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 徽

2014-02-17 10:46 來源: 安徽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美好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13年,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攻堅克難,開拓奮進,保持了經濟社會穩定健康較快發展。全省生産總值19038.9億元,增長10.4%;財政收入3365.1億元,增長1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75.1億元,增長15.8%;固定資産投資18251.1億元,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81.4億元,增長14%;進出口總額456.3億美元,增長1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8098元,增長13.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4%;城鎮新增就業6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實現了本屆政府的良好開局。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持續加強實體經濟,夯實穩定經濟增長基礎。面對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我們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及時出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認真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費,減免緩抵各項稅費400億元。省財政安排31億元專項資金充實融資性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這些舉措有力地提振了市場信心,穩定了企業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59.6億元,增長13.7%,實現利潤1758.8億元,增長16.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00戶;民營經濟佔生産總值比重達57%,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民營企業5萬戶。

    第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啟動創新型省份建設,擴大合蕪蚌試驗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加強智力引進和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産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新增授權發明專利4241件,增長38.3%,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4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新型顯示、機器人産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獲國家批准,合肥京東方8.5代線建成投産,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量居全國首位,實現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6863.4億元,增長23.4%。加快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繼續淘汰落後産能,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100項,銅陵有色“雙閃”、安慶石化煉化一體化等項目建成投産。加快發展服務業,出臺加快流通産業改革發展意見,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物流、金融、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旅遊總收入3010億元,增長15%。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橋國際機場、九華山機場、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宿淮鐵路建成運營,商合杭客運專線獲得立項批復,新增高速公路311公里、一級公路783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71公里。加快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強以大氣、水為重點的污染防治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新建24台火電機組和37套水泥脫硝設施,新增污水處理配套管網1400公里,新增造林304萬畝,建成城市綠道430公里。池州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全面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效,建立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的機制,健全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嚴把項目準入關,投資質量和效益持續提高。

    第三,加大統籌力度,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合肥經濟圈與皖江城市帶聚合發展步伐加快。編制實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實和完善支持皖北、大別山區發展政策,南北合作共建園區取得實質性進展,抓金寨促全省扶貧開發“5+1”工程全面實施。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積極探索四化同步、産城一體的新路徑,確立了以強化産業支撐保障就業、以完善公共服務保障安居、以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與國家開發銀行開展合作,在3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加快建設美好鄉村,啟動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省工作,586個重點示範村基本建成,完成20.4萬戶農村危房改造、246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等重點任務,水電供區農網改造基本完成。

    第四,突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發放涉農補貼223.5億元,增長14.3%。加強農産品高産創建,戰勝低溫凍害、高溫乾旱和禽流感疫情等多重災害,糧食生産實現“十連豐”,總産達655.9億斤,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64%。全面實施培育家庭農場、促進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扶持龍頭企業等政策,全年註冊登記家庭農場7305個,新增農民合作社12519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6家,農産品加工業産值7221億元。啟動20個縣(區)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全省耕地流轉率達32%。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減少扶貧對象80萬人。加強淮河干支流、長江支流、中小河流治理,蚌埠至浮山段行蓄洪等工程開工建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建管機制逐步完善。

    第五,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銜接落實國務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實際減少41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省級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縮短47%。完成省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啟動省以下工商、質監行政體制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省屬企業主業整體改制上市穩步推進。新增“營改增”試點企業3.8萬戶。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新開業農村商業銀行15家、村鎮銀行12家,徽商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省股權交易市場設立運行,149家企業進場掛牌或託管。新增本外幣貸款 2859.2億元,增長17.2%,直接融資額1078.2億元,增長16%。鞏固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果,在全國率先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實現縣級醫院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和零差率銷售,啟動大病保險試點。著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開放型經濟水平,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6796.7億元,增長28.6%,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06.9億美元,增長23.7%,新增淮南、六安、寧國、桐城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7個一類口岸一次性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考核驗收。

    第六,堅持民生優先,全面發展文化和社會事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3487億元,增長9.9%。全面完成33項民生工程建設任務,支出605.6億元,增長7.1%。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實施新一輪援企穩崗政策,發放穩定就業崗位等補貼49億元,加強以創業帶動就業,保持了就業形勢穩定。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均提高40元,實現城鎮基本醫保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九連增,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1.8%和18.4%,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老民師、老村幹反映的突出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1.78萬套,基本建成32.04萬套。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省濱湖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建設,圖書館和文化館(站)全部免費開放,完成9500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逐步壯大,獲全國性重要文藝獎項138個,文物和非遺保護成效顯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參事文史、檔案、地方誌工作得到加強。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啟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覆蓋率達60.9%,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學取得積極進展,發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金 20.3億元,99.4萬名農村學生享受到免費營養餐。全民健身活動深入推進,我省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取得較好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7.3‰。第三次經濟普查有序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臺、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得到加強,援疆援藏、氣象、地震、防災減災工作紮實推進。

    第七,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新增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517個。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信訪形勢繼續穩定向好。推進“六五”普法,加大人民調解力度,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1萬件。積極化解行政爭議,辦理行政復議案件8251件。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和假劣藥品行為。深入開展安全生産大檢查,推進 “打非治違”和隱患治理,安全生産形勢總體穩定。大力開展治安突出問題整治行動,強化網絡安全防範,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基本完成廢止勞教制度工作。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加強,駐皖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八,堅持依法行政,不斷提升政府工作水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把中央關於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貫穿于政府工作中。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56件。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辦理政協委員提案912件。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加強作風建設各項要求,認真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思想、作風、能力和制度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堅持求真務實,把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作為行為準則,完善省政府工作規則,省政府發文、會議和檢查評比量均減少30%以上。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行政監察,全面開展政府性債務等重要資金、項目審計,嚴格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省級行政機關一般性支出壓減5%,勤政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我們戰勝各種困難,贏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局面,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國前列,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結果,是歷屆班子堅持不懈、奮發努力打下良好基礎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離退休老同志,向駐皖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安徽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産業結構不合理,戰略性新興産業總量不大,部分傳統行業産能利用率低、競爭力不強,服務業發展較慢,農業基礎依然薄弱,城鎮化質量不高;一些企業生産經營困難,部分市縣政府負債較重;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加大,霧霾天氣增多,徵地拆遷、安全生産、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部分群眾生活困難;政府工作還有諸多缺點和不足,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並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找準根源,切實解決,絕不辜負全省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二、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我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省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著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但總體上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很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必將在江淮大地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紅利。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積極作為,以改革開放的新思路、轉型升級的新舉措,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果。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民營經濟為重要驅動,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産總值增長9.5%,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全面落實中央改革總體部署,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實質進展。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分類推進不同功能的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各類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對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鼓勵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引入優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組力度。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或主業資産整體上市。對提供公益性産品或服務的國有企業,加大國有資本投入,促其發揮更大作用。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20個示範試點縣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堅持依法、自願、有償,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穩妥探索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創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機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積極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現縣級以上部門預算公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和地方配套,健全一般性轉移支付體系。建立省市縣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採取貼息、擔保、後獎補等方式,競爭性安排財政支持企業發展資金。認真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繼續做好“營改增”擴圍試點,清理規範區域稅收優惠政策,推進正稅清費。把政府性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舉債程序,強化責任追究,做好債務風險防控和化解工作。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擴大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完成83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建立和完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擔保體系,合理放大擔保倍數。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規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推動更多企業進入主板、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及“新三板”上市融資,發展省股權交易市場,鼓勵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防範金融風險。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承接落實好國務院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制度並向社會公開。堅持與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相銜接,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完成省級以下工商、質監、食品藥品行政管理體制調整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分級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深化社會事業改革。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創新教師管理機制,推進中小學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以職業教育招生考試製度改革為切入點,有序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和運行機制,鞏固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繼續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

    (二)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繼續實施和完善穩定經濟增長政策,擴大有效需求,增強企業活力,鞏固經濟穩定向好勢頭。

    繼續擴大有效投入。發揮投資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效,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提升“861”行動計劃,實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影響的重大項目,推進一批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大力實施新一輪治淮和淮水北調工程,加快高等級公路、快速客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穩步推進民航機場建設。全年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600個以上,建成超億元項目500個以上。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我省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和持續動力。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各種不合理規定和隱性壁壘,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制定民營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市場化服務平臺建設,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的服務支持力度,突出解決好融資難、用工難、用地難等問題,推動民營經濟不斷壯大規模、提升水平。

    努力促進消費增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合理調整收入分配,健全工資穩定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培育消費熱點,加快發展健康消費、養老消費、旅遊消費、文化和體育消費,積極促進信息消費,實施“寬帶安徽”和“信息惠民”工程。推進城市商業集聚區、15分鐘便民消費圈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三)大力推進産業轉型升級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做大做強主導産業為主攻方向,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轉型升級。

    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繼續發揮合蕪蚌試驗區引領作用,全面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具有産品設計、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能力的工程化平臺,加強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啟動科技“小巨人”企業扶持計劃。健全産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鼓勵發展企業主導、市場導向的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組織實施100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支持各市首位産業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健全人才引進市場化機制,加大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力度,啟動創新創業科技團隊扶持計劃和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完善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長效機制,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進一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産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智慧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實施新型顯示、機器人産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支持企業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産業,加快産業和産品結構轉型升級。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重點建設90個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加強質量和品牌建設。做好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化解産能過剩工作。

    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商貿流通和現代物流産業,啟動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加快區域性商貿中心、配送中心和商貿物流園區、電子商務産業園區建設,積極培育航空、航運服務和臨港經濟。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産業。出臺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健全服務體系,推進醫養結合。深入實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引導服務業集聚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促進旅遊與文化科技生態融合發展、傳統商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

    (四)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

    堅持以人為本、優化佈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證制度,穩步實施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把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統籌銜接辦法,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大力提高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開展省域、跨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合理確定城市邊界,科學引領城鎮佈局。以開發區産城一體化試點為抓手,統籌生産、生活、生態功能,加強地下空間規劃和綜合利用,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加快舊城改造,開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質達標行動,推進棚戶區、城中村和老舊管網改造,實施一批綠化亮化工程,提高中小城市品質。加強城市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保持城市歷史記憶,大力發展地域特色鮮明、彰顯徽風皖韻的美麗城鎮。

    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建設環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和合肥航空港經濟示範區,推動合肥經濟圈一體化進程。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建設,推進皖江城市帶聯動發展和跨江發展,逐步形成新的城市組團。深入落實和完善支持皖北發展各項政策,加快建設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著力構建淮河生態經濟帶,編制實施南北結對合作五年規劃,推動實施一批綜合交通、生態環境治理等重大項目,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市能級,培育支撐安徽崛起新的增長極。深入推進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和皖北地區扶貧開發,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加大資源開發、生態保護、金融保障、園區建設等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充分利用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戰略平臺,積極推進黃山現代國際旅遊城市、池州國際生態休閒城市等核心區建設,進一步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品牌。

    (五)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堅持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落實支持保護制度,加快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産要素和經營模式,促進農業穩定增産農民持續增收。

    穩定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繼續實施新增糧食生産能力規劃,深入開展糧食生産“三大行動”,建設一批糧食高産高效示範區。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擴大收儲能力。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激勵機制,大力發展畜牧水産標準化、規模化健康養殖,積極發展蔬菜、茶葉等區域特色農産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新建2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50個農産品標準化基地。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推動保護性耕作。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和水閘加固,改造提升小型水利設施,建成748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凈化産地環境,提高我省農産品“綠色競爭力”。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家庭農場的定向扶持,重點支持種養大戶成立家庭農場。促進農民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積極發展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等新型合作。按照基地型、集團化、鏈條式思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打造現代農業産業聯合體,推動農産品加工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加快建設美好鄉村。深入開展全國首批美麗鄉村試點工作,完善村莊布點規劃和中心村規劃,加快村莊垃圾污水處理、綠化、道路硬化、改水改廁等工程建設,啟動第二批710個中心村建設。以“三線三邊”為重點,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突出興業富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和産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國內合作競爭新優勢,拓展開放發展新境界。

    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統籌引資、引技和引智,推進精準招商和産業鏈招商,引導外商投資新興産業、新興業態,培育和發展總部經濟。創新招商方式,堅決摒棄拼資源、拼土地、拼優惠政策的做法,堅決防止引進落後産能。加快開發園區轉型升級,充分賦予管理自主權,提升産業承接的規模、質量和集中度。繼續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外貿經營主體和出口增長源,創新加工貿易模式,積極培育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做好先進設備、緊缺資源進口。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建設,推進長三角區域通關一體化,加快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規劃建設口岸經濟區,加快合肥綜合保稅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申報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支持有條件的園(港)區爭取自貿區試點。

    大力推進企業走出去。深化對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鼓勵企業通過綠地投資、並購投資等方式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品牌、技術等跨國經營,推進一批骨幹企業建設境外經貿園區,實現集群式發展。建立企業跨國經營激勵機制,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

    (七)積極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文化是美好安徽建設的重要基石。以激發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全面推進文化改革創新、繁榮發展,著力打造文化強省。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做好第四批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加強省情教育,凝聚全省人民熱愛安徽、發展安徽的精神力量。發揮主流媒體陣地作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力褒揚感動中國的安徽“好人”,營造昂揚向上、和諧奮進的社會氛圍。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加基本公共文化産品供給,加快市縣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鄉鎮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民文化樂園建設,提高農村電影放映質量,開展送戲進萬村,啟動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完成9000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利用,推進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和大運河安徽段申遺保護,做好參事文史、檔案和地方誌工作。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文學藝術。

    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積極支持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演藝等産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文化皖軍”品牌。發展新興文化業態,加快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動漫、數字出版基地建設,打造一批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和特色文化街區。實施文藝精品工程,擴大地方文化對外傳播和交流,提升安徽文化影響力。

    (八)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優勢就是競爭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大力推進生態強省建設,讓江淮大地天長藍、水長清、人民生活更美好。

    加強污染綜合防治。空氣質量問題群眾越來越關切,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省政府已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與各市簽訂防治目標責任書。全面加強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燃煤鍋爐、秸稈焚燒、城市揚塵等治理,建設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完成3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脫硝設施建設,日産4000噸以上水泥熟料生産線脫硝比例達100%,機動車環保標誌核發率達80%以上。加強重點流域重污染河流綜合整治,基本完成淮河、巢湖流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新建一批污水處理廠並正常運行。新增污水處理配套管網1500公里,新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6760噸。

    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制,加強合同能源管理,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單位節能管理,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進一步清理違法違規、供而未用和閒置低效用地。推進節約用水,合理開發利用礦産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産出率和綜合利用效率。

    建立和創新生態文明制度。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預警機制。改革生態環保管理體制,執行落實國家《千島湖及新安江上遊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和賠償制度。加大對林地、水系、濕地、風景名勝區及生態脆弱地區的保護和修復力度,健全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機制,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土壤污染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0平方公里。大力提升城鄉綠化水平,深入推進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完成新造林214萬畝。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織好保障民生安全網。

    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啟動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完成2291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深入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推動高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內涵式發展,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加強職業教育資源市級統籌,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實施 “江淮名師”、“江淮好校長”培養工程。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快“三通兩平臺”建設。

    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青年創業計劃,加強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在化解産能過剩和企業兼併重組中,妥善安置好職工。強化就業和創業培訓,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提高各項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每人提高 40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10%。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五保供養標準、重點優撫對象撫恤標準。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補貼聯動機制,及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推進廉租房、公租房並軌運行,完善建設、分配、管理、退出機制,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46萬套,基本建成27萬套。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重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促進區域協同醫療服務。落實免疫規劃、婦幼保健、重大疾病防控和慢性病干預措施,加強衛生應急監測和應急準備。探索建立中醫藥服務分類補償機制。加快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辦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等賽會。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以內。加快發展婦女兒童和老齡事業,完善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人關愛幫扶體系,推動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大力發展福利慈善事業。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援疆援藏等工作。

    鞏固完善民生工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投入686.3億元,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就業促進、山區庫區農房保險、大病保險、小農水設施改造提升等項目,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及敬老院建設、貧困殘疾人救助等項目補助標準。完善民生工程考核辦法,加強績效評價,切實把民生工程辦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十)持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著力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創新社會治理。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和基層維穩應急處置機制,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全面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城市社區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0%。

    加強公共安全防控。增強安全發展意識,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基層屬地管理責任,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隱患整治,嚴格執行車輛超限超載治理條例,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基層監管網絡建設,健全食品原産地可追溯制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非法生産銷售、非法添加等行為。強化應急平臺和應急專業隊伍建設,加強氣象、地震、防災減災工作,整合應急資源,提高應急保障能力。推進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加強特殊人群教育管理,依法嚴密防範、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支持駐皖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國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工作,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

    三、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做好改革發展各項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不斷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切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職能。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重大決策出臺前向人大報告,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高度重視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重要作用。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提高立法質量。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強化監督和行政問責,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執法不公等問題。健全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機制,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完善規範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強化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的結合,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集體討論決定作為必經程序,加強政策執行的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和機制建設,及時主動公開涉及公眾利益的信息,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能監督。

    要加快建設服務政府。堅持把群眾路線作為根本工作路線,鞏固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工作機制,建立省政府負責同志深入基層聯絡服務群眾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工作人員深入基層察民情、接地氣,使群眾路線落地穩、紮根深,使群眾觀點植根于思想中、落實到行動上。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關係,建立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積極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堅決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社會活力的加法。加強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職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質量效益、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科技創新、安全生産等指標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嚴格政府績效管理,持續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不斷提升行政效率和質量。

    要加快建設責任政府。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要夙夜在公,埋頭苦幹,敢於擔當,善作善成。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把握時代新特徵,順應群眾新期待,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桎梏、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尋求改革共識的最大公約數,匯聚加快發展的強大正能量。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善於把握有利條件、化解不利因素,善於觀大勢、謀大事,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爭取戰略主動,不斷培育安徽發展的新優勢。牢固樹立責任意識,以對人民、對黨、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把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追求,把加快安徽發展作為第一責任,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埋頭苦幹抓落實,一張好的藍圖繪到底。

    要加快建設廉潔政府。廉潔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政府工作人員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堅持不懈糾正“四風”,進一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三十條要求,認真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及公務接待管理等制度,嚴控“三公”經費支出、政府性樓堂館所建設和財政供養人員編制,認真清理超標準使用公務用車和辦公用房,進一步減少會議、文件。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嚴格執行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擴大經濟責任審計覆蓋面,著力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以深化改革推進廉政建設,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完善財政性建設資金使用、政府投資項目公示等制度,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斷以政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

    幸福生活需要合力創造,美好未來源自不懈奮鬥。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勵精圖治,銳意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經濟繁榮、生態良好、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而努力奮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