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南

2016-02-19 13:28 來源: 湖南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25日在湖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省人民政府省長 杜家毫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及“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克服多重困難和挑戰,大力推進“四化兩型”,著力促進“三量齊升”,努力建設“四個湖南”,總體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規模持續擴大,步入穩中有進新階段。經濟總量2012年邁上2萬億台階,2015年達到2.9萬億元,年均增長10.5%;非公經濟增加值2011年突破萬億,2015年超過1.7萬億元。去年,存貸款餘額分別達3.6萬億元、2.4萬億元,比“十一五”末分別新增1.9萬億元、1.3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6萬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萬億元。

——發展水平持續提高,跨入量質齊升新時期。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邁上4000億台階,達4008.1億元,年均增長16.4%。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28838元、10993元,年均分別增長7.9%、10%。工業整體運行質量不斷提升,規模工業增加值達1.1萬億元;省級以上産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省61.5%,五年提高23.8個百分點。

——産業結構持續優化,進入轉型發展新軌道。三次産業結構由2010年的14.5:45.8:39.7調整為去年的11.5:44.6:43.9,其中服務業年均增長11.3%,文化和創意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9%。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的比重比2010年下降4.6個百分點;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年均增長17%以上,高技術産業年均增長26.3%。

——基礎設施持續夯實,取得全面升級新成效。五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2萬億元。城鎮化率提高7.59個百分點,達到50.89%。建成高標準農田1495萬畝。發電裝機容量凈增969.7萬千瓦,達3889.1萬千瓦;500千伏主幹網基本建成,農村電網改造加快推進。所有鄉鎮和99.93%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千噸級以上航道達700公里。長沙地鐵二號線開通運營,國內首條、世界最長的長沙中低速磁浮線成功通車試運行,長株潭三市之間快速幹道全部拉通。全省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1296公里、5653公里,均位居全國前列。

——民生保障持續加強,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步伐。累計投入財政民生資金1.54萬億元。實施扶貧攻堅項目5.9萬個,減少貧困人口541萬。新增城鎮就業38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60萬人。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各類棚戶區222.5萬套,改造農村危房91.6萬戶;新增供水能力2.7億立方米,解決農村飲水安全2480萬人;“氣化湖南”管網覆蓋9個地級城市。全民醫保體系、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實現城鄉全覆蓋。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努力保持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出臺製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和“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以及支持移動互聯網、住宅産業化、新能源、環保、旅遊、健康服務等重點産業發展政策,扶持發展特色縣域經濟,促進傳統優勢産業和新興産業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成為首個萬億産業,移動互聯網産業總收入連續兩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長,電子信息、醫藥産業年均增長18%以上。推動農業産業化、規模化發展,三個“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糧食總産穩定在600億斤左右。

二是致力構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完成省、市兩級政府機構改革,縣(市、區)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省直管縣(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有序進行。黨政機關公車改革穩步推進。公佈省本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完成省市縣三級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省本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少47%,向長沙市和其餘市州分別下放190項、165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商事制度改革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上一輪國企改革全面完成,組建國有資産經營管理公司。實行財政預算公開“負面清單”,編制省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債務預算。以農信社改制、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房抵押貸款等為重點的農村金融改革加快深化。撤鄉並村改革有序推進,國有林場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全面啟動,水利綜合改革試點、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穩妥推進。

三是不斷增強經濟持續發展的能力。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湖南湘江新區獲國家批准。著力推進創新型湖南建設,涌現出超級雜交稻、8英寸IGBT芯片生産線、高鐵電傳動系統、“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等一批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努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長株潭、環洞庭湖、大湘南和大湘西地區生産總值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綜合保稅區、國家級口岸等平臺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湘歐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全省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新開通國際航線40條,成功架通湖南至歐美的“空中橋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2.9%,實際利用內資和外資年均分別增長16.4%、17.4%。

四是積極探索兩型社會建設的路子。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第二階段改革建設任務全面完成。綠色湖南建設加快,湘江保護與治理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清水塘等五大區域整治效果明顯。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實現,主要江河Ⅲ類以上水質達到96.9%,縣以上城鎮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2.2%、99.2%;全省37台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66條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完成脫硝設施建設。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石漠化綜合治理、地質災害防治、防護林建設、重要水源地保護取得積極進展。近兩年關閉小煤礦588座,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7%以上,濕地保護率達70%以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覆蓋全省,完成8463個行政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建設671個美麗鄉村。

五是著力促進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實施全省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指導標準,出臺武陵山和羅霄山片區教育衛生人才津貼、城鎮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原民辦代課教師和老年鄉村醫生生活困難補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民生政策,提前實現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覆蓋。全面完成101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建設。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和學生營養改善、城市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改造等重點工作深入推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等事業加快發展,公益性、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步伐加快,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更加完善。

六是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以及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支持配合省政協做好“雙週協商”等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工作。認真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省政協委員提案。加快推進法治湖南建設,“六五”普法成效明顯,率先實行行政程序、規範行政裁量權、政府服務法治化和規範性文件登記制度。切實加強信訪維穩工作,強化安全生産、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事故總量、重點行業領域事故持續下降,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七是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認真貫徹《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九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實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十條禁止性規定。實現省級行政機關政企、政資分開。建立市(州)長工作調度視頻會議和重大決策部署督查制度,實行省政府領導分工聯絡重點項目、重大産業和重要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網上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加快。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積極成效。

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質量提高,民兵和預備役搶險救災等作用充分發揮,優撫安置、人防工作得到加強。國防教育、雙擁共建取得新成效,軍地融合發展呈現新局面。

2015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認真貫徹中央方針政策,按照省委部署,主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定力,精準發力,群策群力,以改革增強發展動力,以重大項目支撐發展,及時研究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系列政策措施,既不放鬆有市場、有效益的傳統産業發展,更加注重新興産業培育;既不放鬆投資拉動,更加注重發揮投資的當前和長遠效益;既不放鬆招商引資、承接産業轉移,更加注重本地現有龍頭和規模企業新一輪發展;既不放鬆勞動密集型産業穩步發展,更加注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持了穩中趨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6%,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9.3%;年初確定的9大類、193項重點改革基本完成;涉及民生的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1%,15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順利完成,減貧110萬人,新增城鎮就業77.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3萬人。

各位代表!

“十二五”取得的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和中共湖南省委總攬全局的結果,是全省上下團結拼搏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向駐湘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指戰員、政法幹警,向中央駐湘單位,向關心支持湖南改革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各位代表!

保持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必須深入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視察湖南時的重要指示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立足“一帶一部”戰略定位,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問題為導向,保持定力、精準發力,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實現思想理念的新提升、工作思路的新轉變、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必須堅持求真務實,轉作風、抓政風、帶民風,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

各位代表!

回顧“十二五”,我們戰勝了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和洪澇災害,經受了國內外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的嚴峻考驗,經歷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轉軌陣痛,打下了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的良好基礎。三湘大地正勃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湖南人民正展現出無窮力量與豪情。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指引下,在中共湖南省委的帶領下,擁有光榮傳統、敢於變革、勇於創新的湖南人民,一定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各位代表!

站在新的起點闊步前行的同時,我們必須認真面對存在的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經濟發展困難較多,科技創新投入不足,亟需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期,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勁頭還需進一步增強。三是開放水平有待提高,外貿規模不大,拉動力不強。四是改善民生任務繁重,脫貧攻堅的難度大、時間緊,群眾就醫、就學、出行、住房等方面的難題仍然較多。五是發展環境還不優,政府職能還需加快轉變,少數地方、少數幹部依然有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主動性仍然不夠,廉政建設需進一步加強。六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矛盾和問題仍然較多,安全生産基礎還不牢固,社會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需進一步提高,等等。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問題導向,以堅韌的毅力、紮實的作風、創新的意識,努力在攻堅克難中取得新的進步。

二、“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經濟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發展方式正在加快轉變,新的發展動能正在孕育形成。我們要始終保持開拓創新的銳氣和奮發向上的士氣,努力在新常態中確立新理念、搶抓新機遇、實現新突破。

“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的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領,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促進“三量齊升”,推進“五化”同步發展,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落實這個要求,我們緊密結合湖南實際,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任務,編制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現提請會議審查。“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5%左右,2020年前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5%;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突出抓好五個重點。

(一)堅持創新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努力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提高人均均量,著力拉長縣域經濟、開放型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和金融服務業等發展短板,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共同發力,挖掘投資、消費、出口潛力,全面釋放新需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加快製造強省建設,推進服務業現代化,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構築多點支撐的産業發展格局。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有利於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二)堅持協調發展,構築平衡發展新格局。以長株潭一體化為抓手,統籌推進環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等區域發展,加快形成“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的發展新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探索建立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加快建設文化強省,著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積極支持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三)堅持綠色發展,建設兩型生態新家園。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全面建設兩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地制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和耕地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引導綠色投資、綠色生産、綠色消費,打造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産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

(四)堅持開放發展,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全面對接和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把我省建成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內陸核心腹地、長江經濟帶交通物流樞紐。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走出去並重、引資引技引智並舉,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吸引更多世界知名企業和海外優秀人才來湘發展。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産能出海、境外投資、跨國並購、服務外包等重點行動,推動我省優勢産業、優秀企業開拓外部市場。

(五)堅持共享發展,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加強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大力促進就業創業,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推進健康湖南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維護和諧穩定,建設平安湖南。特別是,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的要求,實施精準扶貧工程,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確保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三、2016年工作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5%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總額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3%。

實現以上目標,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推進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健全“省統籌、市建設、區域協同、部門協作”工作推進機制,構建人才引進激勵、科技成果轉化、資源開放共享、軍民協同創新、科技金融結合等政策體系。在高端裝備、先進儲能材料、“互聯網+”、大數據、節能環保、傳感技術等領域實施一批關鍵技術協同攻關項目,實行企業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轉化清單制度,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進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新材料等國家級創新中心。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建設一批眾創空間和農村“星創天地”。推進省級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加強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

加快製造強省建設。實施製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抓好電力機車工程實驗室及智慧製造車間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裝備製造、鋼鐵、有色、石化等傳統産業綠色化、品牌化發展,促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通用航空、兩型住宅等新興産業規模化、集約化成長,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高性能數字芯片、智慧電網、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新增長點。推進浮空器、高效液力變矩器、北斗衛星應用等産業項目建設,加快軍民融合産業示範基地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研發設計、檢測檢驗、信息技術服務、商務諮詢等生産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教育文化、健康養老、體育休閒、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完善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物流業與電子商務、現代交通和産業體系的對接與配套。改善商貿基礎設施,促進移動互聯網、綠色、信息等新興消費。深化與國內知名電商的戰略合作,推動“湘品出湘”和“湘品網上行”,促進農村商貿綜合服務體電商模式在全省範圍落地運營。完善雲計算、大數據平臺,提升金融、醫療、教育、旅遊、交通、物流、郵政、快遞、零售等領域的在線化、智慧化水平。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互聯網技術促進文化産業內容、形式和業態創新,支持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打造以張家界為龍頭的精品景點景區和旅遊線路,加強旅遊配套服務,培育新興旅遊業態。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穩定糧食、生豬、油料等主要農産品生産,確保糧食總産穩定在600億斤左右。繼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土地整治、中低産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抓好以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五小”水利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突出農業品牌培育和提升,繼續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打造糧油、畜禽、水産、果蔬、茶葉、林産等千億産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和先進適用農機,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水平。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培育一批農機、農技專業服務合作社和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推廣土地託管、代耕代種、聯種聯收、統防統治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模式。創建農業標準化示範縣、鄉和基地,支持益陽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防控重大動物疫情,建設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和信用體系。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認真落實“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採取技術改造、兼併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産清算等方式,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産能。深化戶籍和居住證制度改革,實施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購租並舉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加大棚改貨幣化安置力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積極化解房地産庫存。把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積極推進“營改增”,精簡歸併“五險一金”,清理規範仲介服務,盡力降低企業電力價格、物流費用。推進要素市場改革,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深化低丘緩坡開發利用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完善人才評價、引進、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網絡平臺。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重組和公共領域建設,引導支持非公企業轉型創新發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強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及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積極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完成黨政機關公車改革,啟動事業單位公車改革。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改革。

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金融創新。發展政府性基礎設施基金,設立新興産業投資基金,探索建立省級股權投資基金、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地方金融類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申報組建地方法人財産保險公司和民營銀行;推進國家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試點,加快農信社改革,支持設立村鎮銀行,推動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機構持續健康發展;擴大股票、債券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推動險資入湘。積極穩妥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範各類融資行為,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推進財政體制和國企國資改革。完善全口徑預算分配、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考評、債務預算管理與風險防控機制,編制省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債務預算中期規劃,做好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探索建立水利、交通領域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機制。推進省屬監管國有資本佈局調整與國有企業重組整合,規範省屬監管企業董事會建設和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加快推進省屬國有企業和中央在湘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整合各項涉農資金,推進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深化國有林場、國有農場和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強鄉(鎮)、村區劃調整後的管理和服務。穩步推進農業水價、輸配電和天然氣價格改革。

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實施對接“一帶一路”戰略三年行動方案,大力開拓南美、東盟、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渠道,完善企業“抱團出海”、“借船出海”和風險預警機制,支持省內優勢企業在境外建立生産研發基地、承包國際工程項目、實施跨國兼併收購。加強與周邊省區的區域合作,推動“湘贛”、“湘粵”等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促進外貿轉型升級,擴大傳統優勢産品和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發展旅遊、運輸、軟體、外包、技術、文化、中醫藥等領域服務貿易,支持建設中國(長沙)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放大進口指定口岸功能,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能源資源和重點消費品進口。提升招商引資實效,吸引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落戶湖南,做好專業化、産業鏈、點對點和網絡招商;積極發揮境外湘籍商協會和異地商會作用,支持邵陽湘商産業園建設;鼓勵、引導和支持廣大湘商回故鄉、建家鄉。加快建設高鐵經濟帶,發展臨港、臨空經濟,加強航空、水運、陸運以及電子口岸建設,充分發揮衡陽、湘潭、岳陽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優勢、産業集聚效應和示範引領作用,推動郴州出口加工區轉型整合為綜合保稅區;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深化通關作業無紙化、區域通關一體化、關檢合作“三個一”、集中匯總納稅等改革;提升湘歐快線、“五定班列”、多式聯運效益,拓展國際國內航班航線。

(三)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啟動30大工程,推進1000個重大項目,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萬億元左右。交通網,力爭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幹線公路1000公里;加快湘江、沅水等高等級航道和一江一湖四水相關港口建設;推進懷邵衡、黔張常、蒙華湖南段等鐵路建設,新開工張吉懷、湘桂擴能改造等鐵路項目;推進長沙航空樞紐和其他市州支線機場建設。能源網,穩步推進電源點項目,推進五強溪水電站擴機項目前期,加快實施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7條500千伏省內特高壓配套線路、長沙艾家衝變電站擴建等主電網項目;開工建設中石化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工程湖南段,建成投産7條省內支幹線;積極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水利網,繼續推進涔天河水庫樞紐和灌區工程、莽山水庫等項目,爭取啟動毛俊水庫建設。信息網,加快光纖高速寬帶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實施“寬帶鄉村”工程。城建,建成長株潭城際鐵路,加快長株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停車場、新能源充電樁等設施,推進長沙地下綜合管廊、常德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園區,推進創新創業園區“135”工程建設,完善配套服務,推動擴權強園。

(四)不斷拓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新空間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規劃、交通、産業、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治理、公共服務為重點,以17個特色産業園區為載體,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高起點建設湖南湘江新區,努力打造高端製造研發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意産業集聚區、産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高地。推動環洞庭湖區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發揮岳陽城陵磯“一區一港四口岸”優勢,大力發展臨江臨港産業,加快環湖公路和特色城鎮建設。完善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的園區、口岸、會展平臺功能。促進大湘西地區加快發展,推動特色産業、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城鎮建設和公共服務等項目建設。推動婁底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

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發揮中心城市作用,走集約化城市發展道路。依法制定和執行城市規劃,推進城市總體規劃與主體功能區、經濟社會發展等規劃的銜接,編制城鄉一體的城鎮發展規劃。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提高城市設計和建築水平,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完善城市公共服務,抓緊實施棚改三年計劃,推進供水、供氣和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推行“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落實城市管理主體責任,加強城鎮地下管線普查及市政公用設施安全監管。推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抓好長沙、株洲以及資興、津市—澧縣、芷江等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加強農村飲水、電力、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整治4000個以上行政村的人居環境。

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深化省直管縣(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提高省對市縣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擴大市縣政府對上級專項轉移支付統籌安排的自主權,逐步降低縣級財政配套標準,切實增強縣級財政保障能力。推進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建設,深入開展擴權強縣、強鎮試點,推動産業項目、信貸資金、生産要素向縣域傾斜。完善縣域差別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五)著力加快綠色發展步伐

深入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啟動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第三階段改革建設,基本完成湖南湘江新區綜合生態補償、株洲綜合執法體制、湘潭綠色GDP評價等改革試點,實施昭山等生態綠心地區示範片發展工程。積極推進石門縣、江華縣全國重點生態主體功能區試點示範,抓好武陵山片區、湘江源頭區域、衡陽、寧鄉等4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支持開展城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森林禁伐減伐三年行動和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重視藍山等湘江源頭地區和東江湖水土保護,以及衡邵乾旱走廊綜合治理,推進裸露山體和礦山復綠行動。深入開展兩型示範創建活動,擴大政府兩型採購範圍。推進不動産統一登記和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制定公益林分類分區域生態補償辦法。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態紅線保護、生態補償、責任追究、環境保護督查和環境監督執法等制度。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啟動湘江保護與治理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陽水口山、郴州三十六灣、婁底錫礦山,以及邵陽龍須塘等重點區域的整治和建設;啟動實施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十大重點工程”前期工作;抓好四水流域整治與河道保潔;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下大力氣治理霧霾,加強道路和建築工地揚塵、燃煤和餐飲油煙、機動車尾氣等污染防治,推廣新能源汽車。穩步推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試點,抓好常德國家土壤污染防治示範區試點以及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以縣(市、區)為單位推進城鄉環境同治,分步實現省域全覆蓋;開展農村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與合同環境服務。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推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合同能源管理;建立高耗能項目能評驗收制度。健全傳統行業能耗限額指導目錄和新興産業領域能效標準。強化用地標準管控和供地率考核,加大閒置土地清理與處置,盤活存量低效用地。強化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加快低碳循環發展,推進國家循環經濟、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以及省級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試點;實施電力、鋼鐵、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行業脫硫、脫硝、除塵和清潔生産技術改造;大力推進大宗固廢和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規範環保市場準入,支持環保産業集聚區建設。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以不懈的努力,讓青山永駐、綠水長流!

(六)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按照“四個切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要求,堅持以武陵山、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以湘西自治州為主戰場,著力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問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監管,今年投入扶貧資金65億元,帶動社會和金融資金380億元,實施群眾增收、易地搬遷、素質提升、兜底保障、基礎扶貧等“五大工程”,健全金融服務、社會參與、責任考核、建檔立卡、貧困對象退出等精準扶貧機制。創新産業扶貧機制和模式,發展貧困地區特色農業,建設大湘西地區12條旅遊精品線路,因村因戶、分類指導實施産業扶貧項目。加快實施水、電、路、氣、房、環境治理“六到農家”,紮實抓好就醫、就學、養老、低保、五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六個落實”,完成2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實施雨露計劃和“一家一”工程,落實連片特困地區“兩免一補”、學生營養計劃、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助學專項補助基金等政策。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工作格局,抓好駐村幫扶,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實施萬名貧困學生助學就業、萬例貧困信息發佈與對接、萬名貧困眼疾患者光明工程。

(七)大力推進民生事業發展和社會建設

抓好16項24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1、實現110萬貧困人口脫貧;2、提質改造農村公路1萬公里,完成7000公里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3、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5%;4、新增城鎮就業70萬人;5、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500所、農村公辦幼兒園200所;6、改造農村危房12萬戶、城市棚戶區35萬套和國有工礦棚戶區8000套;7、新增管輸天然氣用戶36萬戶,確保縣以上城鎮市政管網水的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8、幫助5000名殘疾兒童實施搶救性康復,救治救助貧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萬人,改擴建精神衛生服務機構20家;9、免費為100萬35-64歲的農村婦女實施乳腺癌和宮頸癌檢查;10、新增社會治安視頻監控攝像頭3萬個;11、建設社區矯正中心73個;12、新增養老服務床位2萬張;13、完成500個行政村通寬帶和100萬農戶直播衛星戶戶通;14、改造1000個行政村的配電網;15、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155個;16、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00個。

積極擴大就業和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對創業就業的財政專項補助,支持勞動密集型産業企業發展,加大對創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個人微利項目貼息的支持力度,開展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健全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調整機制和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探索農民增加財産性收入渠道。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研究實施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合併;整合城鄉醫保制度,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元/人。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按政策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城鄉低保指導標準,逐步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貧困標準融合;提高農村五保戶、優撫對象補助水平,按照最低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為低保家庭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

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全面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確保各類教育階段的生均經費達到或超過中部平均水平,兩年內高職生均撥款水平提高到1.2萬元;全省高中生均經費提高部分,以及沿西部邊境貧困縣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所需資金,全部由省財政承擔。教育衛生人才津貼政策覆蓋全部貧困縣,對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給予學費補償;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繼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努力化解城市“大班額”問題。提高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體系,支持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降低大型設備檢查價格和高值耗材費用,提升中心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加強傳染病等重大疾病和公共衛生監測預警與防控,高度重視農村衛生工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5元。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工作,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月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320元、390元。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推進省博物館改擴建,啟動省圖書館新館建設,實施縣級未達標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提質改造,完成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支持藝術創作、演藝惠民、非遺和文物保護;完善國有文化資産監管和考評機制。發展群眾體育,積極備戰裏約奧運會。健全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治理、保障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喝得安全。我們要以真心實意保民生,以真金白銀興民生,以真抓實幹惠民生,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信息化、法治化。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改進信訪工作,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落實黨的民族、宗教、僑務政策。發揮工、青、婦、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作用,保障婦女兒童權益,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和管理制度。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推進平安湖南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精準打擊暴力恐怖分子,深入開展三年禁毒大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強化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凈化網絡環境。依法加強統計工作。做好地震、氣象、檔案、測繪、地質等工作,加強地方外事工作和國際友城建設。

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水平。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啟動“七五”普法,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群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創新村(居)民依法自治工作。

推進國防建設。深入貫徹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堅決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紮實開展新時期擁軍優屬工作,深化“雙帶雙促”活動,認真做好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和就業指導,進一步加強人防工作,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各位代表!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忠實踐行“三嚴三實”,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快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

堅持主動作為。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公信力,強化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著力解決缺位、越位、不到位的問題。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懈怠,不鬆勁,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責任,營造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濃厚氛圍。

堅持創新作為。堅決破除思維定勢,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克服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努力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堅決破除工作慣性,從墨守成規中走出來,從按部就班中走出來,從司空見慣中走出來,提高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擺脫路徑依賴、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

堅持依法作為。完善政府立法體制機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繼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完善權力清單制度,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基層執法力量。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發揮省政府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參事室等決策諮詢機構的作用,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支持監察、審計、財政、法制等部門開展監督。

堅持廉潔作為。把黨的紀律和規矩作為從政用權、修身律己的底線,貫徹落實《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九項規定。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重點查處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腐敗問題。以永遠在路上的勁頭加強作風建設,以過硬的作風調動幹事創業積極性。認真做好政府換屆工作,更加關心愛護廣大基層幹部,鼓勵他們紮根基層、安心工作。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們將開創風雷激蕩、風生水起的發展局面,我們要同舟共濟、同心同德,煥發砥礪奮進的昂揚鬥志。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領導下,團結全省各族人民,以更振奮的精神、更爭先的勇氣、更務實的作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曉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