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建設部、信息産業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氣象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共同制定印發《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應急預案》,以有效預防和及時控制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導和規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中毒事件的發生和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泛指公眾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事件原因多以燃煤取暖為主,還包括炭火取暖、煤氣熱水器使用不當、人工煤氣泄漏、汽車尾氣等。公眾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由天然氣、液化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可以致使人體缺氧窒息的氣體所造成的中毒事件,可參照《預案》組織開展應急工作。
《預案》根據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涉及範圍,將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劃分為4級。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控和應急處理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管理,分級響應”的原則,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重點依靠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預案》提出,各級氣象部門負責開展天氣氣候變化情況監測,在出現特定的天氣氣候條件時,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衛生部門通報,提醒注意防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發生。各級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和要求,組織公安、衛生、氣象等相關部門開展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主動監測。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監測報告機構人員、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發現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應當在2小時內儘快向所在地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信息的核實、匯總和分析工作,當發現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情況已經構成事件可能,應當在2小時內儘快向所在地區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接到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信息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儘快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應立即組織醫療救治,進行現場調查確認,及時採取措施,隨時報告事態進展情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儘快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省級以下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直接上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報告後的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預案》規定,發生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時,事發地的縣級、市(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做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應急響應分為4級。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建立多部門協調、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高效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應急機制,有效防控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發生;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事件報告信息網絡;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建立一氧化碳中毒救治基地和救治體系;明確職能,落實責任,完善衛生執法監督;加強醫療救治和疾病控制專業隊伍建設,提高防治一氧化碳中毒的應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