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西

2016-02-19 16:53 來源: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25日在江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省 長 鹿心社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5年及“十二五”時期發展回顧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我們奮力奪取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的重要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江西工作“一個希望、三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省委“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方針,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省實現生産總值16723.8億元,增長9.1%;財政總收入3021.5億元,增長12.7%;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産投資16993.9億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68.9億元,增長9.2%;外貿出口332.7億美元,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96億元,增長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9元,增長10.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1.5%;城鎮登記失業率3.4%,低於控制目標1.1個百分點,較好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凝心聚力促發展,聚精會神抓創新,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出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2條”“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8條”等政策措施應對困難,打出穩增長“組合拳”。加強領導分級挂點幫扶,幫助企業穩定發展。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向社會發佈102個PPP項目,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昌樟高速改擴建、贛龍鐵路擴能改造、合福客專、華能安源電廠、贛南紅都變電站、大唐撫州電廠、峽江水利樞紐等一批交通、能源、水利重大項目建成投運;豐電三期、大唐新餘電廠二期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工建設。北汽昌河汽車景德鎮一期、九江石化800萬噸油品質量升級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竣工投産。提升傳統消費,拓展新興消費,健康養老、信息、旅遊等消費發展迅速,服務業佔GDP比重38.6%,提高1.8個百分點。加強重點出口企業幫扶,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推進貿易便利化。外貿出口企穩回升,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

(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堅持放管結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省本級行政權力事項精簡63.6%,行政審批事項精簡51%,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三單一網”改革快速推進,省、市、縣三級政府公佈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江西政務服務網在全國率先開通運行。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鳳凰光學、昌河汽車等五大集團重組順利推進,省直單位所屬企業脫鉤移交工作按期完成,省鹽業集團等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有序推進。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率93.5%,農村土地流轉率33.7%。紮實推進投融資體制、財稅體制等改革,資本市場活力增強。堅持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取得積極成效。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及泛珠、長三角、閩三角等區域開放合作,協同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助推江西發展升級大會,贛港會、贛臺會、華贛會、瓷博會等活動取得良好效果。開放平臺和通道建設取得新進展,贛州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九江城西港區正式對外開放,贛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正式開通。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4.7億美元,增長12.1%;引進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232.2億元,增長15.2%。開放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突出創新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密切科研與産業的對接,新增企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8家,新組建産業創新戰略聯盟10個、協同創新體15個,新增撫州、贛州、吉安3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發明專利授權增長59%,“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熱敏灸”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加快,過千億産業達到10個。實施服務業發展提速三年行動計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産業蓬勃發展。新增瑞金共和國搖籃旅遊區、宜春明月山旅遊區兩個國家5A級景區,鷹潭獲批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全省旅遊接待總人數和總收入分別增長23.2%、37.3%。重組江西金控集團,新組建江西銀行、江西省再擔保公司、江西航空公司,引進東亞、廣發銀行。江西省金融租賃公司、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成立營運。全省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2863億元,4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新增49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企業直接融資1522億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實力明顯增強,農産品加工率達到53%。糧食生産能力進一步鞏固,全年糧食總産429.7億斤,實現“十二連豐”。

(四)統籌佈局協同發展,區域經濟展現新活力。昌九一體化取得新進展,社保、醫療、科教等公共服務同城化有序推進,現代裝備、電子信息等重點産業進一步向昌九聚集,龍頭昂起之勢更顯強勁。昌撫通信實現同城化,金融同城化取得實質性進展。蘇區振興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工作紮實推進,蘇區振興發展的産業支撐進一步夯實。吉泰走廊發展活躍。贛東北深化區域開放合作加快,贛西經濟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效。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村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全省城鎮化率51.6%,提高1.4個百分點。紮實開展秀美鄉村建設,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1.2萬戶,建設改造農村公路1.4萬公里,農村面貌進一步改善。

(五)保護生態強化治理,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全面啟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完成生態紅線、水資源紅線劃定,示範區建設各相關工作全面跟進。強化以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和城市揚塵污染治理為重點的“凈空”行動,實現PM2.5監測設區市城區全覆蓋,全省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90.1%;強化以“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工業及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為重點的“凈水”行動,全省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1%;強化以城鄉生活垃圾、農村面源污染、重金屬污染和礦區污染治理為重點的“凈土”行動,土壤污染得到控制。完成植樹造林214.7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南昌、宜春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吉安獲批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在全國率先實行全境流域生態補償,首期籌集補償資金20.91億元。創新河湖管理與保護制度,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河長制”。加大生態文明考核指標的權重,綠色發展成為自覺行動。

(六)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大力保障改善民生,5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完成扶貧移民搬遷10.6萬人,全年減貧72萬人。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5.26萬人,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福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全部兌現到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實施。全年棚改開工16.54萬套,基本建成12.45萬套。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工程基本完成,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持續深化,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加快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南昌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瑞金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在新餘、鷹潭及全省所有縣(市)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病保險實現城鄉全覆蓋。成功舉辦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江西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中式檯球世錦賽和中華龍舟大賽。信訪工作進一步改進,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設深入推進,安全生産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良好,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持續開展國防教育和擁軍優屬工作,強化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參事文史、檔案、地方誌、老齡、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以法治政府建設為重點,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

隨著2015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二五”順利收官,江西站在更高的發展起點上。這五年,是我省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明顯提高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五年,是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部分經濟指標實現“總量翻番、位次前移”。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産投資、外貿出口實現總量翻番;生産總值在全國排位前移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全國的第21位前移至第15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第22位前移至第15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第14位前移至第12位。經過五年的發展,全省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省生産總值由9451億元提高到1.67萬億元,年均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2.7%。千億産業由4個增加到10個。三次産業比重由12.8:54.2:33.0調整為10.6:50.8:38.6。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發展協調推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凈增20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4000公里,凈增1235公里;高速鐵路從無到有,達到867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實現零突破。統調電力裝機達1800萬千瓦,凈增537萬千瓦。4G移動電話和光纖寬帶覆蓋均突破1000萬戶。主電網輸電線路長度突破3萬公里,凈增9300公里。城鎮化率累計提高7.5個百分點,完成4.2萬個新農村點建設,城鄉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生産力佈局更趨合理,區域經濟發展活躍。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展現勃勃生機。財政總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區)由22個增加到85個,過50億元的達到5個,南昌縣率先突破100億元,區域經濟呈現多極支撐、多元發展新格局。環境建設紮實開展,生態優勢穩步提升。全省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在80.6%以上,生態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7%。全境納入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生態優勢進一步凸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增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低保、醫保實現全覆蓋。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70.4萬人,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438萬人下降到2015年末的204萬人。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各類教育普及程度快速提升。全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由15660元、5987元提高到26500元、11139元,年均分別增長11.1%和13.2%。累計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142.88萬套,改造農村危房86萬戶,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群眾。

五年的發展,傾注了全省上下不懈的努力,凝聚了全省人民共同的智慧。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牢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始終堅持發展不動搖,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控運行,精準施策,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我們始終堅持突出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發揮創新驅動的引擎作用,營造激發創新的條件和環境,煥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使創新成為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始終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讓改革紅利充分釋放,讓市場活力競相迸發。以更寬廣的視野佈局對內對外開放,構築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不斷拓展發展新領域、新空間。我們始終堅持發揮生態這個突出優勢,不斷強化綠色發展新理念,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新優勢,不斷積累可持續發展新動能,既為江西綠色崛起加力,也為全國綠色發展打造“江西樣板”。我們始終堅持抓住為民謀利這個根本要求,把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作為最大責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大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在邁向全面小康的進程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我們始終堅持築牢法治建設這個重要基石,把依法治國的要求貫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全力推進行政權力法治化,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最為關鍵的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江西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需向代表説明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十二五”中後期全國經濟發展增速普遍放緩,我省也有少數指標略低於“十二五”預期。這既有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傳統增長動力弱化的影響,也有我省主動壓縮過剩産能、調整優化産業結構的因素。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全省上下按照省委“十六字”方針,齊心協力、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付出了艱辛努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加快發展、轉型升級還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投資消費增長乏力,實體經濟面臨較多困難。創新能力較弱,增長動力還沒有真正實現轉換。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還需持續用力。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政府效能還不夠高,少數地方和部門存在安於現狀、為官不為、落實不力的現象。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屬於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將在改革發展中解決;屬於政府自身的問題,我們將堅決革弊鼎新。

二、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主要考慮

制定全省“十三五”規劃,描繪好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對於凝聚力量,實現同步全面小康意義重大。省政府根據《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了《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一)關於“十三五”規劃制定的背景考慮。

總體判斷,“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從國際層面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孕育著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空間將更大,發展的領域將更寬。從國家層面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省經過“十二五”時期發展,基本進入中高收入發展時期和工業化中後期階段,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政策紅利、改革紅利、生態紅利、開放紅利等正在疊加釋放,這些積極因素將為未來五年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持久動力。同時,未來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全球市場總需求不振,投資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三期疊加”態勢仍將持續,動力轉換需要一個過程;我省面臨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雙重任務,呈現“六期融合”的階段性特徵。在編制《綱要(草案)》時,充分考慮了這些背景因素。總的要求是,因應形勢變化,把握髮展大勢,充分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奮力譜寫江西發展的新篇章。

(二)關於“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的考慮。

指導思想是規劃的靈魂,是未來五年發展的根本指引。省委的“規劃建議”明確了我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一是堅持了基本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指導“十三五”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謀劃推動“十三五”發展,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二是突出了目標引領。“提前翻番、同步小康”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願望。必須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以同步全面小康統領未來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明確了發展路徑。創新、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動力源泉,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綠色化水平,是江西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作為重中之重任務推進落實。這些原則和要求,都體現在《綱要(草案)》當中。

(三)關於“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考慮。

省委“規劃建議”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其核心內容是:與2010年相比,地區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實現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奠定基礎。圍繞總體目標,《綱要(草案)》從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民生福祉、生態文明等方面,提出了35個具體目標,其中預期性指標15個,約束性指標20個。

確定這些目標,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與國家“十三五”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相銜接。目前我省全面小康進程相對滯後,為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速必須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設定年均增長8.5%左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兩個百分點。二是充分體現江西省情特色和發展優勢。《綱要(草案)》根據省委“規劃建議”要求,提出建設信息江西、法治江西、信用江西、健康江西、美麗江西等目標,都是充分把握省情特色和優勢提出來的。三是兼顧需要和可能。目標的設定既要鼓舞人心,更要切實可行。從經濟增長的潛力、發展慣性、內外發展環境看,這些目標的設定體現了上述要求。

(四)關於“十三五”時期重大戰略任務的考慮。

著眼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綱要(草案)》提出了建立現代産業新體系、增強創新發展新動力、邁向信息化發展新時代、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等十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同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強化規劃實施保障等三項措施。制定這些戰略任務和保障措施時,主要把握和考慮了三個方面:一是全面貫徹中央精神。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三五”發展要求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戰略部署都體現在工作任務中。二是完整體現省委“規劃建議”,是省委“規劃建議”七大戰略、三項保障的具體落實。三是突出與“十二五”工作的連續性、緊貼新目標的針對性、實際工作的可操作性。

各位代表,《綱要(草案)》經大會討論通過後,將成為我省“十三五”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標誌著我們開啟富民興贛的新征程。時代賦予我們責任,人民寄予我們厚望。只要我們咬定目標,同心同德,腳踏實地,砥礪前行,我們和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總體看,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仍將持續,面臨的發展形勢更為嚴峻。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積極應對挑戰。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江西“一個希望、三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創新驅動增動力,以深化改革添活力,以開放合作拓空間,著力穩定經濟增長,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轉型升級,著力建設生態文明,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奮力開創“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新境界。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出口增長2%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激發“三駕馬車”新動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抓項目擴投資促增長。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一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一批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産業項目、一批惠及面廣的民生工程項目。安排省大中型建設項目725個,總投資約1.35萬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500億元左右。交通方面,開工建設廣昌至吉安等高速公路項目,建成興國至贛縣、修水至平江等11個高速公路項目,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開工建設贛深客專、合安九客專、吉永泉等鐵路項目,建成武九客專江西段。建成上饒三清山機場。能源方面,推進神華九江電廠、豐城電廠三期等5個常規火電項目建設,積極開展西南水電入贛等特高壓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建成撫州電廠第二台百萬千瓦機組、洪屏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國華信豐電廠前期工作。水利方面,開工建設廖坊灌區二期工程、四方井水利樞紐等項目,加快推進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基本建成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産業升級方面,開工建設南昌航空城試飛區、贛州北斗産業園等項目,建成昌飛呂蒙總裝園、北大科技軟體産業園等項目。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開工南昌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重點實施16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10個城市公共停車場項目、共青科教城等18個教育項目、省屬醫院新院等24個醫療衛生項目、省文化中心等12個文化項目以及15個重大體育健身項目。為保證項目建設資金,進一步創新項目建設投融資方式,務實推進PPP模式,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髮行支持。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投融資,保持投資穩定增長。

興業態拓消費促增長。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引領、促進消費。實施城市商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升級工程,打造城市新商圈、商貿綜合體。多種形式鼓勵消費。對首次購買城鎮住房的符合條件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並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將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範圍。積極做好商品房“去庫存”工作。加大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推動皮卡等新型貨車下鄉。加快旅遊強省建設,擴大“江西風景獨好”品牌影響力。推動“旅遊+”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智慧旅遊,全面提升鄉村旅遊,培育康體養生、自駕營地等旅遊新業態,打造各具特色的旅遊産業集群,加快贛浙閩皖國際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支持上饒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婺源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建設,試點發行省內“旅遊一卡通”,力爭在南昌、景德鎮實施外籍人士72小時過境免簽。加快“光網江西”“無線江西”建設,推動寬帶提速降費,促進信息消費。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文化消費。大力發展養老、家政、健康消費等生活性服務業。強化供給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與消費需求高水平對接。

優化出口結構促增長。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實施外貿出口提升工程,提高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比重,擴大服務出口,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支持企業建立海外物流樞紐、“海外倉”。制定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政策,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以進口促進産業升級。

(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作用,加快推進企業研發中心、校企聯盟、産業技術聯盟建設,促進産學研用貫通,推進産業鏈、創新鏈融合。加快推進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持續深化省部院産學研合作,力爭今年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4-5家,實施10個左右重大科技研發專項,培養各類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10個,在重點産業領域組建10個左右科技協同創新體。

推進重點領域創新。聚焦特色優勢産業,開展重點研發攻關,力爭全年開發省級新産品100項以上。推進實施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等20個左右重點創新成果産業化項目。精選5個左右創新成果産業化項目作為重點産業骨幹工程,實施“一項一策”,以股權投資、質押、貼息等多種方式大力支持,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大力發展“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眾創空間,形成各類創新主體互促、民間草根與科技精英並肩、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生動局面。加強業態創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建設電子商務交易示範城市、示範基地、示範企業;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積極發展智慧物流。努力催生與創業創新密切相關的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助推創新升級。拓寬創業創新投融資渠道,研究設立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市縣政府和園區設立配套引導基金,大力引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創業投資基金,鼓勵眾籌融資,探索開展創業券、創新券等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弘揚創新創業精神,著力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營造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的社會氛圍。

健全創新發展機制。開展科技計劃財政資金後補助試點和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落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健全政府科技投入和績效評價機制,提高科技人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比例。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制定更加靈活的人才政策,大力培養、引進創新人才。辦好中國青年APP大賽等創新創業賽事,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一展身手。紮實推進質量興省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應用,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三)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發展的體制機制。

以提高效能優化服務為重點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強行政審批目錄管理,完善行政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加快全省網上審批系統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聯通。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新模式。著力改進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的公共服務,加強部門間業務協同,提高服務的便利性。

以更有利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為重點深化市場改革。深化煤電、氣電價格改革,提高對落後工藝、設備、産品生産的差別電價和水價,形成有利於節能減排的價格體系。推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啟動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二期建設,推動市級平臺和網站建設,著力打造“信用江西”。加強不動産統一登記工作。加快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

以規範管理和增強活力為重點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力度,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提高縣級財力保障水平。將政府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防範政府債務風險。積極推進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提高徵管效能和質量。圍繞搞活地方金融體系,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産權制度改革,基本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推動省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公司儘快掛牌開業。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推進裕民銀行籌建,爭取平安銀行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積極穩妥發展互聯網金融。整頓金融市場秩序,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以搞活增效為重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市場化戰略重組,著力抓好江銅集團、省旅遊集團、江西國際公司和省招標諮詢集團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全面剝離省屬國企辦社會職能,積極推進鎢和稀有金屬産業重組整合。深化江西報業集團改革,組建省文化演藝發展集團、省廣電傳媒集團。加快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嚴格落實國資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推動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四)加快工業強省步伐,促進産業向中高端邁進。

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實施新一輪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著力推進鋼鐵産品製造升級,銅精深加工、建材節能環保、石化産業綜合利用轉型和服裝家紡品牌提升。引導企業創新品種、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加快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終端産品,讓“老産業”煥發新活力。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管理諮詢等生産性服務業,不斷提升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更多運用市場機制推進“去産能”,妥善處置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僵屍企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制定戰略性新興産業倍增計劃,在電子信息、航空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大力推進LED産業基地建設,加快打造南昌光谷。推動電子信息産業向終端和高端邁進,著力打造吉安國家電子信息産業示範基地。對接“中國製造2025”,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的開發應用,積極推進省市數據中心、航天雲網、中華工業雲、中國電信中部雲基地建設。實施“互聯網+智慧製造”行動計劃,在南昌、九江、景德鎮等地啟動建設智慧製造示範基地。培育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打印、北斗導航等産業,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

推動産業集群集約發展。深入實施産業集群發展戰略。每個設區市重點發展2-3個主導産業,每個縣(市、區)重點發展1個首位産業,形成一批特色産業基地。建立産業協作聯盟,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推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對接,以産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為紐帶,推動産業集群外部對接,重點推動電子信息和銅箔銅板、硅鋼和機電産品等10個專項對接。選擇20個重點産業集群開展智慧化改造試點,打造一批智慧化工業園區。

加大企業幫扶力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專項行動,切實降低企業交易、人工、財務、物流、用電用氣成本。落實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信貸支持,力爭“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發放貸款400億元以上。擴大直接融資,力爭全年新增2-3家企業主板上市,30家以上企業“新三板”掛牌,實現直接融資1000億元。完善企業幫扶機制,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推動省産品協議採購、省産品與省重點工程對接,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五)紮實做好“三農”工作,推進農業農村新發展。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進“糧安工程”建設,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290萬畝,穩定糧食生産能力。深入實施“百縣百園”建設工程,大力發展畜禽養殖、特色水産、有機茶葉、油茶等特色種養業,打造現代化農業生産基地。實施農産品品牌創建工程和質量安全保障工程,提高江西農産品市場美譽度。深入推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拓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空間。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防禦體系,提升農業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全面推動智慧農業建設。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鎮村聯動發展,著力實施農村自來水建設改造、農村公路改造,推進農村信息網絡建設,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全面完成第一批654個中心村建設任務。積極開展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工程,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大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贛鄱特色的文化名村。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積極推進余江“國家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農墾、水權、集體林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産權制度改革試點。加快農村綜合産權交易市場建設,引導土地等生産要素規範有序流轉。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健全促進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進一步做好農業保險的增品、提標、擴面工作,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

(六)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

抓好與國家重大戰略的開放對接。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充分發揮贛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作用,力爭開通南昌至福州、吉安至贛州至深圳鐵海聯運快速班列,加密國際直航航線,暢通對接通道。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參與沿江經濟協作區和贛鄂皖長江兩岸合作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持九江與上海合作建設彭澤“飛地”産業園、南昌高新區與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合作建設國家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推動更高水平“引進來”和全方位“走出去”。實施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攻堅行動,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實施“央企入贛”“贛商回歸”提升工程,推動更多央企在贛佈局重大項目;鼓勵和引導贛商回鄉創業。辦好世界低碳會、贛港會、贛臺會、瓷博會、藥交會等重大經貿活動。設立“走出去”發展引導基金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農業、製造業、礦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等五大行業“走出去”發展。組建海外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等産業聯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主動對接上海、福建、廣東自貿試驗區發展,積極申報建設江西自貿試驗區,努力爭取南昌綜合保稅區獲批建設。深化通關一體化改革,推進關檢合作“三個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新型通關模式建設。主動參與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數字信息平臺共建共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七)統籌推進區域協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優化區域發展佈局。以深入推進昌九地區對接融入國家戰略為重點,加快昌九、昌撫深度融合,進一步推進昌九、昌撫社會保險、新農合互通互認等領域同城化。支持南昌臨空經濟區申報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支持共青先導區發展“小鎮經濟”。爭取國家儘快批復設立昌九新區。加快蘇區振興發展,抓好農村電網改造、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贛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吉泰走廊“四化”協調發展示範區、撫州贛閩合作示範區等重點平臺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促進贛東贛西兩翼齊飛,支持贛東北對接長三角,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聯席會,推進贛浙省際生態産業合作示範區建設,加快信江河谷城市群建設,全面啟動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建設;支持贛西對接長株潭,打造贛湘合作産業轉移承接平臺,加快新宜萍新型城鎮示範帶和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建設,規劃建設贛西(新餘)跨行政區轉型合作試驗區。支持撫州建設向莆經濟帶。研究編制沿滬昆高鐵經濟帶發展規劃,積極謀劃沿京九高鐵經濟帶,以積極姿態迎接高鐵經濟時代,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經濟增長帶。

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切實加強城市工作,抓好全省城鎮體系規劃實施,加快城市群、都市區等重大區域規劃編制。推行市縣“多規合一”,實現“一張藍圖”管控城鄉空間。更加注重提升城鎮發展質量,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城市網格化、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推動鷹潭、樟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有序促進進城農民轉移落戶,成為參與城市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的新市民。

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專業化、集約集群化、特色化發展,提升競爭力。促進産城融合發展,引導人口聚集和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産業向園區集中。選擇部分縣市開展改革試點,打造一批産城融合示範區、扶貧攻堅示範區。

(八)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嚴格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鄱陽湖流域清潔水系、鄱陽湖生態修復等生態工程建設,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完成植樹造林120萬畝、封山育林100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繼續抓好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除塵設施改造升級、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等工程,加強城區施工工地揚塵監管,完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預警體系,保持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加強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和管理,保護水環境,維護水生態。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清潔生産等專項行動,推進農村和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縣級全覆蓋,防止耕地、土壤污染。

推動綠色循環發展。實施工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清潔生産、資源集約利用等工程。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實施好贛州經開區、鷹潭高新區、南昌高新區、井岡山經開區“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推進貴溪市、吉安市、豐城市、樟樹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建設,加快南昌、贛州“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支持萍鄉建設海綿城市。支持上饒建設新能源示範城市和贛州建設新能源科技城。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力爭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140萬和160萬千瓦。積極推進電能替代。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生態紅線管理制度,加強耕地保護,全面完成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産産權管理制度,啟動自然資源資産負債和生態審計試點。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提升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健全生態補償制度,建立覆蓋到鄉鎮的“河長制”。健全生態文明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快建立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培育綠色生態文化,讓文明綠色生態的生産生活方式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九)加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籌集財政性資金1200億元,集中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撫恤和社會救助、醫療保障、教育文化體育、居住條件、扶貧開發、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等八個方面,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強化民生工程績效管理,完善考核評價辦法和建後管養機制,擴大惠澤民生的效益。

著力推動精準脫貧。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打造全國扶貧攻堅樣板區,力爭全年減貧70萬人。繼續打好産業扶貧攻堅戰,推進“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産業穩步發展;打好安居扶貧攻堅戰,力爭全年完成村莊整治3000個,移民搬遷10萬人;打好保障扶貧攻堅戰,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銜接,努力做到應保盡保。鼓勵社會力量扶貧。啟動貧困縣扶貧脫貧考核,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提前摘帽。

紮實做好就業工作。落實鼓勵創業各項政策措施,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新增安排創業貸款擔保基金1.5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加大就業和技能培訓力度,全省工業園區就業培訓30萬人、創業培訓12萬人。完善職工權益保障機制,讓勞動者更加體面地工作和生活。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建立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和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動全民參保計劃實施。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及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繼續提高撫恤補助標準。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健全法律救助制度,努力讓每一位身處困境者都能得到社會關愛的陽光。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9.2萬套。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利用政府債券、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購買棚戶區改造服務。抓好農村危房改造,讓更多群眾受益。

(十)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加快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實施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深化産教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高校教育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專業建設。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加大景德鎮禦窯廠遺址保護力度,支持景德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著力將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打造成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景區。辦好紀念湯顯祖逝世400週年活動和第六屆江西藝術節。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産業發展,推進江西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抓好我省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重視地名文化建設。開展第二輪省志編纂工作。

推進健康江西建設。深化縣級及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藥品分類採購政策,加強基本藥物使用管理,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提升縣鄉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免費或低費開放體育場館,提高健康水平。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設,嚴密防範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和風險,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全面推進陽光信訪,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依法規範信訪秩序,保障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和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生産基礎能力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嚴格安全生産監管監察執法,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積極穩妥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

進一步完善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體制機制,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貫徹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鞏固和發展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

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是政府工作堅守的信念。面對新任務、新要求,政府將更加重視自身建設,不斷提升能力和水平。積極創新政府管理。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強化規劃引導和市場監管,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提高對“五大發展”的統籌能力。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維,研究破解各種難題。綜合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加強政府信息化建設,強化政府網上服務,提升政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優化政務環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立法體制機制,加強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職能。落實重大決策程序、聽證、風險評估和責任追究機制,努力做到政府決策與群眾“面對面”、為民辦事“實打實”、有錯必糾“硬碰硬”。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嚴格執法程序,公正文明執法。健全政務公開機制,完善社會徵信系統,加強政務誠信體系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以“三嚴三實”嚴格要求政府工作人員,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強化宗旨意識,密切聯絡群眾,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強化責任意識,弘揚擔當精神,狠抓工作落實,確保設定的目標、出臺的政策、部署的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切實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面落實公務用車改革,嚴格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努力建設節約型機關。認真貫徹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對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嚴懲不貸、決不姑息。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重任,奮鬥鑄就輝煌。推進科學發展、實現同步全面小康,是全省人民共同的偉大事業。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勇於擔當,不負重托,為江西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鬥!

附件

《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內容名詞註釋

1.“三單一網”:“三單”指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一網”指江西政務服務網。

2.“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指將企業(含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時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稅務登記證,改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這一改革,簡化了手續,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3.贛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這是我省首趟中歐貨運班列,起點為南昌,終點為荷蘭鹿特丹。

4.“新三板”: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主要為非上市公司的股份轉讓及相關活動提供服務。

5.“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

6.“六期融合”:這是省委對我省“十三五”時期階段性特徵作出的基本判斷,指邁向全面小康的決勝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區域開放融合的深化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法治江西建設的推進期。

7.“旅遊+”:將旅遊産業與其他産業有機結合,不僅為旅遊業發展提供內容,同時也促進其他産業發展。

8.“海外倉”:指在本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的倉庫,一般用於電子商務。

9.創新驅動“5511”工程:是我省“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重要行動計劃,其內容包括建設50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培養50個國家級創新人才和團隊,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專項,培育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

10.中國青年APP大賽:APP泛指各類手機應用軟體。這項賽事由共青團中央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自2015年起,每年在我省共青城市舉辦一次。

11.“糧安工程”:是“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的簡稱,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主要包括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等。

12.關檢合作“三個一”:指海關與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合作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

13.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指國際貿易和運輸相關各方在單一登記點遞交滿足全部進口、出口和轉口相關監管規定的標準資料和單證的一項措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曉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