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萬生態爐業有限公司是山西省多年來經濟效益連年翻番的民營企業,2005年收入達1.59億元,創利稅3000多萬元。這樣的業績得益於“老萬”公司的科技創新。“老萬”公司擁有25項國家專利,而且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三大系列100多個産品遍佈全國20多個省區市,而且出口到瑞典等國家。在山西,像“老萬”公司這樣的企業還有許多,它們依靠自主創新不斷創造著發展的奇跡。
“十五”期間,圍繞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山西省通過實施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産業化工程”,以提升改造傳統産業為中心的“産業科技進步工程”和以科技致富行動為特色的“科技興農工程”,全面提高了科技創新的能力,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統計顯示,2004年,山西的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在全國的位次從2000年的第26位,提高到了第16位,這平均每年前移兩位的速度靠的就是自主創新。到2005年末,山西已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1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0戶、省級行業技術中心5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戶,初步形成了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通過建設國家級鎂及鎂合金産業基地、國家製造業信息化示範省及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等重大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示範工程,山西産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高。近5年山西各種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已接近過去15年的總和,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過去15年的3倍以上。
“十五”期間,山西省被科技部確定為“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示範省”,太原市被科技部列為“製造業信息化重點示範城市”,經緯紡機和太原重機被確立為國家級示範企業。全省確定了太原、晉中、陽泉、長治、臨汾、運城、大同7個省級示範城市,確定省級示範企業125家。幾年間累計投入引導資金2000萬元,吸引示範企業和關鍵技術開發單位投入資金5.2億元。國産軟體採用率達到80%以上。通過國家級鎂合金基地建設,山西省的鎂産業結構發生了變化,産業鏈得到延伸,純粹的資源型結構得到了改變。到2005年底,全省高新技術達到564家。目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技工貿總收入達到650億元,比2000年翻了兩番,工業總産值完成540億元,比2000年翻了三番,利稅72億元,比2000年增加58億元,出口創匯達7億元,比2000年增加6億元。僅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2005年就實現科工貿總收入480億元,實現工業總産值420億元,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58億元,實現利稅4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4.2億元。
山西實施的863智慧農業專家系統、科技特派員、科技110工程推進了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他們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在玉米、穀子、大豆、棉花育種方面取得明顯成效。5年來,山西累計審認定農作物新品種340個,主要農作物品種已更新換代5次,玉米、高粱“兩雜”種子統供率達到100%,晉麥63號、長6878等優良品種已躋身於國內知名新品種行列。(記者 劉存瑞 通訊員 齊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