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06—202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綱要(草案)》確定,到2010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
農村經濟快速增長。農業增加值達到840億元,年遞增7%;農産品加工業銷售收入3000億元,年遞增24.5%以上;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三次産業比重調整為30誜45誜25;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實現275億公斤階段性水平;肉、蛋、奶産量分別達到460萬噸、160萬噸和50萬噸;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區域經濟結構和農産品優勢産業帶。
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50元,年遞增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2850元;農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2平方米,住房條件明顯改善;農村全面小康綜合實現程度達到60%。
農村社會事業和公用設施建設邁出較大步伐。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初步形成,社會福利事業全面發展;農村體育、商貿服務、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和道路、電力、通訊、廣播電視、農村信息化及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有長足發展。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5%以上,100%的鄉鎮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
村容村貌實現較大改觀。採取舊村整治、新村建設、遷村並點、生態移民等辦法,1/3村完成“四改四清”(改水、改廁、改灶、改路和清理圍墻院落、清理垃圾糞便、清理邊溝污泥、清理亂堆亂建)建設任務。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45%,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力爭達到100%,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90%。
農村科技教育達到新水平。農村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以上。農村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保持在95%以上,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0%以上;90%以上的初中畢業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初級職業技術水平;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9%以上。初步形成基礎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青年農民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多形式、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公共文化服務切實加強。鄉村文化工作體制機制逐步理順,現有文化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隊伍不斷壯大,農村自辦文化更加活躍。文化産業較快發展,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基本解決。
人口、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農村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內;出生人口缺陷率明顯下降;婚育觀念得到改變,出生人口性別比趨於正常;初步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村社會。
農村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深入。農村基層政權和自治組織建設有新提高,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能力明顯增強;鄉鎮機構改革不斷深化,鄉鎮政府職能明顯轉變,農村公共服務、公共産品供給能力明顯增強;農村“五五”普法建設逐步深化,違法犯罪現象明顯減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形成,農村社會穩定。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明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明顯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