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

2016-02-17 15:54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24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上海市市長 楊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奮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和“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效應進一步顯現。一是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全市生産總值達到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9%,過去五年年均增長7.5%。新增就業崗位59.7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4%。二是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改善。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67.8%,比五年前提高10.5個百分點,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基本形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上年增長13.3%,達到5519.5億元,是五年前的1.9倍。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標的基礎上,預計單位生産總值能耗再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三是改革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順利完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區工作,制定實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意見及配套政策,一大批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四是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8.4%和9.5%,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七年快於城鎮居民,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市民。

過去一年,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本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迎難而上,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調結構

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解決“四新”經濟發展瓶頸問題29項,制定“互聯網+”推進方案。實施旅遊、體育等服務業促進政策,支持生産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制定實施智慧製造、高端裝備製造發展政策,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落戶。推動産業園區開展區區合作、品牌聯動。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和低效益的落後産能1236項。

著力擴大消費、促進出口。優化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推進旅遊、教育、文化、健康等服務類消費聯動發展,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8.1%。新增一批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促進跨境電商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落實國家外貿穩增長政策,支持企業拓展境外市場,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口岸進出口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推動文化貿易、技術貿易發展,服務貿易保持兩位數增長,佔對外貿易總額比重提高到30.3%。

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重大工程前期工作機制,開工建設8號線三期、15號線、18號線等88公里軌道交通線,建成11號線迪士尼段、12號線西段、13號線部分區段共40公里軌道交通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588公里,比五年前增加165公里。中環線全線貫通。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域。放寬社會資本投資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5.6%。

(二)注重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先行先試,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在新擴展區域全面推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從註冊環節向變更環節延伸,自貿試驗區新登記註冊企業1.8萬家。推出“一站式”申報查驗作業、“空檢海放”等50項貿易監管新措施,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擴大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推動制定自貿試驗區新一輪金融開放創新試點方案,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4.4萬個。深入開展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啟動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制定實施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全市推廣方案,一大批改革成果呈現溢出放大效應。

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制定實施混合所有制改制、境外國資監管、國有企業領導人薪酬制度等一批配套細則,實質性啟動國有資本流動平臺運作,完成一批國有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産上市,國有企業集團法定代表人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減免政策,著力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全面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登記制度,試行集中登記和一址多照登記方式,全市新登記註冊企業25.4萬家,新增註冊資本比上年增長67.6%。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制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方案,推動成立“一帶一路”企業聯盟。實行“告知承諾+格式審批”的外商投資審批管理模式,實施一批外商投資促進新措施,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535家,比五年前增加230家。支持企業“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比上年增長2.8倍。制定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實施意見,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強對口支援工作。

(三)著眼于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四個中心”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3.7%。在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等領域佈局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建成國家蛋白質中心等一批科技基礎設施。加快集聚國內外研發機構,新增外資研發中心15家。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落戶。

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創業服務機構達到454家。設立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成立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開展知識産權運營服務試點,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件。

著力提升“四個中心”功能。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開業,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落戶。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一期建成運行,推出上證50ETF期權、中證500股指期貨等一批金融創新産品,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在滬設立,金融市場交易額達到1463萬億元,是五年前的3.5倍。實行航運保險註冊制,擴大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啟運港退稅政策覆蓋面,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到45%,比五年前提高7個百分點。引進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開展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建成國家會展中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9.3萬億元。

(四)突出保障基本民生,推動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向基層、郊區農村和困難群體傾斜,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加大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力度。落實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扶持政策,幫助1.1萬人創業。統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標準,惠及20多萬城鄉居民,實現新農合市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繼續提高10%以上。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養老床位達到12.6萬張,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增加到189家。啟動17個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裏以下房屋65.9萬平方米,過去五年累計拆除320萬平方米。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9.7萬套,過去五年累計完成87.8萬套。

加大文化和社會事業惠民力度。推動公共文化配送與需求有效對接,服務城鄉居民1234萬人次。統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資源配置標準,在郊區新開辦中小學和幼兒園67所。實施新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制定高等教育佈局結構規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啟動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在公立醫院實施醫藥分開,啟動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探索分級診療制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在公立醫院公益性評價、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質量保障、信息公開等方面探索建立一系列新機制、新制度,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市民體育大聯賽參賽人次達到238萬,成功舉辦國際滑聯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勞倫斯世界體育頒獎典禮,上海體育健兒在第三屆全國智力運動會、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進一步落實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意見,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全面加強。

(五)緊緊扭住突出問題和短板不放鬆,狠抓城市安全和基層建設,加強社會治理、城鄉統籌發展和環境綜合治理

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堅持最嚴標準、最嚴要求、最嚴措施,全面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制定實施公共場所人群聚集安全管理辦法,完善軌道交通大客流應急預案。基本完成工業園區外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港區危險化學品倉庫的佈局調整,建成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和車輛監管系統。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制度。完成1633台住宅小區老舊電梯的安全評估。加強火災防控體系建設,完成100個住宅小區老舊消防設施改造,為500幢高層售後公房增配消防設施。

加強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完成街道機構調整,取消街道招商引資職能,初步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基層服務管理職能得到增強。順利完成居委會、村委會換屆選舉。探索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實地督查。開展社會治安複雜地區專項整治行動。實施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在所有街鎮設立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實現區縣網格化管理平臺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機構整合。狠抓城市管理頑症整治不放鬆,違法建築、“群租”、非法客運、無序設攤的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啟動實施住宅小區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完成2666萬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122.6萬戶老舊住宅小區供電設施改造。

推進郊區農村改革發展。實施城鄉發展一體化意見及配套政策。建立鎮村河道整治補貼機制,完成156公里中小河道整治、2445公里中小河道疏浚。全面實現郊區縣集中供水。完成100個村莊改造、1032戶農村危舊房改造。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新增768個家庭農場。推進鎮村兩級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啟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一批農村綜合幫扶“造血”項目落地見效。

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示。實施經營性用地全生命週期管理,低效建設用地減量7平方公里。啟動實施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全面完成中小鍋爐、窯爐的清潔能源替代和黃標車淘汰,新增新能源汽車4.4萬輛。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成建成區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1%。全面啟動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探索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新機制,第一批11個地塊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建綠地119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5%,比五年前提高2.1個百分點。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主動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付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上海正處在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製造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創新引領發展的動力還不強,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仍很突出,農村生産生活方式亟待轉變。人口資源環境約束更加凸顯,嚴重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增加了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的難度。外部環境深刻變化,開放型經濟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養老、醫療、教育、交通、環境保護、城市安全等方面仍有許多群眾不滿意的地方,還存在不少短板。我們要直面問題,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努力在破除瓶頸、補齊短板上取得明顯進展。

二、關於《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的説明

根據《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一)“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考慮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決定性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十三五”時期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抓牢發展第一要務,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十三五”時期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走出創新驅動發展新路,為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奠定基礎。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建立健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制度規範,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全市人民生活更美好。一是創新驅動整體提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持續提高,全市生産總值預期年均增長6.5%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力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基本建成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文化大都市。四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力爭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五是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綱要(草案)》圍繞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思路和舉措。

第一,推進創新發展,激發發展新動力。把創新擺在全市發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使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綜合性、開放型科技創新中心是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舉措,要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産業革命大趨勢、人才集聚大舉措,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科技體制機制,大力發展創新經濟,加快向國際重大科學發展、原創技術和高新技術産業的重要策源地邁進。致力於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完善市場體系,集聚功能性機構,不斷提升“四個中心”的國際影響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堅持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推動産業融合發展的方針,建立完善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先進製造業支撐的新型産業體系,不斷提高服務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達到20%左右,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適應産業跨界融合趨勢,以更大的力度推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産業“四新”經濟發展,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以政府自身改革為核心,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

第二,推進協調發展,增強整體協同性。強化底線約束,注重補齊短板,形成更加均衡的發展結構。堅持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500萬以內。更加重視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185平方公里以內。堅持以人為本、集約發展、産城融合、傳承文脈,統籌推進主城區、新城、新市鎮建設,加快形成多中心、高質量、強功能、重協同、有特色的城鎮發展格局。著眼于全面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持續推動“三傾斜、一深化”,加快轉變農村生産生活方式,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高水平城鄉發展一體化。按照管為本、重體系、補短板的思路,全面構建安全、暢達、高效、綠色、文明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800公里。按照核心是人、重心在城鄉社區、關鍵是體制創新的要求,始終把安全作為一切工作的底線,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新路。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文化産業成為重要支柱産業。

第三,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生態宜居家園。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動形成綠色空間佈局、綠色生産方式、綠色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上海。注重源頭控制、末端治理、提高標準、依法嚴管相結合,強化重點領域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滾動推進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建設多層次、網絡化、功能複合的綠色生態空間,不斷提高環境質量。突出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加快轉變能源生産消費方式,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1.25億噸標準煤以內。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各類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第四,推進開放發展,形成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著眼于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與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建立健全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面的制度規範,加快構築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破冰船、深化改革掘進機的示範引領作用。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積極參與和主動服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全方位拓展雙向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第五,推進共享發展,增進市民福祉。堅持民生優先,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住房保障體系和社會事業體系,使全體市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注重解決就業結構性問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堅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序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應對人口深度老齡化,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加快建設服務供給、需求評估、服務保障、政策支撐、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實現基本養老服務應保盡保。完善廉租住房、共有産權保障房、公共租賃住房、徵收安置房“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完成中心城區240萬平方米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更加重視保障公平、提升質量,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高等教育特色優質發展,加強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十三五”規劃凝聚著社會各方的智慧,承載著全市人民的期盼。我們要俯身耕耘、頑強拼搏,不斷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三、全力以赴做好“十三五”開局工作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十屆市委十次全會部署,圍繞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任務打下紮實基礎。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生産總值增長6.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降低。

今年要著力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進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健全制度構架和體制機制,力爭改革開放新突破。

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深化投資管理制度創新,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擴大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受理事項範圍。深化貿易監管制度創新,將更多管理部門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平臺,進一步擴大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探索內外貿稅收徵管一體化。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適時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加快形成以綜合監管為基礎、專業監管為支撐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構架。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在投資者權益保護、知識産權保護等領域加大制度創新力度。

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推動一批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推進一批國有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産上市,基本完成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場化選聘和管理經理人的制度,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集中。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更好地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取消行業分類、經營範圍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

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合作,推動實施一批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項目,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拓展功能,進一步落實外貿穩增長、服務貿易發展、跨境電商發展政策措施。啟動洋山保稅港區擴區,推動一批出口加工區向綜合保稅區轉型。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現代産業走廊建設,推動長三角地區在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旅遊發展等領域深化合作,積極幫助對口支援地區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二)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注重發揮“三區聯動”優勢,狠抓政策措施落實落地,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力爭海底長期觀測網、超強超短激光、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和光子科技國家實驗室落戶,在民用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等領域承擔更多國家重大專項任務。構築功能性、開放式創新平臺,在信息技術、生命科學、高端裝備等領域建設一批共性技術研發轉化平臺。推動科技創新集聚區特色發展,佈局一批科技成果産業化項目。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眾創空間建設。

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創新政府科技管理,建立財政科技投入新機制,開展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支持企業創新,建立以創新為導向的國有企業考評機制,鼓勵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升級為全球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臺。加大金融支持創新力度,推動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戰略新興板,探索銀行、保險等領域新型投融資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繼續向市屬高校和科研院所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探索建立國有技術類無形資産交易制度。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建立知識産權侵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組建知識産權交易中心,建設統一的專利、商標、版權信息和服務平臺。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建成寬帶城市和無線城市,光纖寬帶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域,公共場所無線接入點達到20萬處。推動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深度應用,落實“互聯網+”推進方案,支持物聯網、新硬體、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開發利用,加快建設智慧學習、智慧停車、智慧旅遊等一批便民惠民的信息化應用平臺。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切實保障網絡安全。

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國家和本市各類人才計劃,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人才資助機制,集聚更多的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完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開展行業組織參與職稱評價試點,探索委託社會機構遴選傑出人才。推動形成更加靈活的用人機制,促進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為各類人才發展事業、成就夢想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環境。

(三)全力推動“四個中心”建設、經濟穩定增長和産業結構調整。準確把握結構性改革方向,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深入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持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建設,推動保險交易所開業運營,集聚全國性信託登記、票據交易和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等一批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探索建立金融功能監管協調機制,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加快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優化集裝箱國際中轉集拼監管模式,繼續引進功能性航運機構,發展航運金融等高端航運服務業。建設一批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臺,支持大宗商品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逐步將離境退稅政策覆蓋到符合條件的所有離境口岸。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繼續培育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等新興消費熱點。發展社區商業,新建改建100家標準化菜市場。

推動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和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繼續梳理解決一批“四新”經濟發展瓶頸問題,制定實施軟體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應用支持政策。落實“中國製造2025”,支持新型顯示、工業機器人等領域智慧製造發展,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設立集成電路産業基金。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進一步推動傳統産業廣泛運用新技術、新模式。啟動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依託浦東國際機場、航空産業基地規劃建設高水平航空城。繼續推動桃浦、南大、吳淞、高橋等區域轉型發展。淘汰落後産能1000項左右。

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落實“營改增”試點擴圍等稅收政策,減免涉及小微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繼續清理進出口環節不合理收費,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調整職工社會保險繳費率。擴大政府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規模,鼓勵更多社會資本發起設立投資基金,成立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推進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加快建設5號線南延伸段、14號線、17號線等216公里軌道交通線,推進洋山深水港區四期、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滬通鐵路上海段、北橫通道等交通設施建設,建成長江西路隧道。開工建設15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立統一的地下管線管理信息平臺。迪士尼樂園開園營運,世博央企總部集聚區全面建成,虹橋商務區核心區基本建成,臨港國際智慧製造中心啟動建設,黃浦江濱江公共空間貫通10公里。

(四)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繼續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集中力量辦成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

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幫助1萬人成功創業,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實施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計劃,推動高校新建一批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加大貸款擔保貼息、社會保險費補貼等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更多青年投身創業。深入開展職工職業培訓,支持企業探索實施新型學徒制。

增強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能力。提高養老金水平,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完善來滬從業人員參加職工社會保險辦法。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全面開展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建設老年宜居社區,新建50家長者照護之家、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新增7000張公辦養老床位。推進醫養結合,強化社區居家養老的醫療服務,新增50家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擴大高齡老人醫療護理計劃試點範圍,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健全住房保障體系。新增供應5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啟動建設一批大型居住社區外圍配套項目,出臺共有産權保障住房管理辦法。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裏以下房屋55萬平方米,完成郊區城鎮舊區改造4萬平方米,實施舊住房改造300萬平方米。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建設大中小學一體化德育體系,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擴大義務教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規模,努力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構建高校分類管理體系,制定實施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合併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擴大綜合評價錄取試點範圍。

建設健康上海。堅持公益性導向,完善公立醫院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降低藥品加成率,降低藥品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重。推進分級診療試點,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三級醫院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新建11個醫療急救分站。構建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實施人群健康干預計劃,開展市民健康促進行動。制定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落實全面兩孩政策,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

深化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對臺和僑務工作。

(五)提高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堅持重心下沉、政社互動、共建共享,創新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切實保障城市安全有序和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城市安全。突出重點場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從嚴從細落實安全責任,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軌道交通公共安全防範體系,啟動建設危險化學品電子標簽自動識別系統,完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開展鍋爐等重點設備專項監督檢查,完成住宅小區老舊電梯安全評估、燃氣管道佔壓整治,完成226萬平方米危險房屋和嚴重損壞房屋處置,為100個老舊住宅小區增配或改造消防設施。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和演練,強化街鎮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居住證制度,多措並舉嚴控人口規模。開展居民評議監督街鎮機關試點,持續推進居委會、村委會減負增能,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和治理。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更好地團結群眾、服務群眾。完善社會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機制,推行信訪事項網上公開辦理。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築牢治安巡邏防控網、武裝應急處突網、群防群治守護網,集中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嚴密防範、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建設平安上海。

加強城市綜合管理。系統開展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建設,推動街鎮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有效運轉,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量下沉街鎮全部到位。鞏固和擴大城市管理頑症整治成效,實施建築垃圾和工程渣土全過程管理。加快落實住宅小區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改造200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90萬戶老舊住宅小區供電設施。繼續創建國家公交都市,開工建設延安路中運量公交工程,新開通20條“最後一公里”公交線路。提升路網服務效率,新增76條單行道,建成17條區區對接道路。

(六)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城市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提高郊區發展水平。

推進高質量新型城鎮化。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分類推進鎮域發展,做實基本管理單元,實施一批非建制鎮改造,完成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規劃編制,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開展一批名鎮名村改造利用。積極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啟動建設國家産城融合示範區。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突出生態環境治理,完成15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2000公里中小河道疏浚,全面關閉不規範的畜禽養殖場,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將村衛生室與鄉村醫生全面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完成800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完善農民集中居住政策,鼓勵農民進鎮進城居住。

繼續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鼓勵發展種養結合、機農結合等多種類型家庭農場,新增245個家庭農場。加大對農業科技應用推廣的支持力度。鼓勵純農地區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培養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改革。基本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擴大鎮級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開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建立集體建設用地跨村流轉機制。推進農村綜合幫扶,進一步完善“造血”機制。新增非農就業崗位10萬個,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七)全面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高文化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深化中國夢、城市精神宣傳教育,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開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完善精神文明測評體系,開展講文明、除陋習主題活動,實施市民修身行動計劃,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規劃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大歌劇院,建成世博會博物館、國際舞蹈中心等一批文化設施,建立健全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機制。公共文化服務雲整體上線運行。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機制,推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全部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管理。

加快文化産業發展。推動文化與科技、教育、金融等深度融合,提升網絡視聽、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等新興産業能級,建設高端文化裝備基地。支持影視、文學等版權交易平臺建設,建成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二期。

推動文化創新和文藝創作。建設新型媒體集團,深化文藝院團改革。實施文藝、新聞、出版等文化人才培養計劃,設立名家大師工作室。支持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實施文藝創作新品、優品、精品扶持計劃,發展網絡文藝,推出更多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促進體育事業産業協調發展。推廣全民健身,舉辦第二屆市民運動會,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辦好國際滑聯上海超級杯等重大賽事,支持上海體育健兒在第三十一屆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八)以更大力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制度,強化聯防聯控和區域共治,堅決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完成城市開發邊界劃示。全面推開城市有機更新,加快工業用地二次開發,低效建設用地減量7平方公里。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擴大裝配式建築應用規模。啟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規劃建設蘇州河深層雨水調蓄隧道工程,建成中心城區4個區域排水系統。

力爭提前完成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重點任務。深入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全面完成6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治理,出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落實港口船舶減排措施,實施空氣質量保障應急辦法。全面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28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編制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新增100萬戶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綠色賬戶”。深入推進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第一批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啟動第二批17個地塊綜合治理。

為市民提供更多綠色空間。加快建設崇明生態島。建成外環生態專項50公頃。建設生態廊道,新建林地3.5萬畝。新建綠地1200公頃、城市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

四、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依法行政、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政府自身建設明顯加強。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制定發佈市級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60項,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覆蓋到區縣、街鎮,完成行政審批相關的評估評審清理,取消評估評審152項。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穩步推進閘北區、靜安區“撤二建一”,調整城市建設管理機構職能,全面推行區縣市場監管新體制,組建市和區縣不動産登記機構。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制定實施政府效能建設意見和目標管理辦法,構建政府服務“單一窗口”制度框架,出臺政府購買服務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完善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全面公開市、區縣、鄉鎮三級政府預決算報告報表、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進一步改進政府作風,認真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著力解決基層和群眾反映集中的突出問題,強化厲行節約長效機制,勤政廉政建設繼續加強。

但是,政府自身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政府職能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依然存在,還不能很好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形勢、新要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還不夠高,工作推進落實不力、服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一定程度存在。政府作風建設有待加強,不擔當、不作為、等靠要現象仍有發生,少數政府工作人員群眾觀點淡薄,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嚴重損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以有力舉措整改問題,以紮實成效取信於民。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做好今年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們要貫徹落實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按照“兩高、兩少、兩尊重”要求,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著力減審批、強監管,切實履行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浦東新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聚焦與企業經營密切相關的許可事項,取消一批,改為備案一批,實行告知承諾制一批,對保留的許可事項推行標準化管理,提高透明度。在全市面上再取消一批審批事項,取消一批與審批相關的評估評審。基本完成審批相關的仲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鉤,積極穩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部門脫鉤。

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探索建立登記註冊、行政審批、行業主管相銜接的綜合監管機制。強化行業監管,逐步建立全覆蓋、分領域、強協同、高效率的行業監管體系。開展分類監管,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實行檢查對象和執法檢查人員“雙隨機”制度。啟動建設綜合監管平臺,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長效機制,加快建設財政支出標準體系和項目庫,實施規範化的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將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試編範圍擴大到所有鄉鎮。加大財政專項資金跨部門整合力度,支持設立投資引導基金,變財政直接投入為間接引導。分類分項推進市與區縣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理順市與區縣財政分配關係。

(二)全面加強依法行政。強化法治思維,推進政府運行機制法治化,切實做到依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行權履職。

健全政府決策機制。完善專家參與論證重大行政決策制度,進一步落實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網上公開、即時清理制度。深入推進政府協商,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等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質量,促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開展交通等領域綜合執法。試點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推動行政執法部門與司法機關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更加緊密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試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管理,形成更加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完善監督機制。強化政府內部監督,加強對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公共資金管理使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制定實施行政問責辦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司法、輿論、社會監督。開展行政權力標準化管理試點,制定發佈區縣、鄉鎮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制度,切實做到以公開促監督。

(三)推進政府服務管理方式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方式加強服務管理,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和規模,分級實施購買項目目錄管理,推廣憑單式購買。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啟動建設信用信息平臺二期,全面建成區縣信用信息子平臺,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加快建設政府服務“單一窗口”。實現部門審批事項全部接入市級網上政務大廳,新增一批網上辦事、網上服務、網上監管事項,基本建成區縣網上政務大廳。制定發佈政府服務事項目錄。實施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基本實現工商登記、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重點信息的共享使用。

加強政府運行基礎制度建設。全面推行政府目標管理,改進部門年度工作目標的制定報告制度,建立更加有力的重點工作督查機制,開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綜合考評。發佈部門間行政協助事項清單,建立部門協同配合機制,構建閉合聯動、有力有效的跨部門運行系統。

(四)持之以恒推進政府作風建設。堅持嚴字當頭、實處用力,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把作風建設成效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

以更高標準、更嚴舉措正風肅紀。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本市30條實施辦法,堅決貫徹落實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嚴格執行會務費、差旅費、培訓費等財經管理規定,狠抓變相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公款送禮等作風領域新問題,進一步堵塞制度漏洞。

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更加注重源頭反腐,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建立健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融合機制,完善行政權力內部流程控制制度。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緊緊抓住公共權力運行、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金分配等重點領域,切實做到嚴肅教育、嚴明紀律、嚴格管理、嚴懲腐敗。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推廣公務員崗位履職責任制,全面建立公務員平時考核制度。推行分級分類培訓,提高公務員履職能力。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始終牢記群眾觀點,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扎紮實實做好一件件為民實事、惠民好事,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各位代表,藍圖已繪就,揚帆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曉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