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召開會議要求全國積極推廣免耕栽培技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5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7月4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的“全國免耕栽培技術現場會”上指出,各級農業部門要強化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免耕栽培技術的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力爭到2010年全國糧食作物免耕栽培技術推廣面積達到3億畝,佔糧食作物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與傳統耕作栽培技術相比,平均每畝節約成本50元,提高糧食單産5%左右。

    范小建介紹説,我國免耕栽培技術經歷多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該項技術已在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上推廣應用。全國已形成包括南方地區水田連作免耕栽培模式、長江流域及黃淮地區水旱輪作免耕栽培模式、北方地區旱地免耕栽培模式等在內的多種適應不同地區、適合不同作物、適宜不同輪作方式的技術模式,推廣面積不斷擴大。據統計,2005年全國糧食作物各類免耕栽培技術應用面積已達2.4億畝,佔全國糧食種植面積的15.4%。

    據了解,免耕栽培作為一項集保護性耕作與輕型栽培于一體的先進適用技術,是節本增效的重大技術措施。它有效地減少了機耕費用,降低了能耗;通過作物秸稈覆蓋地表,大大減少了水分無效蒸發和揚塵的産生;秸稈還田,優化了土壤結構,提高了有機質含量,一般可減少化肥投入量10%左右,實現了節能、節水、節肥的統一。這項技術解決了農民彎腰耕種、拔秧、插秧的“三彎腰”問題,極大減輕了勞動強度,還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據廣西自治區農業廳反映,水稻免耕拋秧一般比常規栽培每畝增産3%-8%,結合稻田養魚、養鴨及發展無公害優質稻,每畝節本增收約150-300元。

    范小建強調,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各級農業部門要著力抓好五項工作:一要加強協作攻關,深入開展免耕栽培機理研究和試驗示範,不斷創新並完善技術體系;二要集成配套技術,強化組裝配套和集成創新,形成適合不同地區、適應不同作物、適用不同模式的技術體系;三要抓好示範引導工作,通過樹立樣板和典型,切實提高技術的到位率和到戶率;四要籌措項目資金,爭取將免耕栽培技術列入國家和省(區、市)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給予必要的財政經費支持;五要搞好宣傳帶動,充分發揮行政督導、專家指導、技術引導、媒體報導的互動作用,營造學免耕技術、用免耕技術、推免耕技術的良好氛圍。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曾衍德告訴記者,此次“全國免耕栽培技術現場會”是農業系統近幾年來第一次以一項栽培技術為主題召開的全國性農業技術推廣會議,對擴大免耕栽培技術應用,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將發揮積極作用。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夏敬源博士在作專題報告時説,免耕栽培技術是時代的需要、政府的要求和農民的期盼,將對栽培學科産生深遠的影響。

    會議期間,廣西、江西、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代表總結交流了各地免耕栽培技術推廣的經驗,有關專家學者深入探討了免耕栽培技術的相關問題,這將對免耕栽培技術的發展完善,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發展,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相關鏈結
· 國家糧食豐産科技工程拉動河北農民增産增收
· 農業部啟動全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 惠及400萬農戶
· 農業科技創新給廣大農民增收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 “十一五”期間農業部科技培訓工作將下沉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