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發展改革委等部委分析2006年就業問題及政策建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4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近日,國家發改委就業司召集勞動保障部、教育部、農業部、民政部、人事部、統計局等部門有關司局,就當前就業形勢進行了認真分析和討論。大家認為,2005年我國就業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就業實現了平穩增長。2006年,新增勞動力達到峰值,勞動力總量繼續增加,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就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一、2005年就業工作取得預期成效

    2005年,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各級政府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的宏觀調控和結構調整,促進了就業崗位平穩增加,城鄉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完成了全年就業工作任務。

    (一)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崗位增加,緩解了就業壓力。2005年,勞動力資源比上年增加1600萬人,新增勞動力就業壓力大。為從根本上緩解就業壓力,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國民經濟也實現了9.9%的平穩較快增長,帶動了就業崗位的增加。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70萬人,達到預期目標任務的108%。城鎮登記失業增幅趨於下降,年底登記失業人數為8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低於往年增長幅度。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與上年末持平。

    (二)“並軌”工作順利,再就業工作完成目標任務。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制度並軌工作穩步推進,全國已有17個省份基本實現並軌,其他省份的專項工作方案也在實施過程中。2005年末,國有企業實有下崗人員6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2萬人。再就業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年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510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110萬人。主輔分離、輔業改製成為安置富餘人員的主渠道,到2005年12月底,中央企業分流安置富餘人員66.1萬人,其中改制企業安置57.9萬人,佔87.6%。

    (三)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環境逐步改善,轉移就業數量穩步增長。改善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環境的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發展。據農業部調查資料,2005年全國共有10824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比上年增加564萬人,是近五年來增長最快的年份。在全部轉移就業勞動力中,有穩定就業崗位的佔57.8%,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勞務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平均月工資為852元,比上年增長6 .1%。同時,以信息服務、技能培訓和權益保護為主要內容的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正在加強。

    (四)“走出去”戰略顯現就業潛力,勞務輸出規模繼續擴大。2005年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4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5%;新簽合同額4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2%。全年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7.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6萬人。到12月底在外各類勞務人員56.5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萬人。

    (五)高校畢業生總量大幅增加,就業率基本穩定。2005年是擴招後的第二個高校畢業生高峰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338萬,比上年增加58萬。到9月份,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2.6%。其中研究生92%,本科生82%,高職大專生62%。預計到年底,畢業生就業率可達到85%左右,基本與上年持平。

    二、2006年我國就業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

    2006年,我國勞動力供給增量達到峰值,供給總量快速增長。但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較低,勞動力需求難以大幅增長,勞動力總量仍然嚴重供過於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隨著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推進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業工作難度。

    (一)勞動力供大於求壓力進一步加大。2006年16歲以上人口增長達到高峰,勞動力資源增量有1700多萬人。預計全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總量約2500萬人,其中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約900萬人,下崗人員460萬人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40萬人,按政策需在城鎮安排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和退役軍人約300萬人。從需求情況看,如果經濟增長和就業彈性保持近年水平,今年可增加就業崗位800萬個左右,加上自然減員提供的就業崗位,預計今年城鎮可新增就業人員約1100萬人。勞動力供大於求將達到1400萬人,比2005年增加100萬人。因此,如何應對今年的就業壓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二)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目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還有60多萬人,集體企業下崗職工約400萬人,今後3年國企實施政策性破産還需安置360萬人,輔業改制約有300萬職工需要分流安置。在已實現再就業人員中,約有三分之一就業穩定性較差。資源枯竭型困難城市和困難行業中,由於傳統産業衰退,失業人員積累多,失業週期拉長,再就業矛盾更為突出。面臨就業困境的還有近年迅速增加的失地失業農民,亟需納入就業政策扶持範圍。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加大,就業服務急待加強。2006年全國勞動力供給增量中,約有60%是農村新增勞動力,其中絕大部分需要到城鎮尋找就業機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和服務亟待改善,特別是在農村勞動力較多的中西部地區,服務設施和設備短缺陳舊、教師和管理人員不足且素質較低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擴大和穩定。

    (四)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上年增加75萬人,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地區分佈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勞動力需求相對旺盛,而西部地區需求不足。從學歷層次看,就業困難者主要集中在大專和高職畢業生,重點院校、熱線專業供不應求。多數新增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層次趨於下降,薪酬、福利減少。非正規就業崗位比重增加,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崗位不足。部分東部城市開始討論人口控制政策,有可能造成東部就業空間的緊縮。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

    (五)初高中畢業生繼續處於政策邊緣化狀態,退役軍人就業問題比較突出。2006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初、高中階段畢業生繼續增加,總量達到480多萬人。加上城鎮還有200萬左右的往屆初高中畢業生處於失業(受登記制度限制,多數未登記)或半失業狀態,就業矛盾不可忽視。他們普遍缺少職業技能,又難以得到直接的政策扶持,與下崗人員相比,在就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需要引起更多關注。近年每年約有30多萬退役軍人需要在城鎮安置就業,今年軍隊縮減員額,數量將有所增加。雖然安置人員總量並不很多,但是受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和體制政策不完善影響,其就業安置工作面臨較大困難。

    (六)産能過剩、經濟波動和貿易摩擦所引發的就業風險增加。2006年,由投資過快增長、結構不合理引發的産能過剩以及能源、紡織、房地産、汽車等行業供求關係的變動,都將直接或間接對就業增長産生影響。特別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求整頓甚至關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大量人員的分流安置問題不容忽視。國際貿易關係對就業的影響將更加顯著。2006年,是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後的第二年,我國紡織業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來自美歐等國以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變相設限、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對國內就業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三、應對就業問題的政策建議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面對今年就業形勢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和完善工作機制,把就業工作做實做好,為“十一五”開好頭起好步作出積極貢獻。

    (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建立就業評估、監測和預警機制。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和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落實鼓勵勞動密集型産業、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保持就業增長的原動力。建立宏觀調控政策的就業評估機制,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把就業增長作為重要的約束條件,對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影響的宏觀政策和投資項目實行就業評估。建立行業就業預警和監測機制,最大限度減少結構調整和經濟波動帶來的就業風險。

    (二)繼續貫徹落實再就業政策,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36號)精神,作好有關政策的延續和擴展工作,重點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國有企業所辦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國有企業關閉破産需要安置人員的再就業工作,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三)完善就業政策體系,加大對困難地區和困難群體的就業扶持力度。加快完善就業政策體系,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及其他非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大量處於待業狀態的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納入統一的政策體系。加強對資源枯竭型困難城市、地處偏遠的軍工和森工企業、被徵地農民的就業政策支持。高度關注城鎮初、高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其就業。研究改革退役軍人就業管理體制,妥善安置退役軍人。

    (四)統籌城鄉發展,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建立統籌城鄉就業的管理體制和就業目標考核體系。進一步打破城鄉就業體制和政策分割,將農民進城就業和城鎮居民就業統一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進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建立農民工輸出地和輸入地的區域勞務合作,推廣輸出與培訓相結合的運作方式。建立適合轉移就業農民的社會保險體系,加強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改善農民轉移就業環境。

    (五)進一步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一步貫徹落實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志願服務西部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深化科教文衛、公共管理、高端服務業體制改革,打破壟斷,開放準入,加快發展,為長期有效解決高校畢業就業問題奠定基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難點是大專生和高職生的就業問題,應儘快建立健全就業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加大實驗和實習設備投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形成多元化的擇業觀,通過完善政策,滿足事業單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的人才需求,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相關鏈結
· 勞動保障部四項措施將改善進城務工人員就業環境
· 黃菊強調實施積極就業政策 探索中國特色就業路
· 積極就業政策使山東15.8萬困難群眾實現再就業
· 大學生就業情況有所好轉
· 積極就業政策助140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 今年1至11月我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達47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