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

2015-02-02 14:25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上海市市長 楊 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全力以赴深化改革開放,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全面開展。修訂出臺2014版負面清單,推進外商投資管理、境外投資管理和商事制度改革,落實新一輪31項對外開放措施,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實施“先入區、後報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等一批監管新措施,啟動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有效運行。推出自由貿易賬戶、人民幣境外借款等金融創新舉措,設立一批面向國際的要素市場,完善金融風險防範機制,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改革有序推進。建立六項基礎性制度,加強開放環境下的專業監管,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初步形成。實施自貿試驗區條例。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為全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

    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率先實施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推進集成電路産業鏈保稅監管、融資租賃兼營商業保理、再製造産業發展等創新試點。深化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把鐵路運輸、郵政和電信業納入試點範圍。制定實施一系列國資國企改革配套政策,建成國資流動平臺,穩步推進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出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實行企業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建成覆蓋全市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開放型經濟穩步發展。創新外商投資審批方式,完善總部經濟發展政策,外商直接投資實到181.7億美元,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新增45家,累計達到490家。推動外貿轉型升級,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加快發展。構建對外投資合作服務新機制,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23億美元。紮實推進對口支援,促進與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等地區的交流合作,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經貿往來。

    (二)堅定不移推進結構調整,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7%,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提高到64.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7%,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上年增長11.6%,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以上。

    “四個中心”功能進一步增強。出臺促進資本市場、互聯網金融、現代保險服務業、平臺經濟發展等一批政策措施,配合啟動“滬港通”試點,支持“上海金”等創新産品推出,推動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國際航空仲裁院等機構落戶,擴大電子發票、商業保理、啟運港退稅政策的試點範圍,基本建成國家會展中心並成功試展。金融市場交易額達到786萬億元,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提高到45.8%,商品銷售總額達到7.4萬億元。

    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推進集成電路裝備及工藝、大數據等領域關鍵技術佈局。加強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實施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等一批改革舉措。完成張江高新區第三輪擴區。開展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産權評議,推行企業知識産權管理國家標準。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3.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3.7件。

    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促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産業“四新”經濟發展,突破工商登記等方面的瓶頸問題。制定實施信息消費、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郵輪旅遊等領域的支持政策。運用建設用地減量化、差別電價等手段推動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産能644項。推動南大、吳淞、桃浦等區域轉型發展。

    (三)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繼續提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7710元和2119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10.3%。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啟動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創業,組織機關事業單位定向招錄殘疾人,全市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擴大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益面,完善低收入困難家庭專項救助政策,提高養老金、城鄉低保等待遇標準。建設服務供給、需求評估、服務保障、政策支撐、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編制市區兩級養老設施佈局規劃,啟動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試點,新增公辦養老床位5829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達到29.4萬人。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3.9萬套,基本建成11.3萬套,進一步放寬住房保障準入條件,使政策銜接更趨合理。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裏以下房屋63.9萬平方米,啟動13個城中村地塊改造。

    文化和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持續推進。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完善需求導向、社會化供給的公共文化內容配送機制,推出促進電影産業發展、加強文化金融合作等政策,組建新文廣集團。編制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啟動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制定實施高校學科發展規劃,擴大高校經費使用自主權,率先整體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廣家庭醫生制度,啟動藥品帶量採購試點,建成質子重離子醫院。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全面推進30分鐘體育生活圈建設,市民體育大聯賽參賽市民達到147.9萬人次。實施體育賽事市場化、社會化辦賽模式改革,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全國學生運動會和第十五屆市運會,上海體育健兒在第十七屆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婦女兒童、慈善事業穩步發展,國防動員、雙擁、民族、宗教、僑務工作進一步加強。

    (四)多措並舉加強城鄉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加快。

    城市建設有力有序推進。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16號線全線貫通,13號線部分區段建成通車,運營線路總長達到548公里,東風西沙水源地、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等順利竣工。加快黃浦江兩岸等重點區域和郊區新城鎮建設。推廣建築信息模型的工程運用。實施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成功舉辦首屆“世界城市日”活動。

    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開展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重點課題調研。狠抓城市管理領域突出問題整改,“群租”、非法客運、違法建築、無序設攤等頑症整治初見成效。

    深化網格化管理。健全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開展油氣輸送管道、重大火災隱患、道路交通、特種設備等安全專項排查整治。強化人口服務管理,制定實施結構調整、公共服務、城市管理三方面配套政策。完善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系,對四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管理。健全分級分責化解社會矛盾制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郊區農村改革發展加快推進。開展城鄉發展一體化重點課題調研。建設美麗鄉村,實施2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完成4萬農戶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完成100個村莊、800公里村內道路改造。加強農村綜合幫扶,推動一批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造血”項目落地。全面推廣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實施高壓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沿線重點區域宅基地置換。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繼續加強。加大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力度,推進工業用地二次開發,實施土地利用全生命週期管理。完成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推動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施燃煤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1675台,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17.2萬輛。積極發展綠色建築。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新建綠地1105公頃。

    在中央直接領導下,全市各方面齊心協力、全力以赴,順利完成亞信峰會服務保障任務,為峰會成功舉辦作出貢獻。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堅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辦法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取得了新進展,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勞動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向深處著力,要素市場體系不完善,資源配置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任務艱巨,科技創新動力不強、活力不足,創新創業環境亟待完善。經濟轉型升級步伐還需加快,“四新”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有不少,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的方法路徑不夠多。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依然突出,轉變農村生産生活方式相對滯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不少瓶頸制約。基層治理亟待加強,街鎮權責不匹配,執法體制機制不順,服務管理力量不足。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失業青年、離土農民等群體的就業矛盾比較突出,養老服務體系尚不完善,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等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城市安全形勢嚴峻,安全事故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去年12月31日晚發生的外灘擁擠踩踏事件,造成重大傷亡和嚴重後果。事件發生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事件善後工作組,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善後和事件聯合調查工作。第一時間緊急調配全市優質醫療資源,盡一切力量搶救傷員,盡一切可能挽救生命;動員各方力量,盡心盡力開展善後處置;堅持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向社會發佈信息;認真細緻開展事件調查,形成了依法、客觀、公正的調查報告;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依規進行了從嚴問責。這是一起非常嚴重的公共安全責任事件,給遇難者和受傷人員家庭造成極大傷害,給全市工作造成嚴重損害,教訓極其慘痛。對此,我們感到無比痛心、內疚和自責。痛定思痛,我們必須認真吸取教訓,深刻反思,引以為戒,舉一反三,主動查找思想認識和工作上的不足。這起事件暴露出城市安全工作存在重大疏漏、重大隱患,一些地區和部門的領導幹部思想麻痹,嚴重缺乏公共安全風險防範意識,對大人流集聚等安全風險缺乏應有認知; 安全工作管理鬆弛,安全責任沒有有效落實,領導帶班值班、信息報告等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對安全風險的預判預警、信息發佈、預防準備嚴重缺失,應急處置能力亟待提高。人民的生命安全高於一切,我們肩上的責任重於泰山。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不足,敢於正視問題,一個一個從嚴從細梳理,一件一件堅決嚴肅整改,絕不能有絲毫的僥倖和麻痹,絕不能有須臾的疏忽和懈怠,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盡心履責,全力以赴維護廣大市民生命財産安全和城市運行安全。

    二、2015年主要任務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但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但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上海經濟仍處於創新轉型關鍵期,基本面總體向好,但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大。我們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保持定力,全力搶抓機遇,主動應對挑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做好2015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十屆市委七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不懈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完成好“十二五”規劃,謀劃好“十三五”發展,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平穩增長,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保持先發優勢,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環境明顯改善,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3.6%以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6件左右。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推進,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創意産業快速發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産總值能耗、單位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率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高質量編制“十三五”規劃,凝聚各方共識,匯集各方智慧,為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繪就發展藍圖。

    今年要著力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示範帶動作用,打造改革新高地,樹立開放新標桿。

    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認真做好自貿試驗區區域擴展工作,在全市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深化投資管理制度創新,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出一批新的擴大開放舉措。深化貿易便利化改革,實行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實施國際船舶登記等制度創新。推進自貿試驗區與國際金融中心聯動建設,健全本外幣一體化的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開展個人境外投資等試點,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深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建設信息共享、聯動聯勤等服務管理平臺,完善專業監管制度。對標國際通行規則,探索建立行政公開透明、公平競爭、權益保護等制度。

    深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全力推動自貿試驗區改革成果向浦東新區輻射推廣,實行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擴大開放措施,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力爭更多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專項佈局浦東,引進一批高水平研發中心,開展科技創新股權投資試點,推進生物醫藥合同生産試點。深化人民幣跨境再保險試點,推進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發展,擴大保稅展示和保稅交易試點範圍。創新開發區與周邊鎮聯動發展機制。深入實施教育、衛生領域的人才流動激勵政策,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開放性市場化重組,穩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實現任期契約管理全覆蓋,統籌推進企業領導人員薪酬制度改革。拓寬民間投資領域,探索建立中小企業服務評價的第三方評估體系,為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提供多層次服務。

    健全市場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推行工商註冊登記全程電子化,加強質量監管。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功能,強化信用信息歸集與共享,促進信用産品推廣使用,推動建立全過程信用管理模式。

    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拓展全球投資貿易網絡,支持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關檢合作和區域通關合作機制,建設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推動出口加工區轉型,發展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推廣外商投資管理新模式,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積極參與、主動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加強合作交流,更好服務全國。

    (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産業革命大趨勢、集聚人才大舉措,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加強科技前瞻佈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在民用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與智慧製造等領域佈局一批重大創新工程。積極支持基礎前沿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産業共性關鍵技術和社會公益技術研究,培育創新源泉。

    創新科技體制機制。完善科技管理體制,放寬對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限制,突破商事登記、無形資産交易等方面的制度性瓶頸,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的統籌聯動機制。完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制定實施創新導向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加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外資研發中心融入本地創新網絡,進一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公共技術採購等一批普惠性政策。完善企業主導的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改革科研院所分類管理體制,培育發展社會化科技創新組織。完善科技金融結合機制,支持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發展,鼓勵投貸聯動等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推動資本市場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

    健全創新服務支撐體系。優化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科學中心,完善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知識産權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産權國際合作,創新知識産權融資服務,構建知識産權保護長效機制。優化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完善仲介機構發展支持政策,更多運用市場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張江示範區佈局,建設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創新集聚區和特色基地。優化科技創新軟環境,發展創新文化,落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營造尊重創新、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推動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向全市域覆蓋。加強信息技術在交通、醫療、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拓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示範應用。強化信息安全,基本建成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基礎平臺。

    培養和引進創新創業等各類人才。落實國家和本市各類人才計劃,制定實施更加開放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集聚更多的企業家和領軍人才。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推進創新人才市場化配置,建立科技人才企事業單位雙向流動機制,建設更有效率的人力資源市場。創新人才激勵政策,擴大股權激勵試點範圍,完善職務發明激勵機制,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三)著力提升“四個中心”功能,加快構建新型産業體系。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産業高端發展、融合發展、集約發展,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四個中心”建設。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促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保險交易所、全國性信託登記平臺等功能性機構落地,推動ETF期權等金融産品創新,擴大私募、保險等領域的創新試點,支持互聯網金融、並購金融等健康發展,健全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完善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發展航運金融等高端航運服務業,優化郵輪經濟發展環境。加快建設大宗商品市場,完善貿易平臺功能,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和發展綜合試點,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落實擴大消費政策措施,促進傳統商業轉型,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

    加快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升級。制定實施政府採購、資金支持、人才落戶等“四新”經濟發展政策,推動大飛機、北斗衛星導航、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促進信息服務、旅遊會展、健康養老等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落實固定資産加速折舊等政策,鼓勵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嚴格執行安全、環保、能效、質量等標準,淘汰落後産能800項左右。推進桃浦、南大、吳淞、高橋等區域轉型發展,探索科技創新、商務商貿、文化創意等多功能、複合型社區建設。

    加快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開工建設8號線三期、15號線、18號線等88公里軌道交通線,推動在建的128公里軌道交通線加快建設,建成11號線迪士尼段、12號線西段、13號線部分區段,新增運營線路40公里。加快建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北橫通道、沿江通道、滬通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工程,建成嘉閔高架部分區段等項目。基本建成世博園區央企總部集聚區和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主體項目,做好迪士尼樂園及配套項目建設和運營準備,加快臨港地區和前灘、徐匯濱江等區域開發建設,全面推進黃浦江兩岸濱江公共空間貫通工程。

    (四)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養老服務、住房保障、社會事業五大體系,努力做到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堅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深入實施扶持失業青年就業啟航計劃,繼續鼓勵就業困難人員在特定行業就業,擴大機關事業單位定向招錄殘疾人的規模。健全中小企業職工培訓公共服務平臺,支持職工參加技能培訓。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依法規範勞務派遣用工。

    加強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提高養老金水平,穩妥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鼓勵社區居家養老,擴大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試點,新增7000張公辦養老床位,新建4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全面推進醫養結合,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支撐,新增50家養老院內設醫療機構。健全養老服務梯度補貼機制,制定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鼓勵政策,實施養老護理隊伍建設規劃,完善需求評估和行業監管體系。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1.5萬套,基本建成10萬套,健全保障性住房供應管理長效機制,加快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建設。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裏以下房屋55萬平方米,推進郊區城鎮舊區改造,繼續開展城中村改造。改造200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90萬戶老舊小區供電設施。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德育體系,系統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行義務教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新制度,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推進中高職和應用本科貫通培養改革試點。全面實施高校骨幹教師教學激勵計劃,加強高水平學科和新型智庫建設,建立高校科研成果分類評價制度。啟動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試點,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深入推進教育國際化和信息化。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轉變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加強全面預算管理,調整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建立基於基本項目的服務評價和補償機制,啟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試點。擴大藥品帶量採購試點,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採購信息公開。鼓勵社會辦醫,發展中醫藥事業,完善院前急救體系,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城市建設。

    促進體育事業與體育産業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全民健身,深化體教結合。加快競技體育職業化、社會化改革,推進崇明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建設。全力參與第三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和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辦好2015年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等重大賽事。

    積極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做好國防動員、雙擁、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對臺和僑務工作。

    (五)強化安全防範和基層建設,提升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水平。按照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層、關鍵在體制機制創新的要求,始終把安全作為一切工作的底線,強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新路子。

    切實增強安全意識,全力保障城市安全。沒有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強化安全責任體系,從嚴落實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嚴格落實區縣、鄉鎮屬地管理責任,依法強化企業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加強目標考核,嚴肅問責制度,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強化重點區域和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防範,完善大人流安全管理機制,加強各類大型活動安全風險的科學評估和應急準備,強力推進軌道交通、機場車站、旅遊景點、大型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應急管理單元建設。強化重點行業和重要設施的安全管理,認真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加強建築施工重大風險源的安全管控,嚴格實施危險化學品的全過程監管,切實做好市政管線、特種設備、高層建築、隧道高架橋梁、地下空間等設施設備的安全防範。強化源頭管理,開展全方位的安全生産和人員密集場所大檢查,從嚴從快整治安全隱患,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依法查處力度。強化應急管理,細化完善各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預案實戰演練,加強對災害性天氣、大人流集聚、大流量交通等的預測預警預報,嚴格執行各項應急值守制度。強化安全基礎,加快完善安全管理規章規範,全面提高安全工作標準,加強安全隊伍建設和安全科技創新。廣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加大公共安全知識的普及力度,增強市民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強基層建設。深化街道體制改革,增加街道統籌社區發展職能,取消街道招商引資職能,全額保障街道經費支出,實行市、區職能部門職責下沉準入制度。完善鄉鎮治理體制,依法賦予鄉鎮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權,加強鎮管社區建設,做實基本管理單元,實施鄉鎮差別化管理。推動區縣綜合執法力量下沉街鎮。完善居村治理體系,加強居民村民自治機制建設,建立居委會、村委會依法協助行政事項的清單和準入機制。

    創新社會治理。加強人口服務管理,完善以積分制為主體的居住證制度,繼續嚴控人口規模。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扶持社區生活服務、公益事業等領域社會組織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樞紐作用。落實初次信訪事項首辦責任制。加快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積極構築治安巡邏防控網、武裝應急處突網和群防群治守護網,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有序。

    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深化城市網格化管理,設立街鎮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推動網格化管理向城市住宅小區和農村地區拓展,推進網格化管理與大聯動、大聯勤、“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融合互動。加大城市管理頑症整治力度,鞏固擴大整治成效。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健全物業服務市場機制,著力解決小區難題頑症。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推行中心城區道路擁堵分級管理,深化公交行業改革,新增140公里公交專用道,優化公交線網,創建國家公交都市。

    (六)著力縮小城鄉差距,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致力於轉變農村生産生活方式,繼續推動城市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公共資源配置向郊區傾斜,加快形成與城鄉發展一體化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促進新城産城融合、有序發展。分類推進鎮域發展,加快編制鎮村規劃,制定實施不同類型鎮的公共設施配置標準,強化非建制鎮服務管理,支持有條件的鎮發展特色産業。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開發。加快建設連接中心城與郊區的重要交通線和區區對接道路。

    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繼續推進村莊改造,建成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村。加強農村水環境整治,將鎮村級河道整治納入市級補貼範圍,加大鎮村級河道輪疏、村溝宅河治理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力度。提高市對鄉村道路建設的補助標準,建立鄉村道路管養的長效機制。加快薄弱地區教育、衛生等設施補點建設,健全教師、醫生等專業人才到農村工作的激勵政策。

    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著眼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和農産品附加值,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聯社。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加大農業科技應用推廣力度,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和林網化建設,推進蔬菜生産核心基地建設,確保地産農産品生産供應和質量安全。整合財政支農政策,將涉農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純農地區發展,對純農地區實行差別化考核。

    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實施離土農民就業專項扶持政策,新增非農就業崗位10萬個。探索新型農業經營組織以集體形式參加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市級統籌,實行城鄉職工統一的失業保險制度,統一城鄉低保制度。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完善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結構。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因地制宜推進宅基地置換和歸併,鼓勵農民集中居住。優化農村綜合幫扶資源配置,拓寬幫扶渠道,強化“造血”機制,增強經濟相對薄弱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七)推動文化改革發展,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

    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中國夢、城市精神等主題,面向全社會,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市民將核心價值觀作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傳承城市歷史文脈。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守秩序、講文明、重禮儀,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綜合素質。

    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繼續辦好市民文化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優化公共文化內容配送網絡,健全公共文化資源市區聯動機制。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雲和數字博物館群建設,啟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專業化、社會化管理試點。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健全文化創投引導基金運作機制,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加快國際影視園區、音樂産業創新基地建設,培育電影、音樂産業集群。推動網絡視聽、數字出版、藝術品交易等産業發展,建設設計之都。加快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拓寬文化“走出去”渠道。

    支持文藝創作出精品、出人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在兼收並蓄中提升文化原創力。實施青年文藝人才培養計劃,完善來滬文藝人才扶持政策,促進優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引導文藝工作者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八)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著眼于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加快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推進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創新工業區二次開發機制,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標準體系,加強土地利用全生命週期管理,開展違法用地、閒置用地專項整治。建成不動産統一登記信息平臺。完善節能標準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嚴格執行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築。加快黃浦江上遊金澤水源地建設。

    加強環境保護。啟動實施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深化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入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全面完成中小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和黃標車淘汰,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治理,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啟動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實現建成區直排污染源全部納管。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加強農田、水源保護區和工業區土壤污染防治。加快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設,深化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綠色賬戶”試點。積極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加強綠化建設。加快郊野公園、外環生態專項建設,新建一批林蔭道,改造27座老公園。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全市新建綠地1000公頃,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5%。

    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依法行政、簡政放權,著力轉變職能、改進作風,進一步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審批事項844項,對保留的市級審批事項全面實行標準化管理,率先完成審批涉及的評估評審清理,大幅縮小政府定價範圍,政府定價管理項目從108個減少到53個。深入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中心城區實行市場監管新體制,探索知識産權管理執法新體制,制定區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方案。深入推進政府效能建設,制定實施效能評估方案,開展效能建設試點,首次全面公開“四本預算”,創新“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問題的響應和解決機制。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上下聯動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檢查評比過多等“四風”突出問題,認真整改中央巡視組巡視發現的問題,勤政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但是,政府自身建設中還有不少缺點和不足。政府職能轉變仍未到位,重審批輕監管、重管理輕服務的傾向沒有根本改變。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強,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依然存在。行政效率仍然不高,不作為、慢作為、選擇性作為的現象時有發生。“四風”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責任擔當、改革創新的意識不強,深入一線解決問題、服務群眾不夠,會議多、文件多的情況還需進一步改善。反腐倡廉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一些領域和部門腐敗案件高發。我們要直面問題,深挖思想根源,紮緊制度籬笆,持續深入地加以整改。

    我們要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按照“兩高、兩少、兩尊重”的要求,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著力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加快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前置審批,重點減少涉及投資、創業創新、生産經營、高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審批事項。改進審批方式,在區縣、街鎮推行審批標準化管理。推廣分類評估評審、區域評估評審、同步評估評審。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廣自貿試驗區社會信用體系、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信息共享和綜合執法、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等監管制度。嚴格行業管理責任,健全分類監管、技術監管等行業監管長效機制。加大安全生産、食品藥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監管力度,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清理整合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完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探索中期財政規劃管理。進一步理順市與區縣的事權和支出責任。繼續深化“營改增”試點,將試點範圍擴大至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等領域。

    (二)推進政府運行機制法治化。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確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運行。

    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嚴格執行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紮實推進政府協商,探索制定協商事項目錄。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人民團體等的溝通協商,認真聽取意見建議,完善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聯絡機制。推動公眾全程參與重大決策,健全公示聽證、決策諮詢、專家論證等制度,進一步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區縣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區縣城管綜合執法改革。穩妥實施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的法制審核制度,推廣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逐步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産、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逐步實行全覆蓋審計。加強行政監察,完善政府督查體系,建立行政復議糾錯、行政訴訟敗訴報告制度,落實行政問責制。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司法、輿論、社會監督。

    (三)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方式。堅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透明化方式強化服務管理,不斷提升行政效能。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發佈市級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信息公開,全面公開非涉密部門的部門預決算和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預決算。

    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凡屬事務性公共管理服務,原則上都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公益性事業投資運營,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

    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統籌硬體資源、數據採集、信息應用,完善基礎數據庫。出臺信息共享管理規範,推動各部門政務平臺互聯互通。拓展網上政務大廳辦事功能,探索建立政府服務“單一窗口”制度。擴大政府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探索大數據應用服務。推進政府服務熱線整合歸併,強化“12345”市民服務熱線功能。建立政府目標管理制度,完善部門協同配合機制,推動管理流程再造。

    (四)持續改進政府作風。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深入改作風、從嚴管隊伍,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本市30條實施辦法,進一步落實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措施。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各項紀律和規矩,嚴格執行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等經費管理辦法,完善厲行節約長效機制。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全市性會議,壓縮規範性文件數量。堅決執行基層調研製度,在深入群眾中更好服務群眾。

    加強反腐倡廉。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建立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融合機制。推廣“制度加科技”機制,強化源頭防腐。認真對待中央巡視組巡視發現的每個問題,逐項逐條落實整改措施,切實做到嚴肅教育、嚴明紀律、嚴格管理、嚴懲腐敗。

    嚴格公務員隊伍管理。建立公務員崗位履職責任制,加強公務員誠信建設和平時考核。完善學習培訓制度,探索專項分類培訓,提高依法辦事、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把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強化群眾觀點,在嚴於律己中擔當開拓,在清風正氣中乾事創業,竭誠盡智為群眾謀福祉。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面臨的任務艱巨繁重,肩負的責任重大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善作善成,為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曉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