遞進的後備人才梯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曉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