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財政部副部長就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07日   來源:財政部網站

激揚輝煌三十年未來空間更廣闊
——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就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答中國財經報記者問摘要

    2010年是中國與世界銀行(以下簡稱世行)合作30週年。30年來,世行一直是我國開展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多邊平臺之一。雙方開展了內涵豐富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010年4月,世行就第二階段投票權改革方案達成一致,我國成為世行第三大股東國,這標誌著雙方的合作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近日,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就雙方的合作歷程、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今後的合作方向等相關問題接受了中國財經報記者的專訪。

    問:請您介紹一下我國加入世行的歷史背景和合作進程?

    答: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面臨經濟基礎薄弱、國內資金匱乏、技術知識落後等問題。當時,我國不僅亟需經濟建設的資金和人才,也需要了解和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開展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為此,發展與世行的合作關係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在這一歷史背景下,1980年4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會見時任世行行長麥克納馬拉。同年5月15日,我國正式恢復在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自此,我國與世行的合作不斷發展、深化,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內容不斷創新。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國與世行的合作緊密圍繞我國國家戰略和發展規劃開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初始探索階段(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亟待發展,世行貸款資金首先投向了教育領域,並逐步加大對基礎設施領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設了一批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世行貸款資金成為當時我國引進外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通過合作經濟調研活動,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穩步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這期間,我國年度利用世行貸款規模達到歷史最高點,超過30億美元,連續三年成為世行最大的借款國。除傳統的貸款領域外,世行還積極參與扶貧開發事業,與我國合作先後實施了西南扶貧、秦巴山區扶貧等多個大型直接扶貧項目。90年代末,隨著國內資金的日漸充裕,世行停止對華提供軟貸款,貸款規模有所下降,而以政策調研和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的知識合作日益受到雙方的重視。

    三、調整轉型階段(21世紀至今)。為配合我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世行加大了向我國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貸款的傾斜力度,支持重點也轉向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民生等領域。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的逐步擴大,我國與世行的合作突破單向輸入,實現雙向交流。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成功經驗,豐富了世行的發展理論,並借助世行平臺宣傳我國立足國情、自主發展的發展理念,積極支持全球減貧和發展事業。

    回顧30年的歷程,雙方的合作是成功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合作;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彼此尊重、相互學習、共同探索的合作夥伴關係。

    問:截至目前,我國與世行合作的整體情況如何?

    答:30年來,我國與世行的合作主要表現在貸款合作、知識合作及國際發展合作三方面。

    貸款合作方面,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共獲得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貸款承諾額478億美元,支持建設了326個項目。這些項目遍佈我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涉及交通、能源、城建、環保、農業、教育、衛生以及扶貧等行業領域。此外,通過國際金融公司(IFC)獲得貸款和股本投資等共計47.3億美元,支持我國193個私營部門項目,主要涉及農業、金融、能源、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共支持我國34個擔保項目,主要涉及製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累計擔保金額約5.3億美元。

    知識合作方面,主要包括技術援助、經濟調研、人員培訓等。截至2010年6月底,世行累計向我國提供約5億美元技術援助貸款和贈款,開展了多次機構建設和能力培訓活動,還獨立或與中方合作完成200多篇經濟研究報告,分別對我國宏觀經濟、農村發展、財政金融等領域的諸多課題進行專門研究,為我國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與創新提出了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國際發展合作方面,我國通過世行積極宣傳我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道路和經驗,不斷加強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交流,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世行的發展援助業務提供資金支持,擴大了我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也為全球發展和減貧事業做出了努力。如2004年5月,由世行主辦、我國協辦的上海全球扶貧大會就是雙方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一個成功範例。這次大會推動了國際社會對全球扶貧理念和實踐的再認識,增進了國際社會為減貧而行動的共識。同時,我國與世行還通過共同舉辦國際研討會、撰寫研究報告等多種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進一步發揮重要股東國的作用,擴大對國際金融組織重大決策的影響,引導國際金融組織的業務發展方向。

    問:您剛才介紹中談到雙方合作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方面,那麼能否評價一下世行對我國改革與發展具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答:世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引進資金技術,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世行貸款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建設資金的不足,支持了一大批重點項目,促進了區域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世行對華項目貸款重點支持交通、農業、能源等領域的發展,同時兼顧扶貧、教育、衛生等社會發展領域。近年來,我國利用每年70%以上的世行貸款支持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促進我國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引入管理經驗,推動觀念更新和制度創新。世行以貸款項目為依託的規範化運作機制及其智力資源,對推動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體制機制創新和觀念更新等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1984年,魯布革水電站項目率先將競爭性招標採購方式引入我國,被譽為“魯布革模式”,並在其他領域加以推廣。1987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項目首次採用工程監理制度,為我國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做出積極貢獻。這些先進的管理制度和方式以及世行貸款項目通用的提款報賬制、業主負責制等業已成為目前我國重大工程項目的標準做法。此外,世行通過貸款項目的設計與管理,不斷輸入加強市場運作、提高部門效率的理念,為我國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

    三是開發人力資源,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繼1981年7月世行批准第一個對華貸款項目——大學發展項目以來,一系列教育項目的成功實施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世行在我國還實施了大批技術援助和人員培訓活動,涵蓋宏觀經濟、財經外交、行業發展、項目管理等諸多領域,培養了大批專業管理人才,為我國加速國際化進程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四是借鑒利用“外腦”,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世行通過經濟調研與技術援助,在加強宏觀經濟管理、推進行業部門改革、促進社會包容與發展等方面獻計獻策,為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出積極貢獻。例如,《中國: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與《中國:長期發展的問題和方案》兩篇國家經濟備忘錄,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狀況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診斷,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參考。著名的“巴山輪會議”深入討論了宏觀經濟管理問題和我國經濟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重要問題,對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具有參考價值。20世紀90年代的“財稅改革技術援助項目”幫助財政部門統籌研究和全面推進財稅改革,包括分稅制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部門預算改革、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等,為我國財稅體制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國際經驗和制度參考。

    總之,世行貸款資金産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進了我國市場化步伐,對於改革中一些突出問題的解決,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作用。

    問:鋻於我國與世行合作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您認為其中有哪些主要經驗值得總結?

    答:回顧我國與世行30年的合作歷程,我們一貫堅持的“以我為主、立足國情、平等互利、相互借鑒”的合作方針正是雙方成功合作的基礎。

    “以我為主、立足國情”即在雙方合作中要充分尊重我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在各國的發展進程中,世行是重要的支持者,各國政府才是減貧與發展的主體。世行只有從各國國情出發,尊重各國的發展道路選擇,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援助戰略與政策,才能有效地發揮其發展職能。因此,世行對我國的援助規劃要緊緊圍繞並服務於我國的發展戰略,具體合作內容與項目設計也要切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需求。

    “平等互利、相互借鑒”即承認世行的發展理論在全球發展領域具有積極影響,同時強調各國的發展努力和探索是不可或缺的實踐經驗,是世行發展理論的有益補充和業務政策的基本依據。世行倡導“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推行“全面發展框架”及“包容和可持續全球化”的理念,強調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這些理念總體上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客觀要求,其援助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與此同時,我國針對自身的發展狀況與發展的緊迫性,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展是硬道理”,倡導立足國情的、多樣化的發展道路,強調加強基礎設施對減貧與發展的巨大帶動作用。正是在我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推動下,世行重新肯定了基礎設施對於扶貧的作用,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問:請您談一談我國與世行的合作前景如何?

    答: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同時應該看到,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推動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和創新制度成為我國下一輪改革發展的主旋律。在這一過程中,世行等國際組織可利用其知識平臺優勢,提供可資借鑒的理念、經驗與技術,推動我國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些對提升我國與世行的全方位合作既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要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與世行傳統合作的成效,著重實現“三個轉變”,即從重貸款數量向重貸款質量與效益轉變,從重貸款籌借向重貸款使用與償還轉變,從重資金引進向資金與智力引進並重轉變。

    二是要著力挖掘世行作為知識銀行的優勢,使其有重點、有針對地為我國改革與發展關鍵領域提供政策建議,促進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三是要創新合作領域,拓展合作空間。借助世行平臺,進一步加強我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南南合作的務實開展。同時,積極促進我國企業的海外合作,實現“走出去”戰略。

    四是要以世行改革為契機,更好地發揮股東國作用。世行投票權改革將使我國在世行的投票權比例從2.77%提高到4.42%,從第六大股東國上升為第三大股東國,這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提高的認同。我們要以此次改革為契機,更好地發揮股東國作用,不斷擴大對世行戰略方向和重大決策的影響,推動世行分享和借鑒各國成功的發展道路和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發展理論,使世行更好地履行其減貧與發展宗旨。

    我相信,我國與世行的合作將有更廣闊的空間,並將取得更顯著的成就。

 
 
 相關鏈結
· 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座談會將13日在京舉行
· 財政部決定代理髮行2010年地方政府債券(七期)
· 財政部決定發行2010年第四期憑證式國債400億元
· 圖表:財政部定於近期發行憑證式(四期)國債
· 財政部印發《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管理辦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