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海關申報,在上海海關提貨,對於中西部的進出口企業來説,可能是個夢想,但區域通關改革把他們的夢想變成現實。
筆者從今天在大連召開的區域通關改革階段總結暨推廣工作會議上獲悉,海關實行區域通關改革半年多來,已經形成沿海與內地、東部與中西部之間多點聯動,海陸空全方位便捷、快速通關的良好局面。
去年下半年,海關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率先推行以“3+1”模式為主要特徵的區域通關改革,即規範和簡化轉關監管,實行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方式,積極推進“粵港澳跨境快速通關”方式,並積極探索區域性的虛擬集中審單作業模式。
區域通關改革以企業選擇為基礎,實現了提前申報轉關的自動審核、自動放行,促進了應轉盡轉。截至今年5月底,僅上海、南京、杭州和寧波4個試點海關,採用“規範和簡化轉關運輸監管”新模式辦理的跨關區進口轉關貨物就有43萬批。
區域通關改革推動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方式,具有良好守法記錄的A類進出口企業可在屬地海關報關,海關放行後直接在口岸提貨或裝貨,並可以自主選擇運輸工具、運輸路線和運輸時間。試點實踐表明,“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方式基本實現了“當天申報、當天驗放”的通關目標,一些海關對無需查驗的貨物實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方式的通關時間甚至僅為30分鐘,而此前通關時間一般需要1—1.5個工作日。
作為區域通關改革的重要內容,跨境快速通關方式是以跨關區快速通關為基礎,以載貨清單數據提前電子申報、公路口岸海關實行卡口自動核放系統、跨境運輸車輛安裝GPS和電子關鎖為前提條件,對粵港澳之間進出口貨物實現跨境快速通關、內地直屬海關之間快速轉關和隸屬海關之間快速分流的一種通關模式。今年5月,深圳海關率先在皇崗口岸與華南國際物流中心之間啟動了綠色通道,正式試運行跨境快速通關模式,這標誌著跨境快速通關模式已經從探索階段走向實際操作階段。
海關總署副署長龔正表示,區域通關改革有利於發揮海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獨特優勢。實踐證明,成功推行區域通關改革試點,激活了口岸海關與內陸海關兩種資源的比較優勢,推動實現了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無縫監管”鏈結和“無障礙通關”,加快了口岸分流進出口貨物的速度,順應了區域産業鏈、物流鏈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
據悉,海關將進一步推廣區域通關改革,區域通關改革措施將適用到所有具有良好守法記錄、信譽好的A類企業,屬地海關可自由選擇與任一口岸海關結對,並適用到所有海關業務現場。
當前,區域通關改革推廣的區域重點是,從長三角地區擴展到長江流域,從廣東省內擴展到廣西、海南等省區;從京津地區擴展到環渤海地區;同時增加東北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隴海線和新歐亞大陸橋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