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雲南

2016-02-19 08:18 來源: 雲南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24日在雲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省長 陳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各位代表連同《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和“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2015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省人民政府在中共雲南省委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雲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省委九屆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攻堅克難、保持定力,統籌推進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各方面工作,完成了省人代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穩增長促發展取得新成績

強化經濟形勢研判,及時出臺穩增長27條政策措施,召開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持續加強穩增長督查。全力實施“四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加快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進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不斷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積極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推動投資持續回升。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567億元,有效置換存量債務,減輕各級政府償債負擔。認真實施六大領域消費工程,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加強市場調控,房地産市場保持平穩。經國家統計局審定,全省生産總值增長8.7%,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0.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二)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新成效

推動産業結構向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轉變,聚焦主導産業發展,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鞏固提升煙草、電力等優勢産業,大力培育新興産業。啟動“雲上雲”行動計劃,積極推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信息消費等為主的信息化和信息産業發展。加強産業園區建設,促進産業集聚發展。全部工業增加值3925億元,增長6.7%。單位GDP能耗下降7.8%左右。加快發展生活性、生産性服務業。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第三産業增加值6169億元,增長9.6%。著力推進眾創空間、孵化基地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呈現新氣象。

(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交通三年攻堅戰圓滿收官,“五網”建設五年大會戰全面啟動。玉磨、大臨、彌蒙鐵路開工建設。保瀘、玉臨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富寧至水富南北大通道全線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2.19萬公里,181座“溜索改橋”項目基本完成。瀘沽湖機場建成通航,滄源、瀾滄機場等在建項目快速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國際四級航道二期工程、金沙江中游庫區航運設施等項目進展順利。加強省內骨幹電網、石油天然氣管道和城市燃氣管網建設。滇中引水工程獲批,勘察試驗性工程開工。新開工建設43件重點水源工程,建成50萬件“五小水利”工程。推進昆明區域性國際通信出入口、呈貢信息産業園等項目建設,保山市、大理市成為國家第二批促進信息消費試點城市。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建制鎮“一水兩污”項目建設。

(四)農業農村面貌發生新變化

惠農政策落實力度加大,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高原糧倉、特色經作、山地牧業等穩步發展,糧食産量達1876.4萬噸。農産品品牌創建與市場開拓步伐加快,電商與實體流通有效結合,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涉農企業“小巨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田水利改革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地345萬畝。高效林業發展迅速,完成營造林665萬畝,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160萬畝。農業增加值2098億元,增長6%。

(五)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態勢

成立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加強對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指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調整戶籍政策,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合法權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31%。推進曲靖市、大理市等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玉溪市、五華區等智慧城市試點。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邁出實質步伐,滇中新區獲國務院批復,管理體制機制得到理順。騰衝、江川分別獲准設市、改區。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8.69萬套,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1.43萬戶,魯甸地震災區7.78萬戶災民搬進新居,景谷地震災區民房重建和加固全面完成。推進“新房新村、生態文化、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啟動改善沿邊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優化國土開發空間格局,加快低碳試點省建設。

(六)民生保障事業得到新改善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4個片區區域扶貧攻堅為重點,實施精準扶貧,開展“挂包幫”“轉走訪”,加快民族、邊疆、革命老區脫貧、小康步伐。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力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就業問題,城鎮新增就業40.9萬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水平逐步提高,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學前教育穩步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務全部完成,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獲批籌建。城鄉基層醫療衛生基礎條件有效改善,基本藥物制度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産保護有力實施,開展全民健身和文化惠民,加快建設城鄉養老服務機構、殘疾人康復中心。信訪工作、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得到加強,移民工作有效開展。10件惠民實事全部辦結。

(七)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

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省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順利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序發展。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新登記企業數量增速居全國前列。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全面實施,電力體制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取得進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建立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崗位補貼制度,完成政府定價目錄修訂,啟動不動産統一登記。財稅、投融資、科技教育、醫藥衛生等各項改革步伐加快。動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獲批,紅河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開通雲南中歐集裝箱貨運班列。成功舉辦第3屆南博會暨第23屆昆交會、中國國際旅交會。出臺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指導文件。開展多種形式招商活動,加大央企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知名企業引進力度。引進省外到位資金6488億元,直接利用外資29.9億美元。與國家部委、央企、金融機構、院校簽訂了109項合作協議。

(八)政府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

及時傳達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乾淨擔當”專題教育。切實加強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向社會公佈60家省級單位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取消和下放投資核準事項31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前置審批,建設完善網上審批服務平臺。清理整頓紅頂仲介,創設投資審批仲介超市。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聽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意見。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幹事創業環境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去年工作取得的成績,保證了“十二五”圓滿收官。“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就,為“十三五”順利開局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全省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跨上萬億元新臺階,年均增長11.1%和24.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871億元增加到1808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285億元增加到471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556億元增加到5103億元。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比重上升為45%。全省鐵路營運里程298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005公里,電力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新增航道通航里程1090公里、蓄水庫容21.7億立方米,中緬油氣管道建成,民用航空能力大為增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56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728萬戶、手機用戶3778萬戶。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64個,引進一大批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165.9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000萬人次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覆蓋,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128.84萬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98萬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提高3.3、15.1和10.18個百分點。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加強。改擴建一批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組織開展文化下鄉和進社區活動,民族文化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實施成效突出。

——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區域城鎮體系規劃不斷健全,“多規合一”試點有序推進。山地城鎮建設穩步推進,累計開發低丘緩坡土地11萬畝,耕地得到有效保護。農民進城工作有序開展,601萬農業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積極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9.15萬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5萬畝,完成中低産田地改造1745萬畝,解決136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構建扶貧攻堅體制機制,走出了整村、整鄉、整縣、整州和整族扶貧的新路子,年均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得到加強。

——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有效。深入推進七彩雲南保護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森林雲南建設,森林覆蓋率達到55.7%,提高2.8個百分點。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得到加強,水質穩定好轉。城鄉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縣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9.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持續加強。土地、礦産資源節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

——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重要進展,行政審批項目大幅精簡,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全面取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全面建立。國資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合作不斷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營改增”等財稅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集體林權、水利、農墾、供銷社、糧食流通等改革不斷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取得有效進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累計突破2500億元。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有序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生態文明、戶籍制度、資源性産品價格等改革穩步推進。

——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建設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開展了多層次多邊、雙邊對外交流合作。各類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建設不斷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不斷深化。構建與長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及周邊省區市的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積極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大力培育外向型企業,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170億美元。成功舉辦3屆南博會,為推進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戰略性平臺。

——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更加鞏固。持續開展“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點創建工程”,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生産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反恐和邊境維穩處突能力不斷加強,平安雲南建設向縱深推進。第三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成效顯著。公共法律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六五”普法效果明顯。安全生産責任進一步落實。積極預防和有效應對各類重特大自然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紮實有效。

“十二五”期間,我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五年的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要實現雲南邊疆繁榮穩定、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努力保持經濟較快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打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使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必須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保持和擴大雲南的生態優勢。必須堅持民族團結進步,堅定不移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黨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必須堅持依法治省,全面推進法治雲南建設,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二五”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靠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靠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靠的是在中共雲南省委領導下,廣大幹部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兄弟省區市和駐滇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雲南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長期困擾我們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沒有根本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仍然存在,發展方式粗放,質量效益不高,産能過剩,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創新能力不足,新興産業支撐力薄弱,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領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增進民生福祉任務繁重,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安全生産和社會治安形勢嚴峻,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城市基礎設施、環境、農村教育、醫療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環節;生態環境保護還需不斷加強,湖泊河流治理任重道遠,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環境資源約束與加快發展矛盾突出;部分領域改革開放滯後,國企改革和市場化改革進展緩慢,一些地區和行業市場秩序失范,一些開發開放平臺作用發揮不夠,內外貿體制機制創新不足,對外貿易規模偏小,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未完成年度目標。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各級政府和部門運用改革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亟待增強,政府執行力、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部分幹部對改革舉措和政策研究貫徹不夠主動,亂作為、不作為、不會為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政風行風建設亟待加強,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一些領導幹部腐敗墮落、頂風違紀,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下大力氣解決好這些困難和問題,努力改進工作,讓人民滿意。

二、“十三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的新定位、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省人民政府要認真貫徹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搶抓發展機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時期雲南經濟社會發展,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我們要貫徹發展新理念,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調整産業結構,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供給能力,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協調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促進綠色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共建共享,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更加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高水平開放發展。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經濟保持8.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人均GDP從全國平均水平的58%提升到68%左右;基礎設施五年大會戰任務全面完成,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保障作用持續增強;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1.5%以上,力爭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比重不斷提高。“四化”水平全面提升,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次産業發展全面加強,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0%以上。改革開放水平全面提升,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雙向開放、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開放型、創新型經濟新格局基本形成。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經濟增幅,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推進,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森林覆蓋率達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達標,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化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努力實現各民族建設小康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治保障同權、民族團結同心、社會和諧同創。

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政府工作將牢牢把握以下10個重點:

(一)貫徹發展新理念,努力實現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開放創新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將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把協調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統籌沿邊與滇中、農村與城市、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協調發展,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把綠色作為發展的必要條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築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把開放作為發展的必由之路,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形成高水平開放新格局,打造我國對外開放新高地。把共享作為發展的本質要求,堅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努力讓各族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使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現實獲得感。

(二)全面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鄉因族制宜、因村因戶施策,聚焦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面實施“五個一批”脫貧計劃,加大資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實行更嚴格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廣泛動員社會參與,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貧困地區都不掉隊、一個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個貧困群眾都不落下。全力以赴奔小康。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追求質量效益與追求較快發展速度相統一,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實現新老動能轉換,創造跨越式發展的雲南速度,全面提升經濟總量和質量效益,持續增強民生保障,努力實現所有人群的全面小康、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所有領域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

(三)加快“五網”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的交通網。加快建設出省出境的高速公路網、鐵路骨架網和水運通道,加快國省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實現滇中城市群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力爭到2020年,鐵路營運里程超過5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6000公里。建設廣覆蓋的航空網。優化和完善機場網絡,加密拓展國際國內航線航班,力爭到2020年,投入運營和在建民用機場20個。建設區域性國際化的能源保障網。構建雲電雲用、西電東送和雲電外送協調體系,加快省內天然氣網絡及場站建設,建成國家重要的跨區域能源樞紐,力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到3.7萬公里,油氣管道長度達8200公里以上。建設安全可靠的水利網。加快滇中引水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設,提升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到2020年,新增蓄水庫容20億立方米以上,縣城和縣城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7%。建設共享高效的互聯網。構建覆蓋城鄉、服務便捷、高速暢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聯網,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信息交匯中心,力爭到2020年,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光纖,城鎮、重要場所和行政村4G網絡全覆蓋,實現光纜全省覆蓋。

(四)著力轉型升級,構建産業發展新體系。堅持走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發展的新路子,構建現代産業新體系。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雲南行動計劃,有選擇地加快承接東部地區出口加工業轉移,探索“共建園區”或“飛地經濟”,實行引進産業與本地特色優勢産業有機融合、聯動發展。引進先進技術和自主創新並舉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有效化解過剩産能,加快傳統産業與信息産業融合步伐,鞏固提升煙草、能源等支柱産業,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利用和石化産業基地建設。大力培育新興産業,深入實施“雲上雲”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步伐,實施軍民融合發展,集中力量培育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産業,大力培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産業,發展智慧製造和服務製造。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實現優質高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大健康、文化創意和高端旅遊業、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積極發展分享經濟,加快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五)加強城市工作,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産業三大結構,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生産、生活、生態三大佈局,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轉變發展方式,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雲南特點的城市發展道路。健全體制機制,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深入實施城鄉環境提升行動,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六)優化生産力佈局,打造經濟新增長極。統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聯動廊帶、多點支撐、雙向開放”的發展佈局,著力構建“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區域發展新空間。推進昆明市與滇中新區融合發展,加快滇中城市群和經濟圈一體化步伐,更好地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加快培育沿邊開放、瀾滄江開發開放、金沙江對內開放合作經濟帶,促進城鎮群有序發展。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打造一批産業大市、大縣、大集團、大園區、大産業基地。推動園區特色化、集群化發展,聚焦重點園區,明確特色功能定位,做強主導産業,推動優勢企業、優勢産業和生産要素向重點區域、特色園區集聚,增強産業競爭力。力爭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園區達到10個、超百億元園區達到50個。

(七)大力推動開放,拓展發展空間。把擴大開放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內外需協調、引進來走出去並重、引資引技引智並舉,加強國際國內區域合作,推動雙向開放,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強開放載體建設,發揮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的功能作用,建設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開放平臺建設,辦好各類會展交流載體,鼓勵和吸引各種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和機構來滇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務實拓展經貿人文交流合作。加強開放型經濟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設一批外向型産業基地和進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推動企業“走出去”,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和模式,形成內外聯動、互為支撐的開放合作新格局,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發展轉口貿易。努力打造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

(八)突出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新動力。深化以關鍵領域和環節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著力營造幹事創業的政務環境和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工商實體經濟,推動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産品價格、農業農村、教育、生態文明和醫藥衛生體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政府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引進科研機構,著力激發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創新潛力,以及市場轉化科技成果潛力。完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大力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完善人才激勵和服務保障體系,激發人才活力,促進人才向基層、邊遠、貧困地區流動。建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力爭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2年,農村進城勞動力普遍得到培訓,推動發展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和科技創新。

(九)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力營造綠色山川、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鎮、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綠色雲南、七彩雲南。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完善開發政策,控制開發強度,規範開發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現聯防聯控和區域、流域共治,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強化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力爭到2020年,以九湖為重點的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大氣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目標,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幸福雲南。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繼續實施興邊富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示範創建等工程,加大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保護髮展繁榮民族文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實施就業引領戰略,力爭五年城鎮新增就業220萬人。著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社保擴面提標,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推進城鄉醫保統籌,健全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各級各類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和保障體系,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豐富各族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不斷加強和改善民生,使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

三、2016年的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政府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省人民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堅決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省社會生産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建議為:國內生産總值增長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做好9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擴大有效供給。加強制度和政策創新,轉變供給模式,提高供給質量,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推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實施質量強省戰略,著力打造品牌,增加高端産品供給。推動産業重組,有效化解過剩産能,加快培育新興産業,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促進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提升。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堅決遏制各種亂收費行為,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和物流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加大人力資源投入。

增加有效投資。優化調整投資結構,挖掘投資新需求,提高産業投資比重,增強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強化進度和質量管理,抓好20個重大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四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抓緊項目前期準備、申報、儲備及建設落地,爭取國家相關部門及國開行和農發行更大支持,更多獲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等政策性資金。落實投資項目網上並聯審批核準制和協同監管制,加快預算撥付進度,盤活存量資金,調整分配辦法,使投資向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地區傾斜和集聚。繼續放寬準入條件,鼓勵省內外社會資本參與PPP模式建設項目。支持有條件企業上市,擴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做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有效控制債務風險。積極爭取金融機構支持,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穩步增長。力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

釋放消費新需求。繼續實施重點領域消費工程,落實鼓勵消費政策和帶薪休假制度,挖掘需求潛力,優化消費環境,發展信用消費,促進消費升級。加快培育商業新業態和消費新熱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子商務,開展豐富多樣的線上線下促銷活動,提高本地産品最終消費比重。升級改造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扶持發展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創新農村商業模式,完善農村線上線下商業網點佈局,刺激和引導農村消費。完善旅遊業發展政策,大力整治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旅遊消費。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盤活庫存商品房,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穩定房地産市場。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

擴大進出口貿易。落實好出口促進政策,培育壯大進出口主體,擴大機電、農産品等傳統優勢産品出口,創新發展加工貿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積極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推進外貿向優進優出轉變。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和跨境物流業。力爭進出口總額增長12%。

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加強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及時研究推出更具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的政策措施。繼續開展穩增長督查。強化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加強雲電外送,有序發展清潔能源利用産業,有效化解水電棄水問題。

(二)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破解發展瓶頸

加快綜合交通建設。確保滬昆客專、雲桂鐵路建成通車,實現雲南通高鐵。加快成昆、廣大等鐵路擴能改造和玉磨、大臨、大瑞、麗香等在建鐵路建設,力爭新開工南昆鐵路擴能、渝昆鐵路。確保平遠街至文山、黃土坡至馬金舖、上關至鶴慶3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加快在建高速公路建設進度,爭取昆楚大高速擴容改建、滇中高速及紅河南部高速公路項目開工。確保滄源機場通航,加快瀾滄機場建設和昆明等機場擴建,推動怒江機場選址立項並早日開工建設,規劃建設通用機場。推進金沙江航道和水富港擴能工程。完成綜合交通投資1300億元以上。

加快新一代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寬帶接入網和骨幹網、城域網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實施下一代廣播電視接入網絡、移動寬帶網覆蓋等重大項目,新建光纜1.8萬公里,實現100%行政村通光纜、100%行政村通寬帶互聯網。抓好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通信樞紐中心建設,擴展昆明區域性國際通信出入口業務,加快呈貢等信息産業園建設。抓好政務雲、工業雲、農業雲、商務雲等信息平臺建設,加強數據整合、開放,破解信息孤島。力爭完成網絡通信基礎設施投資170億元。

加快能源保障網建設。確保梨園、觀音岩等電站投産發電,推進烏東德等一批大型水電站項目建設。加大電網續建和新建力度,抓緊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加快西電東送、雲電外送通道和售配電網建設。科學有序開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全力保障中緬油氣管道安全運營,確保中石油煉油項目投産。推進天然氣支線管網建設,提高天然氣使用量。

加快水利工程建設。爭取滇中引水工程年中正式開工,抓好主體和配套工程規劃建設。加快堰塞湖治理和德厚水庫建設,力爭阿崗和車馬碧水庫開工,加快大型灌區續建改造。加強大中型水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新開工建設40件骨幹水源工程,完成50萬件“五小水利”。力爭完成水利投資350億元。

(三)大力優化産業結構,加快産業轉型升級

促進産業提質增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啟動“中國製造2025”雲南行動計劃。加快煙草産業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從實際出發,制定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大推進力度。扶持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增強其對全省經濟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構建高端服務業核心區,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力爭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9.5%左右。

推動産業集聚發展。集中力量推動重點産業園區發展,明確主導産業定位,發揮園區對各類經濟要素的集聚作用,打造一批具有雲南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産業集群,解決企業分散和土地無序開發等問題,提高園區投入産出效率。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發達地區合作,創建一批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園區。加快發展沿邊出口加工經濟、臨空經濟、總部經濟,推動中國銅業、中鐵建等一批央企和民企總部及研發機構、投融資平臺落戶雲南。大膽創新園區開發、建設和管理模式,強化産城融合,促進産業全要素全産業鏈集聚發展。

推動産業創新發展。認真落實全省信息化、信息産業發展部署,加快推進“雲上雲”行動計劃,落實大數據行動綱要,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重點發展數字技術、智慧製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和信息服務産業。加快培育生態文化、養生休閒、大健康、文化創意、民族時尚創意等服務業。發揮軍工企業優勢,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創新産業推進機制,強力推動重點産業發展。加快科技、品牌、組織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新産品、新項目、新産業,增強發展新動能。

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加快培育和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著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等方式,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激發傳統優勢企業活力。深入推進“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培育工程,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行業“小巨人”培育工程。落實民營經濟扶持政策,破解民營企業發展難題,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培育和激勵全省百強民營企業和百強科技創新企業。

(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改革開放

強化科技創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新一輪“建設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促進産學研一體化發展。支持企業建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引進一批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實施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新能源産業與新能源汽車等科技重大專項,開發生物疫苗,有色金屬新材料,風光電、工程裝備製造和農業機械等重大新産品。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及後補助政策,加強現代科研院所和重大科研平臺建設,進一步向社會開放重大科研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完善激勵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快眾創空間孵化基地等服務載體建設,建設一批集生態、文化、旅遊、創新為一體的特色小鎮,著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加強原産地商標註冊,保護和有序開發生物資源。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速國資國企改革,分類推進省屬國企改革試點,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改革重組項目,改組和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行經營性國資集中統一監管。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推進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營改增”擴圍。深化農信社改革,發展壯大紅塔銀行。推動縣域三級金融改革創新試點與服務便利化,穩妥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落實地方融資平臺過渡期政策,實施政府融資平臺專項改制。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綜合改革。分類實施科研院所、國有文藝院團和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後勤體制改革。對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有序放開教育、醫療等服務價格,穩步推進水、成品油、天然氣等領域價格改革。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建設,建立省級土地儲備制度,做好不動産統一登記。深入推進農村土地、農田水利、國有林場、農墾、供銷社等綜合改革,深化生態文明、司法、電力、流通、商事、住房等領域改革。加強統計調查制度改革,加快新型智庫建設,促進科學決策。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辦好第4屆南博會暨第24屆昆交會、第14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等各類展會。推動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和紅河綜合保稅區加快發展,促進動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與中老經濟合作區協同發展,務實推進中越、中緬經濟合作區建設,爭取昆明綜合保稅區獲批。規劃建設好重點口岸和邊境城市。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中老泰鐵路等境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一口岸、多通道”模式創新,加密中歐貨運班列,積極開闢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走廊。規範和活躍邊境貿易和邊民互市。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人民幣跨境融資和跨境使用,加快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中國—東盟金融信息平臺建設。重點爭取南亞東南亞國家使領館和區域性國際組織代表處或辦事機構落戶雲南。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泛珠三角、港澳臺等區域合作交流,提升滇滬等省際合作水平,加快文山—百色跨省經濟合作園區建設。創新招商引資機制,聚焦産業園區招商、主導産業招商、全産業鏈招商,繼續深入推進“科技入滇、央企入滇、民企入滇”,著力引進對全省經濟發展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大企業、大項目。力爭全年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增長11%以上,利用外資增長5%以上,穩步提高招商合同履約率、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

(五)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切實抓好“三農”工作

全面落實脫貧攻堅任務。年內實現12個貧困縣摘帽、120萬貧困人口脫貧。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特困群體為重點,繼續推進整村、整鄉、整縣、整州、整族脫貧,確保“五個一批”脫貧攻堅計劃落到實處。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抓好水利水電移民搬遷安置和後續産業發展。繼續推進興邊富民工程,加快鎮彝威等革命老區精準脫貧。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全面創新電商、旅遊、技能、資産收益等扶貧方式。紮實做好“挂包幫”“轉走訪”,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加大考核監督力度。廣泛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完成魯甸、景谷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年度任務。

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糧食生産、收儲、供應安全。切實加強農業生態治理。抓好農田水利改革發展經驗推廣,新改造中低産田地300萬畝以上。抓好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産供銷銜接,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重點縣,積極發展多樣性農業,拓展生態涵養、觀光休閒、文化傳承等功能,提高農業附加值和綜合效益。扶持發展涉農企業“小巨人”,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新型職業農民。實現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全覆蓋,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啟動建設一批“互聯網+農業”示範基地。開展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整合各類資源,全面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抓好以污水、垃圾處理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清潔家園、田園、水源等活動,促進農村綠化美化凈化。啟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統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0萬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萬公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打造一批“新房新村、生態文化、宜居宜業”的新型村莊、特色村寨和邊境村寨。

(六)突出規劃引領,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揮昆明輻射作用,加快滇中新區和滇中城市群建設,推進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積極培育發展區域中心,加快一批中小城市發展。推動縣城提質擴容,培育一批特色城鎮,建設若干示範性智慧小鎮、互聯網小鎮。落實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力爭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建立省以下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促進農業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維護好進城落戶農民各項權益。繼續實施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加強壩區農田保護,因地制宜推進城鎮上山。強化城市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做好批而未用和閒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積極發展綠色節能建築,增強城市宜居性。

科學編制城鄉規劃。全面提高城鄉規劃質量和水平,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綜合性,強化規劃的引領與協同促進作用,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抓好省域空間規劃編制,加快編制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綜合規劃及地下管廊專項規劃,紮實推進“多規合一”,促進城鄉規劃改革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實現鄉鎮總體規劃修編全覆蓋,抓好村莊規劃和示範點建設。堅持開放做規劃,發動群眾參與編制規劃、參與監督規劃。

提高城鎮建設和管理水平。強化城鎮公共設施建設,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強地下空間開發。開展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創建工作。傳承城市歷史文化遺産,加強古城古鎮和文物遺址、名人故居的保護和利用。注重建築設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快建制鎮“一水兩污”設施建設,提高運營水平,加強城市和公路環衛保潔和公廁管理。優先發展城鄉公共交通和城市停車場,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多措並舉緩解擁堵。加快推進城鎮天然氣管網、液化氣站等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把住安全關、質量關,將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管理各個環節各個領域。

(七)創新公共服務,增進民生保障

全力促進就業創業。繼續實施“貸免扶補”,完善創業扶持政策,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創業。推進公共創業實訓基地、職工培訓中心、創業孵化基地和小企業創業基地等服務平臺建設,著力打造“雙創”示範基地。實施家庭服務企業“千戶百強”工程、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雲嶺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加強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鼓勵支持失業人員再就業,托底幫扶失去就業能力的困難人員。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以上。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完善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穩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收入水平,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提高農民工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維護好農民工合法勞動、依法取酬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加快構建適應人口老齡化的養老保險政策體系,繼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整合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推動落實醫養結合,規範養老機構管理,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新建養老機構床位1.6萬張。關注城市貧困群體,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做好優撫對象和殘疾人解困幫扶工作。加快棚戶區改造建設進度,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特別是民族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快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創新能力。辦好特殊教育,支持民辦教育。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保障和服務水平,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穩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快發展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以“互聯網+”提升農村教育醫療水平。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分類實施無戶口人員登記。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確保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通過驗收。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發展高原體育産業。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改革發展,關愛婦女兒童,做好哲學社會科學、科普、文史、方志、檔案等工作。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推進社會治理信息化、法制化、精細化建設,完善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智慧邊境建設,加大邊境管控、反恐維穩力度。紮實做好公共衛生防控,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打好第四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做好國家安全、國防動員、擁軍優屬、民兵預備役和消防、人民防空等工作。繼續加強信訪工作。

認真實施10件惠民實事。

(八)加強環境保護治理,構建綠色生態屏障

推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深化國家低碳試點省和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建設,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全社會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以城市和園區循環化改造為重點,全面推進再生資源和棄水重復利用。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加大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力度。

加強生態治理修復。深入實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推進以滇池、洱海、撫仙湖等為重點的高原湖泊水環境保護與治理,加強重點流域、區域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濕地保護等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制定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深入推進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

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森林雲南”建設,抓好天然林保護和城鄉綠化造林重大工程建設,完成退耕還林和陡坡地生態治理165萬畝。積極推進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和國家公園建設。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推動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加大生態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力度。加強昆明市等重點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

(九)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弘揚發展民族文化

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繼續抓好改善沿邊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逐步提高邊境沿線建制村群眾守土固邊專項補助標準,完成西盟、孟連等邊境民族特困地區農村安居工程。繼續抓好怒江州脫貧攻堅整州推進,重點加快貧困民族鄉整鄉推進、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聚居區整族、整村推進。支持民族貧困地區鄉村建設幼兒園,提高民族學校、民族班生均公用經費和貧困生生活補助標準。在迪慶、怒江率先實施14年免費教育。

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實施民族文化“雙百”工程,加快建設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數據庫。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啟動地名保護工作。加強民族民俗文化藝術之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展示中心和傳習場所的建設和管理。抓好少數民族典籍整理和翻譯出版工作。

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實施第二輪“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創建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示範鄉(鎮)和示範社區,加強城市民族工作,大力推進少數民族聚居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鞏固發展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光榮使命和新一年的艱巨任務,考驗著政府的作風和能力;光榮與夢想、使命和責任,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我們要以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對“三嚴三實”和謀事創業的擔當,嚴格要求、錘煉作風,提升能力、認真履職,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加強依法行政。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府職能法定化和事權規範化。加強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確保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全面梳理行政執法職權職責,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加強權責清單運行督查,加快制定和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嚴格行政審批項目的管理和監督,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強對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調整和清理,及時提出制定或修改地方性法規的議案。加快政務信息平臺建設,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注重輿論引導,使政務服務更加公平透明、規範高效。

——加強服務職能。強化服務意識,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效率,確保政府高效運轉,把政府職能從過多強調管理轉化到提供更多服務上來。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法,積極回應群眾期盼,始終把為人民謀發展增福祉作為最大責任,把群眾冷暖憂樂放在心頭。主動幫助企業和基層解決困難,為企業減負,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鼓勵政府購買或者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加強作風建設。進一步鞏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推進落實反“四風”常態化和長效化。加強行政人員培訓,提升各級政府和幹部隊伍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全面提高駕馭市場經濟、領導經濟工作和現代化建設的水平。增強各級政府執行力,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激勵機制,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務實意識、創新意識和風險意識,克服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堅決杜絕亂作為、懶作為、不作為行為,下決心整治不用心、不專注、做“太平官”等不良作風,以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

——加強監督問責。自覺接受黨紀監督,嚴格執行政治紀律等黨的紀律,加強紀律檢查和政府行政監察。完善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司法、社會和輿論監督。保障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産、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加大效能問責力度,推進問責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對抓工作不力、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不力的,要嚴格問責。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旗幟鮮明地懲治腐敗,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從政環境。

各位代表!新目標賦予新任務,新起點開啟新航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雲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奮力拼搏,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實現雲南跨越發展,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曉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