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20-05-25 01: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4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王毅: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今年的記者會是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召開的,世界各國正在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借此機會,我願首先向全力拯救生命的各國醫護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不幸逝去的罹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同時,我也要向在這場疫情中給予中國理解、關心和幫助的各國政府和人民致以衷心感謝。病毒打不倒人類,人類必將戰勝疫情。至暗時刻終將過去,光明已在前方。下面,我願回答大家的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人們從這場疫情可以得到的最重要啟示是什麼?

王毅:這場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啟示是: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休戚與共、緊密相連;我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意識到,各國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人類實際上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病毒不分國界和種族,對全人類發起挑戰。政治操弄只會給病毒以可乘之機,以鄰為壑只能被病毒各個擊破,無視科學只會讓病毒乘虛而入。因此,習近平主席多次向全球呼籲,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而勝之。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以生命作為代價告誡我們,各國應超越地域種族、歷史文化乃至社會制度的不同,攜起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好我們人類唯一可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加快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作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國家,願意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受疫情和美國大選影響,中美關係日益緊張。您是否擔心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王毅:當前,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每天都有無辜的生命被病毒奪走。對於美國人民遭受的不幸,我們深表同情,由衷希望和祝願美國人民能夠儘快戰勝疫情,早日恢復正常生産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美兩國的共同敵人。相互支持幫助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願。疫情之初,美國很多社團、企業和民眾向中國伸出援手。在美國陷入疫情後,中國政府、地方和各界人士也積極回報,向美方捐贈了大量急需的醫療物資。我們還為美方在華採購提供支持和便利,僅口罩一項就向美方出口了120多億隻,相當於為每個美國人提供了將近40隻口罩。

但令人遺憾的是,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還有一種“政治病毒”也正在美國擴散。這種“政治病毒”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一些政客無視最基本的事實,針對中國編造了太多的謊言,策劃了太多的陰謀。最近,人們把這些謊言彙編成冊,曬在互聯網上公諸於世。如果再有新的謊言,還會繼續記錄在案。這本謊言錄越長,就越拉低造謠者的道德水平,越在歷史上留下更多的污點。

我要在此呼籲:不要再浪費寶貴時間,不要再無視鮮活的生命。中美兩國當前最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相互借鑒和分享抗疫經驗,助力兩國各自的抗疫鬥爭;第二是順應國際社會期待,共同參與和推動抗疫多邊合作,為全球抗疫發揮積極作用;第三是著眼疫情長期化和防控常態化,及早就如何減少疫情對兩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的衝擊展開宏觀政策的協調溝通。

對於中美關係的現狀和前景,中方歷來主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我們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都承擔著重大責任,應該本著對人類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和妥善處理兩國關係。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從幾十年經驗教訓中得出的最精闢概括,需要雙方謹記在心。

中美社會制度不同,但這是兩國人民各自作出的選擇,應當彼此予以尊重。中美之間確實存在不少分歧,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合作空間。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全球性挑戰,都有待中美兩個大國協調應對。

中方始終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精神,與美方共同建設一個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係。同時,我們也必須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自身的正當發展權利,維護中國人民歷經磨難贏得的地位和尊嚴。中國無意改變美國,更不想取代美國;美國也不可能一廂情願改變中國,更不可能阻擋14億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現在要警惕的是,美國一些政治勢力正在綁架中美關係,試圖將中美關係推向所謂“新冷戰”。這種危險的做法是在開歷史倒車,不僅會葬送兩國人民多年積累的合作成果,也將損害美國自身的未來發展,危及世界的穩定與繁榮。兩國各界有識之士都應當站出來予以制止。

還是那句話,為了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為了人類的未來與福祉,中美雙方應當,也必須找到一條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國家在這個星球上和平共存、互利共贏的相處之道。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新華社記者:疫情使世界回不到過去,中方如何看待後疫情世界和全球化未來?

王毅:世界當然回不到過去,因為歷史在向前邁進。縱觀世界發展史,人類正是在與大災大難的一次次抗爭中得到發展和進步的。中方認為,只要各國作出正確選擇,堅持正確方向,我們這個世界就一定能夠在戰勝疫情後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首先,全球化需要更加包容和普惠的發展。全球化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人類進步的強大潮流。經濟全球化猶如百川匯成的大海,不可能再退縮為相互隔絕的湖泊。拒絕全球化、重拾保護主義,註定沒有前途。

我們在堅持資源全球合理配置、確保最佳成本效益的同時,也要更加注意緩解全球化引發的貧富差距擴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弊端。全球化存在的問題只能在全球化的發展中加以解決。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引導全球化的走向。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達沃斯演講中就全面闡述了中方對經濟全球化的看法,提出應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今天我們重溫這一論斷,更加深感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和巨大力量。

第二,多邊主義需要更加堅定地維護弘揚。這次疫情用事實證明,不管多麼強大的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隔岸觀火最終會殃及自身,落井下石到頭來將信譽掃地。唯我獨尊、推卸責任,不僅解決不了自己面臨的問題,還會損害其他國家的正當權益。面對越來越頻繁的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唯有奉行多邊主義,才能形成合力;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共克時艱。

第三,全球治理需要更加精準地改革完善。這次疫情暴露出各國公共衛生體系的不足、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脆弱以及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短板。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是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為此,我們必須更充分地發揮聯合國的核心作用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專門機構的應有職責;更有針對性地加強各國宏觀政策協調以及治理能力的建設;更堅定地遵循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世界回不到過去,中國同樣也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經此一役,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治理能力經受住了全面檢驗,國家綜合實力得到了充分彰顯,大國擔當作為發揮了應有作用。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必將更加堅韌有力,中華兒女必將更加團結一心,中國人民必將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必將更加勢不可擋。

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記者:您如何評價疫情發生以來的中俄關係?是否同意有人認為中俄將聯手挑戰美國的領先地位?

王毅:中方對俄羅斯疫情高度關注,已經並將繼續為俄方抗疫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援。我相信,在普京總統領導下,堅韌不拔的俄羅斯人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偉大的俄羅斯民族也一定能在疫情後煥發新的活力。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多次通話,在主要大國中保持了最緊密的高層溝通。俄羅斯是第一個派遣防疫專家代表團來華的國家,中國是向俄羅斯提供抗疫物資支持最有力的國家。雙邊貿易逆勢增長,中方自俄進口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排名第一。面對個別國家的無理攻擊與抹黑,雙方相互支持,彼此仗義執言,成為“政治病毒”攻不破的堡壘,體現了中俄高水平的戰略協作。

我毫不懷疑,中俄共同抗疫的經歷,將轉化為疫情後中俄關係提速升級的動力。中方願同俄方攜手化危為機,穩定能源等傳統領域合作,辦好“中俄科技創新年”,加快開拓電子商務、生物醫藥、雲經濟等新興領域,為疫情後兩國經濟復蘇打造新的增長點。中方也願同俄方以紀念聯合國成立75週年為契機,堅定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堅定捍衛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決反對任何單邊霸淩行徑,不斷加強在聯合國、上合、金磚、二十國集團等國際機制中的協調合作,共同迎接百年變局的新一輪演變。

只要中俄肩並肩站在一起,背靠背密切協作,世界和平穩定就會有堅實保障,國際公平正義就能得到切實維護。

《中國日報》記者:中國向很多國家提供抗疫支持和幫助,但也有對此質疑聲音。您對此怎麼看?

王毅:在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我們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幫助和支持。對此,我們銘記在心,深表感謝。在其他國家受到疫情衝擊時,中國人民也感同身受,及時伸出援手。

為踐行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幾個月,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緊急人道行動。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向將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緊急援助,以解各方的燃眉之急;為170多個國家舉辦了衛生專家專題視頻會議,毫無保留地分享成熟的診療經驗和防控方案;向24個有緊急需求的國家派遣了26支醫療專家組,面對面地開展交流和指導。我們還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開足馬力為全球生産緊缺的醫療物資和設備,僅口罩和防護服就分別向世界出口了568億隻和2.5億件。

中國之所以這麼做,首先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感恩的民族,我們願意投桃報李,回報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情誼。同時,中國也是一個願意助人的國家,每當朋友陷入困境時,我們從來都不會袖手旁觀。當年非洲遭到埃博拉疫情襲擊,中國在不少國家紛紛撤出疫區之時,第一時間派出醫療隊逆行馳援非洲,第一時間向非洲送去最急需的物資,並且同非洲兄弟並肩戰鬥到最後。

我們知道,中國的援助不可能完全滿足各國目前的需求,我們也了解一些政治勢力對中國的意圖編造出各種負面解讀。但我們光明磊落,坦然處之。因為,中國所做的事情,從來不謀求任何地緣政治目標,從來沒有任何經濟利益的盤算,也從來沒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我們的初衷只有一個,就是盡可能多地挽救無辜的生命;我們的信念始終如一,就是一個國家控制住疫情並不是疫情的終結,各國共同戰勝了疫情才是真正的勝利。

目前疫情仍在各國肆虐,中國不是救世主,但我們願做及時雨,是在朋友危難時同舟共濟的真誠夥伴。我們願意繼續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深入開展國際抗疫合作,共同迎接這場人類抗疫鬥爭的最終勝利。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路透社記者:中國決定推進涉港國家安全立法可能導致美方報復。中方是否擔心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因此受到損害?

王毅:第一,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不干涉內政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各國都應予以遵守。

第二,維護國家安全歷來是中央事權,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中央通過基本法第23條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立法,履行其憲制責任,但這並不影響中央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繼續建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中央政府對所有地方行政區域的國家安全負有最大和最終責任,這是基本的國家主權理論和原則,也是世界各國的通例。

第三,去年6月修例風波以來,“港獨”組織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動不斷升級,外部勢力深度非法干預香港事務,這些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也對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推進“一國兩制”構成了巨大威脅。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第四,全國人大這一決定,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響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不影響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正當權益。大家對香港的未來,應更加充滿信心,而不必過於擔心。決定通過之後將啟動立法程序,這將使香港有更加完備的法律體系、更加穩定的社會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有利於維護“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有利於維護香港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相信所有希望香港長治久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各界朋友都會對此予以理解和支持。

鳳凰衛視記者:中方是否同意就病毒源頭開展國際獨立調查?

王毅:在病毒源頭問題上,中方與美國一些政客之間的分歧,是真相與謊言的距離,是科學與偏見的對比。

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複雜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探索。然而,美國內一些政治人物卻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標簽化、把溯源政治化、對中國污名化。他們高估了自己的造謠能力,低估了世人的判斷能力。歷史應該由事實和真相來書寫,而不應被謊言誤導污染。我們應秉持良知和理智,為這次全球疫情敘事留下客觀真實的人類集體記憶。

中方對國際科學界開展病毒溯源科研合作持開放態度,這一進程應堅持專業性、公正性和建設性:

專業性是指溯源應以科學為依據,由世衛組織主導,讓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考察研究。目的是增進對此類病毒的科學認知,以便今後更好地應對重大傳染性疾病。

公正性是指溯源要排除各種政治干擾,尊重各國主權平等,反對任何“有罪推定”。考察應覆蓋所有與疫情密切關聯的國家,堅持公開透明和客觀理性。

建設性是指溯源不應影響拯救生命的當務之急,不應損害各國之間的抗疫合作,不應削弱世衛組織的應有作用。而應有利於增強聯合國各系統履職功能和各國團結協作,有利於完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和治理能力。

埃菲社記者:歐洲對華有兩種聲音,甚至有人將中國視為系統性對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王毅:中歐關係歷經國際風雲變幻,總體保持合作的主基調,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一路走來,雙方積累的最重要經驗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對話來增進信任,完全可以通過建設性溝通來處理分歧。中歐之間並不存在根本利害衝突,開展互利合作的空間越來越廣,支持多邊主義的共識越來越多。從人類發展進程的寬廣角度看,中歐不應是制度性競爭對手,而應是全方位戰略夥伴。中歐之間的交往應當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

正如一句歐洲諺語所説,真朋友永不言棄。疫情發生後,中歐雙方堅定支持彼此抗疫努力,涌現出許多感人的友好事例。面對這場空前危機,中歐之間應該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擺脫自我實現的猜忌,發出團結一致、攜手抗疫的共同聲音。

中歐今年原定的重大外交議程受到疫情一定影響。雙方正就儘快舉辦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保持溝通,並積極探索適時召開中國-歐盟峰會,雙方還將爭取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拓展在互聯互通、生態環保、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新領域的互利合作,以中歐建交45週年為契機,推動雙方關係更加穩健成熟,實現提質升級。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採訪。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環球時報》記者:中方打算如何應對美國出現的就疫情針對中國索賠的訴訟?

王毅: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無事實基礎、無法律依據、無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産品”。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中國同其他國家一樣,也是受害者。面對未知的新型病毒,中國以對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衛生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最早向世衛組織報告疫情並及時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分享信息,最早確定病毒基因序列並向各方提供,最早向世界公佈診療和防控方案。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我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在最短時間裏切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快速蔓延,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承擔了重大犧牲。中國的抗疫行動對全世界公開,時間經緯清清楚楚,事實數據一目了然,經得起時間與歷史的檢驗。

對受害者鼓噪所謂“追責索賠”,為濫訴者偽造各種所謂“證據”,是對國際法治的踐踏,也是對人類良知的背棄,于實不符、于理不通、于法不容。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如果想借濫訴侵犯中國的主權和尊嚴,敲詐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成果,恐怕是白日做夢,必將自取其辱。

共同社記者:中方如何看待中日韓關係發展?

王毅:中日韓三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近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日韓三國團結協作,先後舉行了特別外長會和衛生部長會,就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出入境人員管理等保持密切協同,形成防控合力,有效遏制了病毒在地區的擴散。三國民眾守望相助,譜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時代新篇。可以説,中日韓三國聯合抗疫,為全球抗疫樹立了樣板,為國際社會增添了信心。

下一步,在繼續嚴格防控疫情的同時,儘快恢復經濟發展是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日韓三國GDP佔全球總量五分之一以上。三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推動復工復産,將為促進地區經濟復蘇提供重要動力,也將為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首先要嚴防疫情反彈,鞏固抗疫成果。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我們要繼續分享信息和經驗,完善聯防聯控安排。加強藥物和疫苗研發合作,建立地區應急聯絡機制和醫療物資儲備中心,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作用,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治理水平和應急響應能力。

二是要推動復工復産合作,穩定産業鏈供應鏈。在做好防控前提下,中國願與韓國以及更多國家開設便利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和促進貨物流通的“綠色通道”,在可能的條件下加快恢復務實合作,暢通各自和地區的經濟循環。

三是要著眼“後疫情時代”,提高區域經濟合作水平。要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減免關稅、取消壁壘、相互開放市場。在健康醫療、智慧製造、5G等領域加強合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中日韓自貿談判,力爭年內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深化經濟融合。發揮各種地區多邊機制的作用,防範金融風險,增強經濟韌性。

總之,中方願與包括日韓在內的各國加強合作,爭取早日徹底戰勝疫情,重振東亞經濟活力,為促進地區和世界發展貢獻更多的東方智慧和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中國外交如何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點是什麼?

王毅:疫情為各國交往按下了“暫停鍵”,但中國外交並沒有止步,而是逆勢前行,開啟了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主渠道的“雲外交”模式。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親力親為,以元首外交統領抗疫外交,以領袖擔當推動國際合作。截至目前,習近平主席已經同近50位外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通話或見面,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在世衛大會開幕式致辭,向全球表明中國支持團結抗疫的鮮明立場。李克強總理同多國領導人通話並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我本人也同各國外長通了100多次電話,我們還舉行了中國-東盟特別外長會、瀾湄國家外長會、中日韓、金磚、上合國家的視頻外長會。

2020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外交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整裝再出發,聚焦五大任務,打造新亮點:

一是全力服務國內發展。我們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運用各種外交資源,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著眼“後疫情時代”,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應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

二是堅決維護國家利益。我們將以更堅定的意志、更有力的舉措,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決防範遏制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的圖謀。

三是不斷深化夥伴關係。推動與大國關係穩中有進,深化同周邊國家利益交融,厚植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友誼。

四是堅定捍衛多邊主義。特別是促進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支持世衛組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發揮應有作用,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五是積極擴大國際合作。與更多國家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加強防控疫情國際合作,推進“一帶一路”衛生合作,共建“健康絲綢之路”,為築牢全球抗疫防線貢獻力量。

埃及中東通訊社記者:中方如何幫助非洲抗擊疫情?

王毅:非洲是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好兄弟。中非人民在民族解放鬥爭中並肩戰鬥,在共同發展道路上攜手同行,在前幾年抗擊埃博拉疫情的合作中命運與共。我完全贊同非盟委員會主席所説:“中非是朋友,更是戰友,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或損害中非友好關係。”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非繼續患難與共、同心協力。五十多位非洲領導人或致電或發表聲明,向中國送來慰問和支援。中方向非洲五個次區域及周邊國家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遍佈非洲45個國家的中國醫療隊積極行動,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保障,迄今已開展抗疫培訓近400場,為當地數萬名醫護人員提供了指導。我們還像對待家人一樣,照顧非洲在華僑民的安全。非洲在湖北和武漢的3000多名留學生除1人感染並被很快治愈外,其他人都安然無恙。

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週年。中非關係經歷風雨,歷久彌新。我們將繼續幫助非洲抗擊疫情,把抗疫物資援助儘量向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傾斜,並考慮向非洲派遣新一批醫療專家組。我們還將繼續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制定的健康衛生行動,加快推進非洲疾控中心建設,提升非洲各國的公共衛生能力。此外,我們還將繼續致力於幫助非洲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妥善安排當前中非重大合作項目,支持受到疫情影響的非洲國家儘早復工復産,維護非洲經濟發展勢頭。我們還將積極推動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減輕非洲國家債務負擔,並將考慮通過雙邊渠道為特別困難的非洲國家提供進一步的支持,幫助非洲兄弟姐妹渡過難關。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們相信,在中非雙方以及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非洲這片年輕的大陸一定能在戰勝疫情後實現更好和更快的發展。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手提問。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中國外交如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作用?

王毅:全面小康是百年目標,脫貧攻堅是千年夢想。這兩大歷史任務是2020年舉國奮鬥的坐標,也是外交戰線全體同志的責任與擔當。

完成兩大任務,主要靠我們自己,同時也需要良好的國際環境。當前最突出的外部挑戰,就是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國發展面臨極為複雜的外部挑戰。外交服務發展必須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最大限度降低國際疫情對人民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在與世界各國並肩抗疫的進程中不斷開創新的發展機遇。要在繼續做好防範疫情輸入的同時,逐步為恢複國與國之間的正常交往營造更有利條件。要採取有力舉措加強國際間互利合作,為中國和世界的共同發展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實現全面小康與脫貧攻堅的目標,外交部也承擔著具體任務。28年來,外交部堅持定點扶貧雲南省金平、麻栗坡兩個國家級貧困縣,不久前這兩個縣已正式摘帽。我們將一如既往,履行好幫扶責任,鞏固好脫貧成果,同時繼續向世界講好中國扶貧開發故事,推動開展國際減貧交流與合作,為中國的脫貧攻堅爭取更多國際理解支持,也為實現全球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中國貢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中美雙方的“口水戰”愈演愈烈,所謂“戰狼外交”會是中國外交的未來嗎?

王毅:我尊重你提問題的權利,但你提問題的角度值得商榷。凡事都應有一個是非判斷,人無是非,難以立信;國無是非,難以立世。

對於中國外交,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解讀和評論,但作為外長,我要正式和負責任地告訴你,中國始終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我們的使命。

中國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五千年優秀文明的傳統之上。中國自古就是公認的禮義之邦,中國人愛好和平、崇尚和諧,以誠待人,以信為本。我們從來不會主動欺淩別人,但同時,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對於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於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

中國外交的未來,致力於與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然各國同在一個地球村,就應該和平共處,平等相待;就應該有事一起商量,而不是一兩個國家説了算。為此,中國一貫主張世界要走向多極化,國際關係要實現民主化。這一主張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完全一致,與絕大多數國家的願望完全一致。不管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都不會在國際上稱王稱霸,都將始終站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一邊,站在歷史發展潮流的正確一邊。那些總想給中國扣上霸權帽子的人,恰恰是自己抱著霸權不放的人。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百年變局,充滿各種亂象和動蕩。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性挑戰,我們希望各國能夠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互之間多一些支持、少一點指責;多一些合作,少一點對抗,大家真正攜起手來,共同為世界開闢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中方如何評價世衛組織作用?有何改革建議?

王毅:世衛組織是聯合國專門機構,在協調全球公共衛生事業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譚德塞先生是高票當選的總幹事,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信任。尤其是他來自非洲大陸,代表著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

在剛剛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致辭中積極評價了世衛組織為全球抗疫作出的重要貢獻,與會各國也都表達了對世衛組織的堅定支持。公道自在人心,世衛組織的國際地位和歷史評價,不會因為個別國家的好惡而改變。給世衛組織潑臟水的人只會弄臟他們自己。

疫情暴發以來,世衛組織在譚德塞總幹事帶領下,在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都本著科學態度,及時提出了專業建議,很好地履行了應盡的職責。事實證明,重視並遵循世衛組織建議開展抗疫工作的國家,疫情就會得到較為有效的管控。忽視和排斥世衛組織建議的國家,則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我還想強調的是,世衛組織是194個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機構,不可能只為某一個國家服務,更不應是哪個國家出的錢多,就屈從於哪個國家的意志。疫情當前,任何對世衛組織的打壓甚至訛詐,都缺乏最起碼的人道精神,都不會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生命至上,救人第一。支持世衛組織,就是支持拯救生命,這是任何有良知的國家都應做出的選擇。

至於世衛組織的改革問題。實際上每次重大疫情之後,世衛組織都會做出全面總結評估。但方向應當是繼續堅持而不是放棄多邊主義,支持而不是削弱世衛組織。第73屆世衛大會決議已就此做出明確闡述。我們認為重點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制度、規則層面更好地排除政治因素干擾,尊重科學和專業意見,摒棄政治化和污名化的做法。二是賦予世衛組織更充足的資源,提升其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能力。三是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事業的支持與投入。

哈薩克斯坦通訊社記者:中方將如何恢復受疫情影響的“一帶一路”合作?

王毅:疫情對“一帶一路”合作確實造成了一些影響,但都是暫時的,也是局部的。從整體和長遠看,經過疫情的考驗,共建“一帶一路”的基礎將更加牢固,動力將更加充沛,前景將更加廣闊。

“一帶一路”的基礎來自於為各國人民帶來的切身利益。合作啟動7年來,中國同138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開了2000多個項目,解決了成千上萬人的就業。此次疫情期間,“一帶一路”的許多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都為抗疫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堅持運行,為巴基斯坦提供了三分之一的電力。在本地區大面積斷航停航情況下,中歐班列1-4月開行數和發貨量同比上升24%和27%,累計運送近8000噸抗疫物資,成為歐亞大陸之間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路”。

“一帶一路”的動力來自於各國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合作啟動7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總額超過了7.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了1100億美元。儘管遭到疫情衝擊,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逆勢增長11.7%,貿易額增長3.2%。中老鐵路、匈塞鐵路、柬埔寨雙燃料電廠、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項目穩步推進,一大批暫時停工的項目最近也開始復工復産,這些都將為各國戰勝疫情、恢復經濟提供強大助力。

“一帶一路”的前景來自於不斷開闢新的合作領域。疫情之後,各國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願望將更加強烈,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需求也會大幅上升。中方將與沿線國家一道,大力推進“健康絲綢之路”建設,適時舉辦“一帶一路”視頻高級別會議,更好維護各國人民的健康與安全。著力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各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新增長點,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更多新動力源。

總之,中國與各國攜手推進“一帶一路”的信心不減,決心未變,我們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將“一帶一路”打造成一條發展之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

深圳衛視記者:中方對推動與東盟關係發展有何規劃?

王毅:回顧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歷史,無論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國際金融危機,每一次危機都讓中國東盟關係更加緊密、中國東盟合作更加強勁。這充分説明了中國與東盟非同尋常的友好感情和深厚互信。我記得2003年SARS疫情發生後,第一個多邊國際會議就是中國和東盟舉行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一樣。2月20日,在中國-東盟抗擊疫情特別外長會上,外長們手拉手、肩並肩,一起高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東盟加油!”這一畫面至今感動和鼓舞著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民眾。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東盟合作在疫情重壓下逆勢增長。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和東盟的貨物貿易總額增長6.1%,突破1400億美元,東盟首次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這是我們在共同挑戰面前為彼此發展前景投出的“信心票”。正如一些東盟國家外長們所説,那些無法將我們打倒的事物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經歷風雨之後我們會更有力量。

風雨過後必是彩虹。中國將始終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支持東盟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與東盟國家秉持“互信、互諒、互利、互助”的精神,推動雙方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將加快復工復産合作,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我們將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發展規劃對接,拓展智慧城市、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合作。我們將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推動年內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提高經濟一體化水平。我們將推動建立地區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和防疫物資儲備中心,提高公共衛生合作水平和應對危機能力。我們將發揮好中國-東盟菁英獎學金等旗艦項目作用,促進人文交流。我們將加強藍色經濟和生態環保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造福地區人民。

明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是雙方關係發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我們相信,進入而立之年的中國-東盟關係將更加成熟自信,雙方建設更為緊密命運共同體的步伐將更加穩健有力。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採訪。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韓聯社記者:中方認為朝鮮半島局勢以及朝美對話應朝何方向發展?

王毅:朝美之間保持溝通與對話是化解雙方矛盾分歧、推動解決半島問題的重要前提。還是那句話,談總比不談好。中方樂見朝美領導人保持互動,希望朝美早日恢復有益的對話接觸。但同時,增進朝美互信、打破半島僵局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也就是説,真正解決半島問題,既要“坐而論道”,更要“起而行之”。

我們看到,過去幾年朝方在緩解緊張局勢和無核化方面採取了不少積極舉措,但遺憾的是並沒有得到美方的實質回應,這是導致朝美對話陷入停滯的重要原因。目前,圍繞半島核問題的不確定因素有所積累。中國與俄羅斯早已在安理會共同提出了政治解決半島問題決議草案,並已多次建議安理會啟動對朝制裁決議可逆條款的討論,幫助緩解朝方的經濟民生困難,為半島問題的政治解決營造條件。希望包括美方在內的各方予以認真考慮,不要再耗費來之不易的對話成果。半島核問題解決思路已經明確,那就是堅持無核化與和平機制“雙軌並進”,儘快制定“分階段、同步走”路線圖,不要再流失解決問題的難得機遇。

澎湃新聞記者:中方是否擔心涉臺問題將對中美關係産生進一步負面影響?

王毅:2300萬台灣民眾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我們始終關心台灣島內的疫情變化,牽掛台灣同胞的健康安全。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精心照顧在大陸的臺胞,也悉心扶助身在海外的臺胞。對於台灣同胞未來的防疫需求,我們會繼續全力以赴。

基於一個中國原則,中國政府與世衛組織已就中國台灣地區參與全球衛生事務做出了妥善安排。台灣地區與世衛組織及其成員分享抗疫信息、開展專家合作交流的渠道是完全暢通的,從來不存在什麼技術障礙和防疫缺口。台灣當局罔顧民生福祉,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自行關閉了兩岸協商處理涉外問題的大門。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中國與所有建交國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我們堅決反對以防疫合作為幌子與台灣當局開展官方往來,堅決反對違背一中原則為台灣謀求所謂國際空間,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對“台獨”分子“借疫謀獨”予以鼓勵和縱容。

兩岸實現統一是歷史必然趨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阻擋。我們敦促美方充分認清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奉勸美方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放下國內政治的算計;正告美方不要試圖挑戰中國的底線,不要誤判14億中國人民捍衛國家統一的堅定決心。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有人認為中國借疫情加大在南海活動,你對此有何評價?是否會影響“南海行為準則”磋商?

王毅:認為中國利用疫情在南海擴大存在的説法完全是無稽之談。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正在集中精力同東盟國家開展抗疫合作,雙方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彼此的互信得到進一步增強。一艘艘船隻、一架架飛機裝載著抗疫物資在南海往來穿梭,南海正在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攜手抗疫的互助之海、合作之海。反倒是少數域外國家還在向南海增派軍機軍艦炫耀武力,頻頻挑撥中國和東盟國家關係,處心積慮破壞南海得來不易的穩定局面,這樣的行為居心不良,令人不齒。

最近這幾年,在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不斷趨穩向好。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海上搜救、海洋環保、海洋科考等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多積極進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也在快速有序推進,目前已進入案文第二輪審讀階段。中國與東盟國家已就早日達成“準則”形成明確共識,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信心和決心是堅定的,不會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擾破壞。中方將繼續同東盟各國加強協作,儘早重啟因疫情而暫停的“準則”磋商,並且積極探討新的海上合作方式,切實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中新社記者:你能否談談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為解決海外中國同胞遇到困難所做工作?

王毅:疫情發生以來,海外中國公民一直是祖國母親心頭的牽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切實保護好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健康。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緊急行動起來,全球動員,全力以赴,把黨和國家的關心愛護傳遞給每一位海外中國公民,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領保專項行動。

我們同遍佈各國的中國公民取得聯絡,為他們排憂解難。安排國內知名專家視頻連線,向留學生傳授防護知識。協調20多支醫療專家組趕赴各國,為海外公民和廣大僑胞提供指導。聯絡當地及國內遠程診療渠道,為大家在海外防疫做好服務支持。我們尤其關注每一位海外學子的安危,想方設法把100多萬份充滿愛心的“健康包”一一送到有需要的學子手中。

外交部12308領保熱線24小時運轉,僅3至4月就接聽電話20多萬通,平均每天3600余通。我們對每通來電都高度重視,做到件件有記錄,事事有處理,努力暢通海外中國公民求助的綠色通道。

我們在疫情之初派包機接回受困海外的中國公民。海外疫情嚴重後,又安排臨時航班有序接回確有困難的各地同胞。

外交為民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宗旨。在這幾個月的特殊時間裏,每一位駐外使節,每一位使領館工作人員,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不畏感染風險,甘願犧牲奉獻。海外同胞雖然身在異鄉,但祖國永遠在你們身後,駐外使領館時刻與你們同在。

巴基斯坦通訊社記者:你如何看待當前的阿富汗局勢?

王毅:阿富汗素稱是亞洲的心臟,對地區和平穩定具有重要影響。當前阿富汗局勢快速演變,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和平,但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需要完成五項緊迫任務:

一是鞏固政府團結。我們歡迎加尼總統和阿卜杜拉博士就組成聯合政府達成協定,期待儘早實現正常運轉。二是搭建和談架構。我們呼籲阿各派立即停火,早日就內部談判安排達成一致,以便就國家未來架構進行商討。三是妥善有序撤軍。美軍應以負責任方式撤離,避免損及阿富汗及地區國家利益。四是打擊恐怖主義。各方應繼續著力反恐,避免各種恐怖勢力捲土重來。五是爭取外部支持。繼續改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國家的關係,爭取國際社會對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更多支持配合。

我們認為在此過程中,還應堅持三條原則:

首先要堅持阿人主導,讓阿富汗人民自主決定國家的未來,完全掌握民族的命運。其次,堅持和平優先,各方都應避免使用武力來推進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第三,堅持廣泛包容,未來的阿富汗應更加包容、更加團結、更有力量。

阿富汗人民有權利擺脫戰爭的陰霾,追求幸福的生活。作為友鄰和兄弟,中國人民一直與阿富汗人民堅定地站在一起。中方將繼續為促進阿人內部談判、恢復和平穩定、推進經濟重建、參與區域合作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

湖北衛視記者:外交部為替武漢正名、打贏武漢保衛戰付出了巨大努力。今後外交部還將為湖北發展開放提供哪些幫助?

王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在這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湖北和武漢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為全國乃至世界抗疫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此,我要代表外交戰線全體同志,向英雄的湖北人民和武漢人民致以崇高敬意!

疫情發生以來,外交戰線也積極投身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我們在中央指導組的統籌下,向武漢派出工作組,籌措援鄂抗疫物資,協調接受國際援助。外交系統在湖北探親休假的一百多名幹部也行動起來,就地參與抗疫工作,與父老鄉親們並肩戰鬥。疫情發生時,身在海外的湖北同胞惦念自己的親人,但又因交通阻斷回國無門,我們發動各駐外使領館與同胞們取得聯絡,安排包機送大家回家。

目前,湖北經濟、社會各方面秩序已初步恢復正常。外交部將發揮自身優勢,為湖北“後疫情時代”的發展提供助力。我們將積極探討為湖北、武漢開闢急需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支持湖北涉外企業復工復産;我們將根據全球疫情走向,為湖北重啟國際交流、擴大對外合作創造更多機遇。待到條件成熟時,外交部願意專門再為湖北舉辦一次特別的全球推介活動,向世界各國展示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湖北和武漢,也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湖北,支持武漢。

記者會歷時1小時40分鐘。

234.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