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劉延東在推動文藝繁榮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6-10-24 19:31 來源: 文化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推動文藝繁榮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劉延東
(2016年10月15日)

今年是建黨95週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今天,在毛澤東同志74年前召開文藝座談會所在地的延安,舉辦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意義非同尋常。1942年,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推動了人民文藝的大發展,開創了人民文藝的嶄新紀元。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的重要論斷,向文藝界發出了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的號召,引領文藝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今天和大家座談,就是要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總結前一階段落實情況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共同推動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剛才各位文藝工作者都作了很好的發言,下面我講三點意見,同大家交流。

一、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責任意識和時代意識

兩年前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是當代中國文藝發展新的里程碑。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文藝繁榮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對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現實針對性。總書記專門提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並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鮮明提出“四個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藝工作者要準確把握和認真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時代要求和精神實質,深刻認識文藝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第一,實現中國夢需要促進文藝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經過新中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奮鬥,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加需要文藝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傳承好中華民族精神基因,搭建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實現偉大的目標需要偉大的力量。可以説,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正是時代賦予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光榮歷史責任。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促進文藝繁榮發展。全面小康既是物質文明的小康,也是精神文明的小康,二者互為支撐、彼此促進。文藝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潤物無聲的力量,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風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既能催生精神力量又能帶來經濟效益,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匯聚強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文藝工作者在促進文藝繁榮發展工作中,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同時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增加原創作品、提升藝術質量,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産業升級中發揮文化的優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促進文藝繁榮發展。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進入消費結構提升、文化消費活躍的新階段,人民群眾求知、求樂、求真、求善、求美的願望日益迫切,這對新時期文藝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廣大人民群眾需要文藝工作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國精神為靈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作生産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為民族凝魂聚氣、為時代凝心聚力、為群眾鼓與呼。

第四,提高國家軟實力需要促進文藝繁榮發展。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貿易、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規模逐漸擴大。但總體看,我國悠久豐厚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完全轉化為文化優勢,也沒有形成有力的競爭優勢,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我國際地位還不相稱,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蘊還沒有得到充分展示,這都需要我們通過增強創新意識,激發創造力,繁榮發展文藝,提高國家軟實力。

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意義重大、形勢緊迫,既面臨繁重的任務,也迎來難得的契機。我們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認識所擔負的歷史責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奮發有為,勇於開拓,不斷加強和改進文藝工作,更加自覺地服務時代、服務人民群眾、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推動文藝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形勢喜人,取得豐碩成果

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兩年來,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民眾,潛心創作、精益求精,文藝創作生態呈現可喜變化,主心骨更堅定,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呈現出新的氣象。

一是文藝創作導向更加明確。有藝術家反映,學習了總書記重要講話後,感受最深刻的是兩個關鍵詞:人民、創作。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已被文藝界高度認同和接受,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思想共識。深入基層一線,深入鄉村社區、革命老區、工礦企業採訪創作,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自覺行動,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激發出文藝界的巨大正能量。

二是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領域已完成各類改革任務167項,共取消或下放37項行政許可審批,推動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應該説成效顯著。特別是建立健全文藝評價體系、規範文藝評獎,提升獎項含金量;深化國有文藝院團和文化企業改革,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激發各類文化主體和文藝工作者的發展潛力與創作活力。

三是重大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加強頂層設計、聚焦突出問題,圍繞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就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等出臺一系列硬招實招。各地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已有20多個省份制定扶持藝術創作生産的政策措施,為文藝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15年,全國文化體育傳媒財政支出3067億元,比2014年增長14%。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底,全國縣級以上群眾文化機構4.4萬個,全國城市影院6395家,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左右。深入實施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藝術人才培養力度持續加大,效果日益顯現。

四是文化事業文化産業齊頭並進。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藝術普及和文藝惠民力度不斷加大。群眾文化消費的意願和需求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購買文藝産品與服務。文化産業和文化市場的空前繁榮,形成良好互動,在經濟社會中的比重日益提升,成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五是文藝創作生産日趨活躍。倡導內容為王、創意致勝,努力提高文藝原創能力,推動內容、風格、手段等的創新,文藝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增強。2016年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安排2.7億元,支持排演了近千台傳統戲曲劇目。同時,對中華詩詞、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等的保護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2015年,全國新創作戲曲、話劇、歌劇、舞劇、兒童劇等600多臺;國産故事影片686部,同比增長11%,國産影片票房271億元,同比增長61.6%,佔總票房六成以上。

六是中華文化傳播步伐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文化交流合作成為中俄、中美、中英、中歐、中法、中印尼六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吸引80多個國家和地區踴躍參加。我國已與15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文化合作協定,在全世界13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1000多個孔子課堂,學員達500多萬人。“國家年”等系列活動和“歡樂春節”“亞洲藝術節”等品牌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

三、不負時代召喚和人民期盼,創作更多精品力作

文藝工作者承擔著塑造美好心靈、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使命。總書記強調,創作是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當今文藝繁榮發展的局面,大家功不可沒。希望文藝工作者按照總書記要求,自覺堅守崇高藝術理想、遵循藝術發展規律,以更高的責任感、使命感投身文藝創作,努力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在此,我提四點希望:

第一,堅持正確文藝方向。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20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是發端于文藝領域的創新思潮,吹響了全民族思想解放運動的號角,並演繹為一場救亡與啟蒙的愛國運動。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目標,文藝工作者不可或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積極探索引領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自覺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追求真善美作為文藝創作的永恒價值,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把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主題,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作為文藝創作的重要內容。講品位、重藝德、樹新風,為社會弘揚正氣、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為人民群眾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牢固樹立為民情懷。總書記講,社會主義文藝就是人民的文藝。為人民創作,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身天職。陜西這片黃土地上曾經涌現出眾多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的優秀作家和作品,如柳青的《創業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秦腔》等。當年路遙深入銅川陳家山煤礦,與礦工兄弟同挖煤、共生活,只為真實了解反映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需求。文藝工作者要全心全意、真心實意地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第一線,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為師,從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中挖掘素材,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中提煉主題,從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中汲取靈感。要面向基層、深入實踐、服務群眾,多開展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藝活動,多創作無愧於時代的藝術精品和生産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第三,著力樹立創新思維。“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藝術的本質特徵,打造精品力作,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大力推動藝術創新。2016年的電影市場,上半年勢態很好,但從暑期檔開始,發展勢頭弱于預期,觀眾對簡單的“拿來主義”、盲目的跟風模倣不再買賬,有影響的原創作品仍比較缺乏。實踐證明,只有立足本國、面向世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會推出既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的文化創新成果。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産全過程,特別要適應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趨勢,創新文藝創作手段、拓展文藝創作空間、培育新的藝術形態。要堅持開放包容,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各種體裁、題材、形式充分發展,推動觀念、風格、流派切磋互鑒,不斷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第四,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産業互動發展。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要夯實國家、民族發展的文化基礎,增加文化的積澱,提升全民族素質,促進文化事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文化産業逆勢上揚,前景廣闊。要抓住機遇,瞄準群眾多樣性文化需求,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營造有利於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激發文化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引導扶持文藝創作生産,完善文化産品運營模式,擴大文化産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加強文化消費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夯實文化消費基礎;推動文化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引領消費結構升級,為穩增長、惠民生發揮更大作用。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對藝術人才的培養、成長,政府責無旁貸,當前尤其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表彰、激勵藝術人才,通過國家榮譽制度等,評選各類國家級藝術獎項,獎勵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二是為藝術人才搭建平臺,打造施展才華的舞臺,提供廣闊的空間;三是為優秀藝術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解決其後顧之憂,創造良好的氛圍。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積極投身改革發展的歷史潮流,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文藝精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