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交通部與農業部首次就我國漁船搜救工作在海口召開會議,並就提高漁船的救助水平、建立漁船救助評估體系和漁船安全生産監控體系等問題達成了共識。
過去,由於漁船海上搜救通信不暢、報警不及時、漁船技術狀況差、從業人員專業水準不高、漁業船舶從事非漁作業以及漁民的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一旦在海上遇有颱風、暴雨、大霧、冰情等惡劣天氣或水上安全事故,漁船往往是最容易發生險情的船舶,而事發後救助成功率也低於全國海上搜救成功率的平均水平。去年,我國海上搜救成功率為95.3%,而漁船的海上搜救成功率僅為83.3%;全國海上遇險漁民總人數為2425人,獲救人數為2021人。
因此,提高漁船的救助水平,保障漁民的生命財産安全顯得尤為迫切。此次,與會各方就加強我國各級海上搜救中心與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當地漁政漁監部門進行協調、溝通;建立漁船救助評估體系和漁船安全生産監控體系;改善和完善漁船與救助船舶的通信設備和通信手段;整頓漁船從事非漁業工作等多項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達成了廣泛共識。
此次會議由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辦,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交通部海事局常務副局長劉功臣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總值班室主任翟久剛、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副主任彭曉華在會上作了情況通報。