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十一五”五大特色産業鏈將引領青海可持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6日   來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資源富集。氣候、區域、資源、人文等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獨特的稟賦,為發展特色優勢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礎。

  在“十一五”規劃中,青海省將實施資源轉換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進一步加快優勢資源的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發展和提升既具有青海特色又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産業。

  農牧業方面,通過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加快農牧業産業化進程,發展勞務經濟等措施,發展特色農牧業,提高農牧業綜合素質,著力建立農牧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十一五”期間,全省農牧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5%.

  工業方面,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大力發展特色工業。促進鹽湖化工向規模化、集約化、 精細化方向發展。發展油氣化工延伸産品與鹽湖資源相結合的精細化工産品,推動天然氣化工與鹽湖化工、煤化工與有色金屬工業融合發展。推進煤炭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積極發展煤焦化和煤化工産業。立足水電資源優勢,促進電力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的聯合。以中藏藥為重點,加快制藥企業整合,促進傳統醫藥工業向現代産業方向發展;加快特色農畜産品、高原生物資源的精深加工。進一步整合發展輕紡、機械等傳統産業,推動産品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提高競爭力。到2010年,建成鉀鈉鎂鋰鍶硼6個系列産品生産基地,形成純鹼、電解鋁等8個百萬噸級生産能力和煤炭、油氣等4個千萬級生産能力。“十一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

  調整優化工業佈局,積極培育産業集群和名優産品。重點發展西寧、柴達木兩個重要工業經濟區,加快油氣化工、 鹽湖化工、煤化工、水電和有色金屬等産業基地建設。加快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規劃佈局一批循環經濟試點項目,引導企業循環式生産,推動電力、天然氣化工、鹽湖化工、煤焦化工、有色金屬等産業循環式組合。依託資源優勢和現有企業基礎,重點培育10戶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大集團和10個國家級名優産品。同時,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引導和支持,建立健全信用擔保、 創業指導、技術支持、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等服務體系。依託動植物資源、民族文化資源和現代工藝技術,加快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民族紡織業、工藝美術業,做大做強藏毯業。

  以特色旅遊為引領,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重點打造環西寧“中國夏都”旅遊圈、環青海湖風光和體育旅遊圈、青藏鐵路世界屋脊旅遊帶、黃河上游水上明珠旅遊帶和三江源生態旅遊區,提高服務質量,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努力把我省建設 成為全國著名的高原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生産服務業,改造提升生活服務業,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精心培育大型連鎖經營龍頭企業。 以西寧、格爾木、德令哈等為重點,加快發展新型流通業,擴大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第三方物流,形成覆蓋全省、融合青藏、連接內地的現代物流網絡。5年間,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

  如何在積累少、底子薄的歷史條件下和高寒缺氧的嚴酷自然環境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多少年來青海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重大問題。省委、省政府認真分析省情,總結經驗,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實施資源轉換戰略,壯大和提升特色産業的思路。這是來自實踐的真知灼見。讓我們一起為之努力奮鬥,共同見證未來青海特色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喬睿)

  新聞資料:“十一五”期間青海省特色産業方面的重點工程

  特色農牧業重點工程:規模油菜生産基地50萬畝,優質雜交油菜制種基地1萬畝;規模馬鈴薯生産基地50萬畝,制種基地40萬畝;優質蠶豆出口基地50萬畝;優質青稞、反季節蔬菜、中藏藥材、優質雜果、菊芋基地;環湖百萬羔羊工程;農區優質肉羊生産基地;東部優質奶牛良種繁育基地;馬鈴薯精澱粉加工、牛羊肉分割及精深加工、蠶豌豆深加工、菊芋系列産品加工、沙棘加工、乳製品加工、藏毯編制等農牧業産業化項目。

  資源開發、工業發展重點項目:百萬噸鉀肥産品綜合利用項目;東西臺吉乃爾湖鋰鉀硼資源開發項目;大鹽灘鉀肥項目;海西純鹼二、三期工程;海西氯鹼項目;西寧氯鹼鹽項目;氯化鎂、高純氧化鎂、無水氯化鎂項目;大風山天青石採選二期工程;格爾木甲醇項目;複合肥項目;海東、海西焦化項目。鋁加工項目;鋁及鋁合金鑄錠項目;鎂合金壓鑄件項目;德爾尼銅礦開發項目;甘河灘電解銅項目。格爾木鐵礦開發項目;硅系列新材料項目;新型幹法水泥項目;浮法玻璃項目。

  關鍵詞

  實施資源轉換戰略 壯大和提升特色産業

  依託優勢資源,立足産業基礎,實施資源轉換戰略,壯大和提升特色産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支撐,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優勢産業群,擴大經濟總量,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資源轉換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企業技術進步,是青海省轉變工業增長方式、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途徑。要加快優勢資源的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延長産業鏈條,促進産業融合,推動資源開發由量的擴張向資源轉換質的飛躍的轉變,發展和提升既具有青海特色又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産業。

  專家點評:發展壯大特色産業 推進産業結構調整

  人均GDP突破10000元後,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的動力靠什麼?這是我們必須把握的關鍵問題。從青海省一二三産業結構來看,受區位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制約,農牧業的發展潛力有限;服務業的發展受省內市場狹小又遠離國內主要市場的制約,並且其發展依賴於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在工業化初級階段,服務業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因此,這一階段立足優勢特色資源,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加速工業化進程是振興青海經濟、實現富民強省的主要途徑。“十一五”期間,必須遵循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産業的重要原則。以優勢資源為依託,以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為動力,圍繞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高原特色生物資源、旅遊資源五大特色産業鏈來規劃大項目,發揮特色比較優勢,延長産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開發由單一開發向綜合開發轉型,由粗放開發向集約開發轉型,實現産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資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綜合利用水平,促使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史子偉)

 
 
 相關鏈結
· 青海與西藏達成聯手發展旅遊業合作框架協議
· 青海與西藏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構建青藏經濟協作區
· “十五”青海公路發展迅猛通車里程增加一萬公里
· 高技能人才匱乏成為青海非公企業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